1.玻璃工藝的歷史探討(1)
中國玻璃或玻璃生產,最早出現的年代,目下我們還缺少完全正確具體的知識。***但知道從周代以來,在詩文傳志中就經常用到如下一些名詞:“璆琳”、“球琳”、“璿珠”、“珂珬”、“火齊”、“琉璃”、“琅玕”、“明月珠”和晉六朝記載中的“玻璃”、“瑟瑟”,後人註解雖然多認為是不同種類的玉石,如聯繫近十年古代墓葬中出土的豐富實物分析,這些東西事實上大部分是和人造珠玉生關係的。這種單色或複色、透明或半透明的早期人造珠玉,後來通稱為“料器”。古代多混合珠玉雜寶石作婦女頸部或頭上貴重裝飾品,有時還和其他細金工鑲嵌綜合使用。如同戰國時的雲乳紋璧,漢代玉具劍上的浮雕子母辟邪、璏和珥、雲乳紋鐔等。也有仿玉作殮身含口用白琉璃做成蟬形的。漢代且更進一步比較大量燒成大小一般藍綠諸色珠子,用作帳子類邊沿瓔珞裝飾。武帝的甲乙帳,部分或即由這種人造珠玉做成。到唐代才大量普遍應用到泥塑佛菩薩身體上,以及多數人民日用飾上和部分日用品方面。至於名稱依舊沒有嚴格區分。大致珠子或器物類半透明的,通稱“琉璃”,透明的才叫“玻璃”。事實上還常常是用同類材料做成的。又宋代以後,還有“葯玉”、“罐子玉”或“硝子”、“料器”等名稱,也同指各色仿玉玻璃而。外來物,僅大食貢物即有“玻璃器”,“玻璃瓶”、“玻璃瓮”、“碧-白琉璃酒器”等名目。而彩釉陶磚瓦,這時也已經正式叫做琉璃磚瓦。《營造法式》一書中,且有專章記載它的燒造配料種種方法。
在中國西部掘的四千年前到六千年間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中,已現過各種琢磨光滑的小粒鑽孔玉石,常混合花紋細緻的穿孔蚌貝,白色的獸牙,編成組列作頸串裝飾物。在中國河南掘的約三千二百年前青銅器時代墓葬中,除現大量精美無匹的青銅器和雕琢細緻的玉器,鑲嵌松綠石和玉蚌的青銅斧、鉞、戈、矛等兵器,同時並現許多釉澤明瑩的硬質陶器。到西周敷蝦青釉的硬質陶,南北均有現。這時期由於冶金技術的進展,已能有計劃地提煉青銅、黃金和鉛,並學會用松綠石鑲嵌,用硃砂做彩繪。由於裝飾品應用的要求,對玉石的愛好,和矽化物燒造技術的正確掌握,從技術展來看,這時期中國工人就有可能燒造近於玻璃的珠子。至晚到約二千**百年前的西周中期,有可能在婦女頸串裝飾品中現這種人造雜色玉石。唯西周重農耕,尚儉樸,這種生產品不切於實用,因而在農奴制社會中要求不廣,生產品即使有也不會多。到兩千四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之際,由於鐵的現和鐵工具的廣泛使用,生產有了多方面的進步,物質文化各部門也隨同展。襄邑出多色彩錦,齊魯出薄質羅紈,綺縞細綉紋已全國著名。銀的提煉成功和鎏金鎏銀技術的掌握,使得細金工鑲嵌和雕玉藝術都達到了高度水平。金銀彩繪漆器的大量應用,更豐富了這一歷史階段工藝的特色。在這時期的墓葬中,才現各種品質純潔、花紋精美的珠子式和管狀式單色和彩色玻璃生產。重要出土地計有西安、洛陽、輝縣、壽縣、長沙等處。就目前知識說來,內容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1.單色的,計有豆綠、明藍、乳白、水青各式。2.複色的,計有藍白、綠白、綠黃、黑白兩色併合及多色併合各式,近於取法纏絲瑪瑙和犀毗漆而做。特別重要的是一種在綠藍白本色球體上另加其他複色花紋鑲嵌各式。這一品種中又可分平嵌和凸起不同的技術處理。3.棕色陶制球上加塗彩釉,再繪粉藍、銀白淺彩的。這一類也有許多種不同式樣。這些色彩華美鮮明的工藝品,有圓球形或多面球形,又有管子式和棗核式,圓球形直徑大過五厘米以上的,多屬第三類彩釉陶球,上面常用粉彩作成種種斜方格子花紋圖案,本質實不屬於玻璃。一般成品多在直徑二三厘米左右。其中第二類加工極複雜,品質也特別精美,常和金銀細工結合,於金銀錯酒器或其他器物上如青銅鏡子,做主要部分鑲嵌使用。或和雕玉共同鑲嵌於金銀帶鉤上,或單獨鑲嵌於鎏金帶鉤上(如故宮所藏品)。也有用在參帶式漆器鎏金銅足上的(如歷史博物館藏的奩足)。但以和金玉結合作綜合處理的金村式大罍和鏡子藝術成就特別高。從比較材料研究,它在當時生產量還不怎麼多。另有一種模仿“羊脂玉”做成的璧璜和當時流行的珍貴青銅玉具劍劍柄及漆鞘中部的裝飾品,時代可能還要晚一些;早可到戰國,晚則到西漢前期。品質特別精美純粹,則應數在河南和長沙古墓出土的藍料喇叭花式管狀裝飾品。過去以為這是鼻塞或耳璫,現已證明還是串珠的一部分。時間多屬西漢。又長沙曾出土一純藍玻璃矛頭,還是戰國矛頭式樣。廣東漢墓又現兩個藍料碗和整份成串純凈藍色珠子,其中還有些黃金質鏤空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