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節宗教信仰(3)

3.第一節宗教信仰(3)

金雞圖騰。雞家的人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里孵出來的,所以他們就姓雞。雞家的人取乳名,多帶“金”字或“雞”字,表明他們是金雞氏族。白族的他稱中,有6種稱為雞,甚至連大名鼎鼎的大理國宰相高氏的後代,也被永勝彝族支系子裏人稱為“阿蓋”,即雞家。白族的金雞圖騰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雲南流傳的金馬碧雞的神話。碧雞即金雞,白族村寨許多都用雞與馬命名,如馬登、馬久邑、馬家坪,上雞邑、下雞邑、雞鳴村、雞登村等等。佛教傳入白族地區后,金雞又佛教化。民間傳說著名佛教聖地雞足山就是金雞開闢的,祥雲縣有兩座金雞廟,鄧川有雞鳴寺,蘭坪也有金雞寺,大理有雞岩寺、金雞山、金雞石、雞登等,地名就更多了。《後漢書·西南夷列傳》載:“青蛉縣禺同山有金馬碧雞,光景時時出現。”青蛉縣為今大姚、姚安一帶,為古代白族的聚居地之一。

4。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白族地區也十分普遍。白族人認為祖先雖然逝去,但他們和活着的人關係仍很密切。白族人家家戶戶都在堂屋或二樓的正中間設祭祖靈台,供奉歷代祖先牌位。大姓家族還建有宗祠。每逢年節都要供奉酒肉飯菜,燒香磕頭祭祀。清明節要上墳祭祖掃墓。最隆重的祭祖節日是農曆七月,初一早上即舉行儀式,將歷代祖先的神靈接回家中供奉,每日早晚吃飯前用飯菜供祭,到十四日做酒席大祭,用黃、白色的錫箔紙、草紙等做成冥錢,裝在紙袋內,上寫某某祖先收的字樣,焚燒祭祀,稱為燒包。十五日家族闔族到宗祠舉辦盛大酒席,隆重祭祀列祖列宗,並給歷代祖先燒包。

大理白族還盛行一種與祖先崇拜密切相關的宗教活動,白語稱為halxioufhuix(意為“看香火”)或bierxilngv(意為“問祖先”),就是通過巫婆,向逝去的祖先詢問相關問題,祈求平安。白族人,特別是白族農村婦女,不認為這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與逝去的祖先溝通的形式。凡是家中逢災遇害,或是有不吉利的事,家裏就會請巫婆來“看香火”,以求趨福避害。

勒墨人的祭祖主要在農曆大年初一(白族古歷的龍日)。過年祭祖,全家人都要到齊,外出的人也必須趕回家,若人不齊就不祭。這天早上雞叫三遍就開始祭祖,先要在房內插一棵松枝,這棵松枝叫祖先樹,代表祭祖台。祭祀必須由巫師(白語稱為“朵兮博”)主持,祭品是米飯和酒肉。祭祀開始,“朵兮博”要喊這家所有去世祖先的名字,然後說,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來了,我們擺了新飯新酒新肉,請你們回來吃,請你們保佑家裏清吉平安,年年豐收,人畜兩旺。“朵兮博”主持祭完一家又去一家,一直到全村都祭完為止。

二、本主信仰

本主信仰,是白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一種宗教信仰。白語稱為“武增”“武增尼”“增尼”(意為“主人”或“我們的主人”),也稱“東波”(祖宗)、“老谷”(意為“男性始祖”)、“老太”(意為“女性始祖”),這些稱呼有主人和祖先的含義,但本主崇拜並不是單純的祖先崇拜。按其社會功能,本主即“本境之主”,是掌管本地區、本村寨居民生死禍福的村社保護神。

除白族支系勒墨人不信仰本主外,其他各地的白族都崇拜本主,只是有的地方同彝族一樣稱為“土主”。本主崇拜在白族當中根深蒂固,影響極為深遠。在雲南大理州境內的白族村寨,幾乎各村各寨都祀本主。有的一個村祀一個本主,有的幾個村共祀一個本主。據最近的調查,大理境內共有本主廟986座。其他白族地區還有一定數量的本主廟。

從本質上看,本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活動。至於其正式形成為一種人為性質的宗教信仰,則應在南詔時期。倪輅本《南詔野史》記載:“蒙氏(細奴羅)平地方,封岳瀆,以神明天子為國步(本)主,封十七賢為十七山神。”有人認為這是白族本主崇拜的雛形。又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記載:“貞元十九年(803年),王(異牟尋)封雲南金馬、碧雞二山之神為景帝。”公元794年,南詔王異牟尋和唐王朝使節崔佐時舉行“蒼山會盟”,就是在蒼山神祠(現今蒼山本主廟)進行的。從白族本主封號多稱“景帝”“靈帝”,以及在宋末元初就與雲南白族斷絕聯繫並落籍湖南桑植的白族至今仍然篤信本主的況來看,白族的本主崇拜在南詔時期就已經形成,並且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的一種重要的宗教信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節宗教信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