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1)

3.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1)

白族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學傳統。***其中,豐富多彩的白族文學,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寶庫中的珍品。歷史上,由於白族文字“老白文”沒有全民族通用,白族作家都用漢語文進行創作,加上歷代封建王朝的文化**政策,因此,儘管白族作家文學在歷史上曾經取得過高度的成就,但都被列為漢族文學的一部分。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才充分肯定了白族作家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並為白族作家文學的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作家文學受到重視,白族地區很快培養出一批自己的作家、詩人、評論家,他們都創作了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作品。著名的如楊明的戲劇,曉雪和張長的新詩,楊蘇和鍾鐵夫的小說,張文勛和李纘緒的文論。此外,那家倫、景宜、凝溪、張焰鐸、尹明舉、李燦南、楊亮才、趙櫓、嚴亭亭、袁冬葦、李洪文、何立義等都進行了卓有建樹的文學創作,在全國範圍都有一定的影響。

一、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白族文學

1。詩歌

歷史上,每朝每代都有白族詩人和詩作產生,詩歌創作十分繁榮。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古代詩歌保存下來的很少。僅從現在保存下來的專集和散作的內容、思想和藝術性來看,白族詩歌創作在唐代以來的1000多年間都非常豐富。

南詔大理國時期,尋閣勸、趙叔達、楊奇鯤、董成等,都是有名的詩人。當時的詩歌創作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多篇作品被選入《全唐詩》。

南詔王尋閣勸寫過不少詩作,但保存下來的很少,僅有《星回節游避風台與清平官賦》。全詩用漢語寫成,但其中夾雜了不少用漢字記錄的民族語詞。全詩如下:

避風鄯闡台,極目見■越。悲哉古與今,依然煙與月。

自我居震旦,翊衛類夔契。伊昔經皇運,艱難仰忠烈。

不覺歲雲暮,感激星回節。元昶同一心,子孫堪貽厥。

尋閣勸是南詔第七世主。“星回節”是南詔的年節。“鄯闡”是南詔別都昆明。“■越”即今保山、騰衝一帶。“震旦”是百姓、臣屬對詔王的稱謂。“元昶”,南詔謂“朕”曰“元”,謂“卿”曰“昶”。“翊衛”,意為輔助。

趙叔達的和詩,題名《星回節避風台驃信命賦》,詩云:

法駕避星回,波羅毗勇猜。河闊冰難合,地暖梅先開。

下令俚柔洽,獻琛弄棟來。願將不才質,千載侍游台。

趙叔達為清平官,類似宰相。南詔謂“王”為“驃信”。謂“虎”為“波羅”,“野馬”為“毗勇”,“猜”意為“射”。“俚柔”為百姓。“弄棟”為地名,今姚安縣一帶。

楊奇鯤,是南詔隆舜時的清平官。史書說他“讀書貫穿百家,有詩名”。《全唐詩》錄有其《途中詩》:

(缺句)

風裏浪花吹更白,雨中山色洗還清。

江鷗聚處窗前見,林狖啼時枕上聽。

此際自然無限趣,王程不敢暫留停。

此詩是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南詔王派楊奇鯤到成都迎接唐王朝安化長公主途中所作。詩作把途中優美的自然景色,寫得趣味盎然,又把自己因公務在身,不敢停留貪戀美景的心表現出來,意境高潔。

楊奇鯤還著有《岩嵌綠玉》詩。這是根據大理石傳說創作的詩。據傳,仙女謫居蒼山,後來乘鳳返回天宮,玉翠、珠花遺留在蒼山上,變成了美麗的大理石:

天孫昔謫下天綠,霧鬢風鬟依草木。

一朝騎鳳上丹霄,翠翹花鈿留空谷。

董成,大長和國布燮(類似宰相),著名詩人。今僅存《思鄉》一,把客居異鄉、心懷故園的懷錶現得真切而又深邃: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明代,白族地區又湧現出大批詩人,楊黼、楊士雲、李元陽等在詩歌創作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楊黼繼承白族文學傳統,用老白文創作了大量的白語“山花體”詩歌,但大都亡佚,保存至今的代表作《詞記山花·詠蒼洱境》,描寫蒼山洱海的風景名勝,追憶先世,感慨自身。既是白族文學的重要傑出詩作,又是重要的老白文文獻,在白族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二節白族作家文學創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