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八節民間歌舞藝術(5)

70.第八節民間歌舞藝術(5)

目前大理的洞經音樂蔚然成風,除大理古城和下關兩大會外,洱海地區村村都有洞經會,逢年過節都要演奏洞經。旅遊場所則每天晚上都舉辦洞經音樂表演。每當夜幕降臨,蒼洱之間就輕輕地飄揚着洞經音樂古樸、典雅的優美旋律,如行雲流水,又古韻迭起,讓人們的心有如蒼山洱海一般純凈清新,久久為之陶醉。

二、舞蹈

白族的舞蹈豐富多彩。新中國成立以來,已收集到近80種白族舞蹈形式。這些舞蹈形式表現了白族舞蹈藝術的歷史展。

早在遠古時期,白族先民就創造了模仿鳥獸動作的原始舞蹈,以及“打歌”與“萊格舞”等集體舞蹈藝術。到了唐南詔時期,隨着白族地區與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和展,白族的舞蹈藝術有了顯著的展並編創了著名的“南詔奉聖樂”大型樂舞。南詔的“獅子舞”也於此時傳入中原,豐富了祖國的音樂和舞蹈藝術。

明清以來,隨着白族地區與內地社會、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密切,白族人民在吸收以漢族為主的各民族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舞蹈形式,使白族舞蹈藝術的展邁上一個新的高度。如具有代表性的白族舞蹈“霸王鞭”“雙飛燕”“耍龍舞”等,就形成於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的白族舞蹈,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晶。

新中國成立后,白族人民繼承傳統的舞蹈藝術,創作了反映現實生活的《豐收舞》《織魚網舞》《鹿鶴同春》等不少舞蹈。進入20世紀80年代,還湧現出楊麗萍等享有盛譽的白族舞蹈家。她以雲南各少數民族原生態舞蹈為基礎進行的舞蹈創作和精湛的表演藝術,使包括白族在內的雲南各民族舞蹈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1。鳥獸舞

白族的許多舞蹈是模仿鳥獸動作的,至今仍有相當一部分在民間留存,俗稱鳥獸舞。這類舞蹈應該是原始舞蹈藝術的遺留,舞蹈動作直觀地模仿禽鳥和野獸的動作,抽象和概括程度較低。

具有代表性的鳥獸舞是白族集體舞“里格高”(又記作“力格歌”),主要流行於洱源西山和雲龍少數白族地區。“里格高”舞沒有音樂伴奏,由強有力的舞蹈節奏烘托出熱烈而粗獷的氣氛和變化多姿的舞蹈動作,剛柔相濟,加上舞蹈者的鮮艷漂亮的服裝,裝飾品的叮噹聲和舞者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給人以質樸、自然、和諧的享受,深受西山白族青年喜愛。“里格高”的動作大致有十五種組合,以模擬動物特徵為主要基本動作,大致有一步擦、二步擦、三步擦、四梅花、五子登科、薩雨奪(打轉身)、嘮利嘮(往後退)、咬資恩叭(羊羔吃奶)、王得兒卦(老鷹展翅)、賽益賽荷(洗麻線)、單麻花、雙麻花、給白二詩(雞啄食)、麥薩怕(馬相踢)、按早快(壘石頭)等。跳動物十二屬相時再加上鶴子翻身、猴子遮太陽兩個動作。“里格高”舞蹈動作幅度較大,全身動作由腳驅動,雙腳跺地、擦地、跳換步,身體隨着強烈的擺動自如地旋轉,有進有退,隊形互相穿插,男的跳得粗獷有力,女的靈巧柔和,相得益彰,顯示出舞蹈的古樸、健美。西山白族的“里格高”被稱為“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其他模仿鳥獸形態的著名白族舞蹈還有《鹿鶴同春》等。廣泛流傳於劍川各地的白族舞蹈《鹿鶴同春》,多在春節及廟會上演出。舞蹈一般由3個表演者分別裝扮馬鹿、白鶴、彌勒表演。一般先由白鶴出場,表演者模擬白鶴飛翔、站立、啄羽等動作,清麗飄灑。然後馬鹿出場,表演者模擬馬鹿蹦跳、踢腳、伏地傾聽等動作,加以提煉誇張,與白鶴相逐、嬉戲、對舞,顯得奔放而矯健。接着彌勒出場,袒胸露腹,滿面笑容,步伐蹣跚。在彌勒表演中,有時馬鹿踢一腳把他撞倒,有時白鶴又飛來啄其頭、手,讓其不得安寧,惹得觀眾捧腹大笑。表演動作時疾時徐,動靜結合,穿插自如,變化豐富,引人入勝。表演既有一定的程式,但又可即興揮,顯得生動活潑。

2。巫術舞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0.第八節民間歌舞藝術(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