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胡佛研究所訪史記(2)

2.胡佛研究所訪史記(2)

我們此次東西橫跨北美大陸來到胡佛研究所,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探訪剛剛解密不久的宋子文檔案。***宋子文曾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行長、外交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院長、廣東省主席,對蔣介石時代的政治、外交、經濟、財政金融等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1940年開始,宋子文作為蔣介石的代表,在美生活了近3年。這期間,他成為中美間溝通的關鍵人物。宋子文本人極為注重文件的保管。因此,這3年留下的檔案資料既完整又連貫,幾乎不間斷地存留了他與蔣介石之間來往的機密函電。蔣介石的對美意圖和他在美操辦事務的回復,構成了極為重要的歷史鏈條,披露出抗戰最艱難時期中美兩國間的深層關係。宋子文在美的這些活動為中美攜手、並肩戰勝日本侵略者揮了重要作用。戰後,宋子文代表中國與美、英、法合作,起成立聯合國,並成功地使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宋子文檔案共有66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39盒)是宋家在七十年代捐給胡佛研究所的,約3萬件文件。這部分檔案已經在80年代中期陸續向學者開放。第二部分(19盒)與蔣介石及宋美齡有關,宋美齡在世時是不允許公開的。宋美齡去世后,這部分內容也開始提供給學者查閱、使用了。第三部分(8盒)則是最新解密的檔案資料,內容包括宋子文西安事變時的日記、宋子文與羅斯福總統及其他英美領袖的通訊函電、史迪威將軍被美國召回的資料、與蔣介石、宋美齡之間的中英文電報、1945年中俄友好條約的建構等等。第三部分還有宋子文從1940年直到他1971年去世期前所寫的私人財務記錄及他與律師來往的函件。在這66盒資料中,第三部分資料中的第65盒需有專人協助才可閱覽;第66盒,雖已經宋氏家族同意公開,但因為其中牽涉到一些美國政府的相關資料,基於美國《檔案法》的規定,必須經數十年後才能公佈。此次我們查閱的是宋子文檔案第二、三部分,並複印了其中最核心的文件。這些資料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與盟軍關係;中緬印戰區的重大事件;抗日戰爭時期的國際援助;戰後世界格局安排;戰時中國和美國、英國等盟國關係;戰時中國與印度、菲律賓等亞洲國家關係等等,內容非常豐富。

當我們開始工作、着手複印資料時,才了解到胡佛研究所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檔案管理人員看到我們擺出大量複印的樣子,立即前來制止。我們被告知,必須寫一份自己的研究計劃,說明利用檔案的目的,然後方可印製。但按規定,一個來查閱檔案的學者,一年內複印量不能超過100頁。這就是說,我們在有限的幾天停留中,可能根本印不到材料。經過“艱難”交涉,我們終於弄明白了胡佛研究所特藏部的性質。原來,大部分私人檔案名義上捐獻給胡佛所,但胡佛所對這些捐贈並沒有所有權。其性質是代為保存。這樣,如果一個研究者大量複製文獻,就可能引起版權麻煩,文獻捐獻者會堅決反對。因此,胡佛所把維護捐獻者利益放在位。對胡佛所說來,這似乎是個悖論:既然保存材料又開放供人利用,卻又要對利用者加以限制,這不是兩面不討好嗎?但仔細琢磨,其中奧秘有相當的道理。原來,胡佛所正是通過這種對文獻捐獻者利益的維護,來確立自己的信譽,使更多的文獻捐獻者放心地把文獻提供出來。而越多的文獻捐獻者將重要文獻捐獻給胡佛所,胡佛所就越能構成自己卓著的收藏、利用風格。胡佛所私人文獻之所以越藏越多,正是這種機制在起作用。這給我們兩點啟示:先,中國民間和私人手裏也握有大量政治歷史資料,而我們沒有像胡佛所這樣的機構來收藏保存它們,以致很多重要檔案流落到潘家園之類的舊書市場。其次,設立有信譽而又非國家專門檔案機構的文獻收藏部門非常有必要。因為,大多數私人文獻不可能依程序進入國家檔案館,而無信譽非權威的收藏部門,捐獻者又不會放心提供。於是,只好讓大量重要史料“失傳”、湮沒於“廢紙”中。當然,這扯得有點遠了。經過努力,我們算是“疏通”關節,在幾天之內,複印了所有我們需要的材料。以下分別加以介紹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穿行:域外訪史與社會主義尋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穿行:域外訪史與社會主義尋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胡佛研究所訪史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