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4)

6.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4)

白族作家張長從1957年起,先後出版了《從瀾滄江眺望北京》《瀾滄江之歌》《童詩》《三個秘密》和長詩《勐巴納西》詩集。***張長的抒詩,構思奇巧,詩與畫意融為一體,別開生面。

此外,比較著名的白族作家詩歌作品還有《祖國》《蒼山洱海》《搗米》《邊寨催眠曲》《花的世界》《石林抒》等。

(2)散文創作。新中國成立后,湧現出一大批既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民族傳統風格的散文作品。

白族作家那家倫,長於散文寫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表了《篝火邊的歌聲》《洱海漁歌》《秋思》《花的世界》等近百篇散文和散文詩。1980年出版了《放歌春潮間》。他的散文,具有題材廣泛、表現新生活、形散而意不散的特點。他的《洱海漁歌》寫一位白族姑娘初中畢業后回鄉從事生產、建設家鄉,經過兩年多的鍛煉,她以立場堅定、公正無私、勤學好問獲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帶領大家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相融,人物形象生動。在《秋思》中,他指出“豐盛的季節,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是來之不易的。“不是么,幾經寒暑,幾經搏鬥,幾經反覆,用流血、用犧牲、用戰鬥、用血與汗洗盡污泥濁水,我才走向這成熟季節。”在《花的世界》中,他以花為喻,描寫了生活中的各種人,有的“生在曠野,死在曠野,慷慨地把芬芳交付給大地,無私地用色彩點染東風”;有的“吮在雨露里孕育成細蕾,在雷閃中吮吸光輝,在黎明時獻給太陽萬紫千紅”;有的“十分得意,以為攀上樹梢就到了天空”,寓意深刻,富有人生哲理。

此外比較著名的散文還有張長《蚯蚓》、趙櫓《放羊歌》、尹明舉《愛的流泉》、菡芳《石林抒》等。

(3)小說創作。白族地區直到民國時期才有白話體小說的出現,但十分零散。新中國成立以後,白族的小說創作才進入到一個大展的時期。

白族作家楊蘇擅長小說創作,他從1958年開始,創作了50多篇短篇小說,出版短篇小說集《求婚》《沒有織完的筒裙》兩部;長篇小說《白子將軍》《藏族輕騎隊》和人物傳記《艾思奇傳》;電影劇本《景頗姑娘》等。他的這些作品,前期主要反映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新生活,後期主要表現雲南地下黨所領導的邊縱武裝鬥爭。其中抒短篇《沒有織完的筒裙》是他的成名之作。《沒有織完的筒裙》創作於1959年7月,在《邊疆文藝》上表后,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關注。

白族青年作家鍾鐵夫從小在湖南省桑植縣澧水河邊長大,家鄉誘人的風光和淳樸的風俗人,陶冶了他的性。他1980年表的處女作《病》被譽為“一幅活生生的湘西俗畫”。他先後表了《洞簫喲,為誰吹響》《流在三月河邊的故事》《父親的懺悔》等二十多個短篇,以及《風過梨花寨》《女人無淚》兩個中篇小說。《女人無淚》於1986年6月出版,榮獲1991年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二等獎。該作品以湘西農村改革作為素材寫成。他寫改革並不是停留在描繪改革事件本身上,而是挖掘出改革給人們帶來的精神變化,也就是人們在倫理道德、文化心態上的震動和變化,挖掘出人們精神世界。

其他的小說作品還有景宜的《誰有美麗的紅指甲》《騎魚的女人》,張長的《空谷蘭》《希望的綠葉》《陰錯陽差三部曲》,李洪文的《荒原侶》等。

文學評論和研究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出版《白族文學史》《白族文學史略》《生活的牧歌》《新詩的春天》《詩的美學》《形象思維散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論稿》《論白族神話與密教》《九隆神話探源》等文學評論和研究論著。

2。新中國成立以來白族文學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白族文學創作屢獲豐收。主要表現在湧現了大批的作家和作品,且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並形成了白族文學的鮮明風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