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古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2.第一節古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閣邏鳳尊重漢文化,“不讀非聖之書,嘗學字人之術”。他任用從川南俘虜回來的、精通儒學的西瀘縣令——漢人鄭回教授王族子弟漢文化。他還賜名鄭回為蠻利,后鄭回官至南詔清平官(即宰相)。

唐寶應元年(762年),閣邏鳳率兵“西開尋傳(今雲南雲龍以西至緬甸伊洛瓦底江西岸)”。廣德二年(764年),修筑陽苴咩城,同時修築龍尾城。唐永泰元年(765年)修建拓東城(今昆明市),作為南詔的陪都,同時又控制了通往東南亞地區的重鎮步頭(今雲南元江一帶)。至此,南詔對整個雲南地區的統治進一步鞏固。

四、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作出傑出貢獻的南詔王異牟尋

異牟尋(754~808年),南詔第三代國王。唐大曆十三年(778年)繼任南詔王位,南詔重新歸順唐后,朝廷襲封他為南詔王,賜“貞元南詔印”,在位30年,謚號孝桓王。

異牟尋在位時,對南詔的經濟、政治、文化體制進行了改革和完善。唐興元元年(784年),異牟尋自太和城遷都史城(又稱大厘城,即今喜洲),改國號為大禮國。三年後又把都城遷至陽苴咩城(今大理古城)。異牟尋封五嶽四瀆,設清平官(宰相)一職,改原來的“六曹”為“九爽”,又立“三托”和大、中、下、小四府。行政區劃設十■、六節度、二都督。這是適應南詔政治、經濟和文化展的重要改革,使南詔的政治、經濟、文化展進入鼎盛時期,南詔當時的疆域遠超現在的雲南省版圖。

異牟尋的最大功績是與唐朝重新和好,開創了南詔與唐朝關係史上的新篇章。唐貞元九年(793年),異牟尋派三路使臣到成都后又赴長安,表示誠心歸順朝廷。第二年,唐朝特使崔佐時與異牟尋在蒼山神祠舉行會盟,冊封異牟尋為雲南王,史稱“蒼山盟誓”。唐貞元十六年(800年)六月,異牟尋派其子尋閣勸率使團赴長安朝貢,並向朝廷敬獻大型南詔奉聖樂舞。異牟尋還積極倡導學習、推廣漢文化,派遣大批王室子弟到四川成都的專門學校學習,對漢文化在雲南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異牟尋順應歷史展的趨勢,自覺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五、大理國的創建者段思平

段思平(893~945年),古代白族傑出的政治家,大理國的開國國王。大理喜洲人。為南詔清平官段忠國六世孫,布燮段寶隆子,出身軍將世家。他出生時,家道中衰,已成沒落貴族家庭。童年時代,家境漸貧,傳說他曾牧羊山中。不過,世宦家庭培養了他的治世經綸和武藝,而貧困的勞動生活,又使他體察了民間疾苦和奴隸制度的殘暴,為他後來動廣大農奴和奴隸率兵起義奠定了基礎。

段思平武藝超群,才幹出眾,積功升任通海節度使,成為威震一方的統兵大將。當時,南詔蒙氏奴隸制政權先後被鄭氏大長和國、趙氏大天興國和楊干貞的大義寧國代替。楊干貞貪婪殘暴,民怨極大,而段思平則深受人們的愛戴,“凡牧牛、牧馬及雞鳴、犬吠等處,皆雲段思平為王。”楊干貞聽此傳聞,十分驚駭,多次派人追捕段思平,妄圖除掉這個威脅自己權勢和地位的心腹大患。由於民眾的掩護,段思平一次次化險為夷。

為了徹底推翻楊干貞的統治,段思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獲得廣大奴隸、農奴的響應,又以“赦徭役”為條件,取得滇東三十七部的支持,於公元937年2月舉行起義,攻佔陽苴咩城(今大理城),滅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即位后,段思平履行諾,釋放奴隸,減輕賦稅,赦免徭役三年。同時,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罪大者正罰爽,表暴貞良。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廢除奴隸制,建立和推行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推行實物地租,把南詔末年以來各族、各部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上,段思平勵精圖治,展生產。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制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展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使大理國的社會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史書稱大理“地廣人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古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