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節宗教活動(2)

9.第二節宗教活動(2)

陰間問魂。白族語叫“bierxilngv”(意為問祖先的魂)或“halxioufhuix”(意為看香火)。巫師手拿一個雞蛋,請逝去的祖先靈魂附體,即可問祖先靈魂問題。這是目前白族農村地區仍很常見的宗教活動。家中生了不吉利的事,或是得了怪病等,除了正常的求醫問葯,多進行此類問魂活動。

廟會迎神。這是白族巫師們最主要的風俗節日活動。如“迎送本主”“繞三靈”“接金姑”“接阿太”“放生會”等等。巫師一方面要代表神靈的意旨來作“吩咐”,一方面還要唱神曲和跳神舞。

上刀山。即“上刀梯”,是白族原始宗教最高層次的祭祀活動。一般在瘟疫流行、地方遭災或對本主有重大的祈求時才舉辦。要上刀山,只有具備高超技術的“朵兮博”才能勝任,舉行時即便大巫出馬,也要帶上幾個二巫做助手。儀式非常隆重,要在特大的供桌上擺活豬活羊一對,還有活雞,到處插着五色的旗幡,神案上擺滿了花、水果、白米、糖、鹽、茶、酒、乾麵、乳扇、法水、香蠟紙燭等等。五穀斗里還插着桃弓柳箭和銅鏡,下方擺着紅布扎口的瓶子,寺門外廣場的刀梯上,白晃晃的長刀刀口朝上,共有三十六級。在上刀梯之前,巫師或其徒弟還要表演一些法術,如火中取鐵鏈繞脖子,用舌頭舔燒紅的犁頭等。之後巫師嘴裏念念有詞,脫去鞋襪,邊爬邊念着咒語,赤腳一級一級爬上刀梯頂端,左手拿起銅鏡,右手執寶劍,還用銅鏡遍照着,然後做出捉住了瘟神或作祟的鬼怪的姿勢,把它裝進瓶子裏,瓶口仍用紅布紮緊掛好,下來交給他的徒弟,丟到海河裏,表示已經將瘟神或鬼怪降伏了。在洱海東岸的雙廊青山一帶,過去每年大年初四都要舉行上刀山的活動。

二、本主信仰活動

本主祭祀活動是本主崇拜最重要的內容。祭祀本主分日常祭祀和舉辦本主廟會兩個層次。

日常祭祀基本上屬於個人和家庭的事,一般多在出生、嫁娶、死亡等生命關節和考學、求職、出遠門、談婚姻、求子嗣等關係人生前途的重要大事,以及生疾病、家庭不順、遭災等變故之時,前往本主廟中燒香、磕頭,向本主禱告所求之事及願望,祈求得到本主保佑。如果達到目的,便認為是本主保佑的結果,要前去還願,捐功德。有的在小孩生下來后要到本主廟祭祀,請守廟人為小孩取一個與本主神同姓的“神名”,認為這樣小孩就可以得到本主的庇佑,將來能夠健康成長。有的在孩子滿月時要到本主廟謝子孫娘娘。蓮池會、洞經會等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也前往本主廟念經祭祀。平時前來求清吉平安、工作順利、消災免難、萬事如意的人也不少。

本主廟會一般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春節或正月初,一次是本主誕辰或忌日。舉辦本主廟會以自然村落為單位,組織者為本村經民主選舉出來的會及執事班子,或者是本村女性的蓮池會(或名拜佛會)和男性的洞經會(或名聖諭■)等,通常還邀請鄰近村子的蓮池會、洞經會參加,除本村群眾參加外,其他村寨也有一定數量的人自前往。一些規模盛大的廟會,附近各縣都有人前來參加,人數多達兩三萬,如大理繞三靈朝拜本主建國皇帝、洱源的紅山本主廟會等,規模都很大。廟會形式有迎送本主和在廟內慶祝兩種。迎送本主就是在本主廟會期間,由供奉同一本主的各村按規定日期將本主神像接到本村祭祀朝拜,幾天後再送回本主廟。若是單個村子供奉的本主或泥塑的固定本主,則在廟內慶祝。

廟會一般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請神、迎神、祭祀、娛神。

請神過去一般由巫師擔任,現在一般由民間宗教組織的經長、經母或火居道士(白語稱“高公”)擔任。請神時,主持者跪在神龕前,手持點燃的上奏表文,口念請神詞。其他人站立左右,手敲木魚,口誦祭祀經文。集體請神祭祀后,由自行前來的各家各戶或個人祭祀。

迎神是本主廟會中的一項非常隆重的儀式,由會與執事班子具體安排迎神事宜。當天早晨,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抬着香爐,打着萬民傘、日月龍鳳旗、飛虎旗和清道旗等彩旗,舞着龍、獅,敲鑼打鼓來到本主廟。先燃放鞭炮,上表文,焚香跪拜,誦經祈禱,然後將可以移動的木雕本主及其隨員的神像裝入彩轎或特製的大木車(白語稱為“weipcaol”,意為“神車”)。當年結婚的新郎官們要爭先恐後地去抬本主像,並站在神車上護送本主,認為抬送、護送本主有功,本主可以保佑早生貴子。之後鳴放禮炮三響,數百人的迎神儀仗隊便打着各色旌旗,有的地方還手持古代刀矛斧鉞等兵器與“迴避”“肅靜”的牌子,一路舞龍耍獅,跳霸王鞭,吹着嗩吶,敲鑼打鼓,鳴放鞭炮,熱熱鬧鬧地抬着彩轎或拉着大木車,游巡本主管領的各村,沿途居民都在門口擺香案迎接,跪拜路祭。等游巡完畢,再把本主請回神龕安坐,或把本主接到臨時搭建的“行宮”,供村民祭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二節宗教活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