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躍出九幽凌霄志,直衝九霄展宏圖
邱睿覺得,自己還是相當有契約精神的。
幾天後,隨着和狗大戶合同細節的敲定,他拿出相當一部分時間,忙活起了現有方案的改(yān)良(gē)。
雖然距離合同約定好的交付還早,但既然拿到了錢,怎麼說也要把PPT搞出來,給買方望梅止渴一下。
用了一周的時間,他便按照和狗大戶談好的性能需求,完成了設計,輕輕鬆鬆就得到了兩種全新外貿型模塊化載具平台。
其中,駱駝陸軍方面想要一種適用於沙漠及複雜地形的快速反應無人裝備。
邱睿就把“幼象”改成了一款叫“沙漠象”的輪式戰車,並附帶了戰鬥指揮、戰場救援、後勤運輸、裝甲運兵、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及防控陣列,共6種可更換模塊,供其進行選配。
至於駱駝海軍想要的水下無人裝備,自然是在虎鯨型無人艇的基礎上,閹割而來的。
只不過量產的無人艇,不是永恆號的附屬品,所以沒有攜帶了“低語石”的通訊裝置,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遠程水下操控。
於是邱睿乾脆,將這玩意改造成了一款集自主導航與避障、近距離水下打擊能力、衛星信號數據傳輸與分析以及環境適應能力於一體的,全新水下多功能無人潛艇。
又因為艇體上攜帶了9根特製的、可以擊穿小型艦船底部的“骨刺”型高壓潛射鋼針,這種新裝備得名“九刺鱸”,剛好和一種廣泛分佈於赤海、阿三洋黑洲東岸至袋鼠洲的魚類同名。
不過,設計是全弄好了,第一步卻不光是給狗大戶看,還要遞交給華國有關部門。
區別在於,給狗大戶看的是只有部分性能指標的PPT,而給國家的是更為詳細的設計內容,包括部分技術的講解。
先前國家的確說過,為了表示對蔚藍科技主權的尊重,今後不再過問軍售相關業務。
但人家給臉,邱睿也不能拎不清大小王不是。
再說,用兩種無所謂的外貿型武器,就能表個態,有極高概率博取高層的安心與進一步的好感,簡直不要太划算。
有人可能會說,他是不是想太多了。
是,邱睿也承認自己有時候“被迫害妄想症”發作的厲害,可今時不同往日也是不爭的事實。
蔚藍科技的徹底獨立,加上這又藉著大勢,謀得了一個寶貴的安理會常駐席位,短期內還好說,長此以往,因為立場和出發點不同,難免會和國家之間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
所以為了避免,或者說為了拖延這種情況的發生,公司在華國境內必須比以前更加小心謹慎,最好是能夾着點尾巴做人。
當然,這只是從最悲觀的角度考慮問題得到的結論。
在邱睿的構想下,只要穩着點發展,大概率上不會出現最壞的情形。
因為哪怕真有那麼一天,國家不僅是技術實力比拼不過公司,整體實力孰強孰弱,都是兩說的事情……
……
七月末的一天,位於大山中的第二超級工廠。
時隔兩個月,邱睿終於有時間跑過來一趟。
當然,他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這邊有個重要的試驗需要參與。
因為SPSF3D金屬打印機在航天領域超高的高精密度生產效率,繼上個月全新的防震托盤研製成功后,火箭部門的科研人員,又以那根蚱蜢火箭的結構為原型,藉助公司高度智能化的輔助設計軟件,不僅完成了火箭結構上的放大與優化,還順利造出了第一根成品火箭。
起名的時候,邱睿腦海中出現了“九幽”發動機,頂着火箭衝破凌霄的場景。
也不知道是不是學雜的知識混合出了什麼奇妙的反應,這貨當時詩意大發,難得寫下一句正經的:
【躍出九幽凌霄志,直衝九霄展宏圖】
於是“九霄”,也就成了該型號火箭的名字。
此刻,工廠的結構力學試驗廠房中,邱睿頭一次親眼看到了“九霄”的真身。
這根直徑4.3米、通體採用了一種特殊材質不鏽鋼的火箭,光是一級火箭的長度,就達到了42米。
加上28米的二級火箭,單根九霄的整體高度達到了70米。
高於直徑5米胖五的57米,以及直徑僅3.7米獵鷹9號的68.4米(v1.1版本)。
另外,因為結構上進行了少許優化的關係,理論上,在可回收狀態下,可以將30噸的有效載荷運送到近地軌道。
這根大飛棍的一級火箭部分,此刻正被一個巨大的龍門架吊起,放在了一組由50噸級振動台共同構成的振動試驗系統上,準備進行測試。
和先前的火箭發動機共振測試不同,火箭的振動試驗,是通過模擬航天器在運輸、飛行等使用過程中的振動環境,讓“剛出生”的火箭經歷各類振動的考驗。
要知道,無論是火箭還是導彈又或者是飛機,除了運輸之外,飛行時表面的啟動擾流和發動機的抖動,都會造成強度非常大、且持續時間長的振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這對於飛行器的結構和性能的影響也非常嚴重。
該說不說,該現象最早是老米在二戰時期發現的。
作為全球最大的軍火販子,他們發現很多武器裝備運達前線后,會出現無法使用的狀態。
面對買主們的集體差評,為了保證信譽,老米研究了一番才發現,原來是裝備在運輸途中,被顛來顛去,結果給顛壞了。
於是米國軍方自那時起開始搞振動試驗,就發明了振動平台。
現在各國的重要裝備在出廠前,幾乎都要過振動平台這道關。
當然了,為了遏制華國,振動平台是禁運的。
從50年代“巴統”成立,到80年代,1噸推力以上的電動振動平台,全都不允許賣給華國。
這種情況直到90年代后,隨着大老蘇解體,禁運才放寬到了5噸。
直至今日,還是5噸以上禁運,9噸以上嚴格管制的狀態。
當時世界上有兩大王牌企業,一個是米國的“菱”公司,另一個是瘋不列癲的“菱”公司。
兩家在全球電動振動台領域,屬於壟斷地位。
故事到了1995年,終於迎來了轉折。
在蘇城一家實驗儀器廠幹了25年某位王姓大佬,為了打破這種設備造成的卡脖子,下海創立了“東菱”。
之所以叫東菱,就是要做東方之菱,對標老米和瘋不列癲的兩家菱。
東菱從3噸以下中低端產品出發,開始了技術和資本的積累。
轉眼到了2002年,另一個轉折點到來。
彼時正趕上行業泰斗江教授,從火箭院某所退休。
而江教授早在1981年,就搞出了10噸的水冷式電動振動台,可惜因為由來已久的體制問題,導致產研無法結合。
退休后王總直接把江教授拉進東菱,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東菱開始蛻變。
然後便是一路開掛,從5噸、6噸、7噸,轉眼就干到了18噸,已經反超了歐米,而且遠超他們9噸的嚴格管控標準了。
2006年時,江教授加入后的第四年,東菱放了個大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35噸推力電動振動台研發成功,宣告徹底砸碎西方封鎖和壟斷!
到了前年,也就是2012年,他們又搞出了50噸級,成為世界首創。
搞笑的是,咱們在這方面都甩出老米10年差距了,他們居然還死咬着9噸禁運。
更特么逗的是,早在2006年起,他們就已經開始從咱們這進口16噸級產品了。
真是好一出諷刺大戲。
最揚眉吐氣的是,東菱霸氣的來了個“倒翻天罡”,要求老米簽訂最終用戶聲明,不僅要保證產品不用于軍事領域,還不能拆機,就連操作、維修人員,也必須由我方人員擔任,並且所有實驗數據必須回傳。
當時的米方代表,一邊簽字一邊黑着臉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在這種合同上簽字。
不過他們現在多少有些習慣了,畢竟蔚藍科技崛起后,從來都是按着買家頭賣貨的。
連帶着那些國內的友商,也是有樣學樣,談判桌上就一個態度。
愛幾把買不幾把買,講一次價直接漲價,講兩次就賣你對家去,看誰尿黃!
而邱睿廠房裏,這塊頂着“九霄”一級火箭的振動試驗系統,其內部的7台50噸級電動振動台,就是從東菱買來的。
當然,蔚藍科技也不是單純的買方。
如何將這7台設備的振動完美整合,做到多軸同步,也是一大學問。
不過對於賽博器靈來說,控制個機械罷了,似乎並不能構成什麼挑戰……
正滿意地盯着自己的大飛棍猛看,邱睿就聽到身後傳來一聲嘀里嘟嚕的問候。
大概過了一秒,他才反應過來,剛才好像是句毛熊語,而且說話之人是誰,他已然知曉。
“你好,亞歷山大羅維奇博士,最近工作生活得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多謝老闆關心。”戴着同傳耳機的亞歷山大羅維奇,一臉感激與崇敬地看着這位年輕到不像話的學者型企業家。
感激,自然是因為對方不僅給予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與福利待遇,還神通廣大地將家人也悄悄接到了華國,再也沒有了那種走鋼絲的
至於崇敬,就更顯而易見了。
無論是這座偉大的未來化工廠,還是自己接觸過的這些驚人項目,無一不在彰顯着這位諱莫如深的科研水平,以及高瞻遠矚的技術嗅覺。
跟着這種人做研究,怕是一輩子都不需要再為了學術以外的任何事情而煩惱了吧?
誠信加入蔚藍科技的這個選擇,或許是我這輩子所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沒有之一……
其實也不止是他,所有和他一起來的外籍員工,甚至就連華國本土員工,又何嘗不是同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