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總論:中華民族又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中間(2)
一、牢記但寬容我們的歷史
從17世紀後期沙俄侵佔我們國土起,到20世紀中葉的二百餘年,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經濟逐步衰落,科技和軍事漸漸落後,疆土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屈辱史。***自1553年葡萄牙侵佔澳門起,1624年荷蘭開始陸續佔領了台灣;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展,它乘清軍入關之際,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而到1840年鴉片戰爭歐洲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到1949年為止,更多的領土被侵佔,國土被劃分為列強們各自的勢力範圍,清朝政府多次被迫割地賠款,在許多租界和公園掛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帝國主義侵略下的生計和心理方面的摧殘,成為中華民族多少代人的恥辱。
根據世界著名的經濟增長核算方面的經濟學家麥迪遜計算,中國1700年時,gdp總量佔全球gdp的22。3%,鴉片戰爭前的1820年時,為32。9%。中國和中華民族創造了巨額的財富,將自給自足的自然農業文明在17世紀推向了頂點。但是,在1949年時,中國gdp佔全球財富的比率下降到了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二百餘年中,中國遭遇了沙俄、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葡萄牙等等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瓜分;當世界其他國家解放思想,文藝復興,進行宗教革命,政治與宗教相分離時,中國還在一統思想、唯上唯先的思維方式中統治國家和循規蹈矩;在世界各封建國家治理體制向現代國家政治治理體制轉型時,中國卻久拖不決,延續封建舊的治理體制,清王朝一直執政到其他國家近代工業革命的完成;在世界其他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推進工業革命,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時,中國卻拒絕接受新的科學,新的知識,新的技術,還自滿於農業經濟的輝煌;當世界其他國家對外開放,並且走出去,到世界上開拓市場時,中國卻閉關自守,最後被別國的炮艦打開了國門。一概之,我們這樣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科技和工業革命的機遇中沒有主動進取,卻在炮艦和挨打下,遠遠落在了世界工業化的後面。
從18世紀的中葉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止,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財富和富裕,從往日的農業輝煌衰落了。而且,我們經歷了二百餘年的被割地賠款宰割,二百餘年的被燒殺奸掠屈辱,二百餘年的災荒飢餓困苦,我們創造過偉大的文明和輝煌,但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和民族。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和民族,這段歷史雖然不堪回,但是,應當為每一代中華民族的兒女所牢記,並永誌不忘!
在這二百餘年中,在清政府中主張抗擊的帝王和將領率領下,抵抗過外族的侵略。清朝後期,有識之士就開始了中國的革新之路,以孫中山為的國民黨人,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並和陳獨秀等**人,共同抗擊過外來的侵略,進行了建立共和國家的艱苦努力和卓越奮鬥。在**的領導下,1949年10月,中國基本清除了國外在華勢力,在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為自己的生存和獨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以三千萬生命的犧牲和巨大的經濟代價,經過二百餘年的浴血奮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立了起來。今天,我們每個生活在這塊國土上的中華子孫,也要教育我們的生生不息的後代們,都應當深深地牢記和懷念那樣一個血與火的年代中先烈及祖輩們的犧牲、奉獻和不朽的功勛。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人,其理想是通過抵抗外族的侵略,實行民生、民主和民權的改造,將中國建設成一個民主、公平、正義的國家,通過推進現代化,實現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富裕。而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人,也是想通過抗擊外部侵略,對地主階級進行革命,建立新中國,實行土地改革,並且在中國**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國家強盛和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乃至**的現代化國家。國家強盛和人民富裕是他們一致的宏偉目標。無論中國**人在推進現代化方面採取的方式如何,結果如何,但是,他們想要實現民富國強的理想和初衷都是不容置疑和值得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