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胡佛研究所訪史記(3)
關於戰時的國際援助問題。從1937年到日本投降,美國給予中國的經濟援助共六次,總計價值6。7億美元,它們分別是1938年12月15日的桐油借款,計2500萬美元;1940年3月7日滇錫借款,計2000萬美元;1940年9月25日鎢砂借款,計2500萬美元;12月1日信用借款,計1億美元;1942年2月7日貸款,計5億美元。這六筆貸款中,宋子文是后四筆借款和貸款的主要談判人和協調人。目前學術界對這六筆借款的特點和在中國運用況研究得比較充分,但是對於這些筆借款和貸款形成的來龍去脈,特別中美雙方的談判況、借款和貸款的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國際影響,均缺乏完整描述和系統研究。我們這次查閱宋子文檔案,收集了42份有關上述借款和貸款的資料和文獻。這些檔案中有中美雙方的往來電報、宋子文與美國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談話報告、借款和貸款的詳盡清單、國際社會對美國上述活動的反映等等都有詳細記錄。引起我們注意的是,1940年中國政府爭取美國將援助法國的戰備物資轉供中國以及爭取加拿大政府軍事物資援助的檔案資料。檔案顯示,1940年6月法國被德國佔領后不到一個月,中國政府就向美國政府提出將原來援助法國的各類物資轉給中國使用。為此,宋子文在美國遊走各方之間,與美國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反覆磋商和協調,結果部分實現了轉供中國的目的。此外,1943年加拿大政府通過援助盟軍法案后,中國政府曾經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一筆巨額軍事物資援助,但是“美軍部秘密提出抗議,謂該項軍火未得史迪威同意不能通過”。為了爭取獲得這項援助,宋子文多次秘密會晤加拿大總理及美國有關部門負責人,陳說援助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並通過各種手段,排除美國政府的顧慮和擔心,最終也部分實現了目的。
關於緬甸戰役的況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雖然成立了中國戰區,但是中國並沒有派代表參加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盟國也沒有具體討論過中國大陸的戰略指揮和部署,中國基本上仍是獨立作戰。在軍事上,中國與美英軍生直接關係的就是緬甸戰役。因此,國內外史學界普遍認為,盟國之間在緬甸戰役問題上的合作和紛爭,構成了大戰期間中國對外關係的重要方向。1942年初,日軍攻佔緬甸,至5月,日軍分別進抵中國雲南省境內怒江西岸和緬印北部邊界,至此,中國對外的陸路、海路交通完全被切斷。緬甸保衛戰失敗后,出於各自利益考慮,中美英之間矛盾陡然呈現。對於緬甸保衛戰失敗的原因,中國方面將主要責任歸結於美方,這樣在1942年6、7月間,中美之間出現了兩國結盟以來第一次危機。8月,在中美矛盾得到初步緩解后,雙方在收復緬甸問題上達成一致,而此時英國方面卻強烈地反對中美雙方擬定的收復緬甸計劃。一時間,各方矛盾錯綜複雜。在此次查閱宋子文檔案的過程中,我們現了91份涉及上述事件的檔案材料,這些材料十分詳盡地記錄了中國政府與美國、英國等盟國的溝通況,特別是促進中美關係緩和的關鍵因素——克里訪華前美國政府的內部討論況資料;宋子文參與解決蔣介石與史迪威矛盾的況;為了說服英國政府支持緬甸戰役計劃,宋子文代表國民政府與英國方面的談判、磋商和會晤況;中美英協商制定、修改和調整緬甸戰役作戰計劃的況等。
還有一部分蔣介石與宋子文間的密電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皖南事變生后,美國方面反應強烈,認為蔣介石要打內戰,以致不能積極抗日。美國的反應出乎蔣介石意料,他對此極為擔憂,特別是擔心美方因此會大大減少援華軍事和民用物資。為此,蔣介石指示宋子文立即找羅斯福說明況。宋子文即與羅斯福面談,說明解決新四軍是為了整肅紀律,絕非內戰。實際騙得了美國的信任。過去我們在研究皖南事變時,尚未詳細掌握美國這種態度的形成和轉變過程,這一次可以說是增加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