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節交往禮儀(2)

7.第三節交往禮儀(2)

在通往蘭坪、麗江等地的山林小道邊上,勒墨人通常在那裏蓋有歇腳的小屋,室內總是掛滿各式小口袋,裏面裝着返回時需要的食物和其他東西。***有時別的行人路過時食品短缺,也會從這些小口袋中取出少許充饑,吃完放進一節小木棍,表示有人吃過,或者自動將自己的東西裝進這些小口袋,表示補償。但不能把整袋食物全部吃光,因為這樣就絕了主人回來時的口糧,是很不道德的。

在各種交換活動中,白族人民也有傳統的美德。滇西北有一些地方白族和普米族交錯而居,住在壩子的白族人喜歡和住在山上的普米族人“打老庚”(交朋友)。逢年過節,普米族老庚將自家的山貨、洋芋之類馱上馬來到壩區的白族老庚家,白族老庚見普米族老庚遠道而來,必然熱款待。當普米族老庚要回家時,又拿出大米、黃豆等讓其馱回去,反之亦然。這樣有來有往,互通有無,既增進了民族團結,又改善了各自的生活。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喜洲鎮,是商品經濟比較達的地方,出過著名的喜洲商幫。這裏的白族人做生意注重商業道德,恪守信譽。他們中很多人先做無本小生意,即先向貨主賒銷火柴、紙煙、棉線等小商品,用一個籮篩掛在胸前,在集市上或走村串寨叫賣。得到一點蠅頭微利,把賒來的貨錢如數歸還,然後再賒再銷,叫做“賒新給舊”。這當中,“信用”二字極為重要。在有了一點小本開起鋪子以後,仍以信用為本,把招牌視若命根。舊時,喜洲各大小商號,都制定若干準則約束從業人員,主要有以下條文:

店員必須熱接待顧客,滿足顧客的要求,回答顧客的詢問,主動向顧客展示商品,介紹商品,提供更多品種供顧客挑選。

量尺寸、稱分量、計算價格,做到迅速準確,分毫不差。

遇有困難問題,必須盡量為顧客解決,不得簡單應付,更不能粗暴回絕。

尊重和熱愛每位顧客。顧客的要求因人而異,但對之態度則要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偏愛某些而厭惡另一些顧客。

必須維護信用,不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

舊時,大理白族中有一些人經營馬幫、馬店和堆店,他們一頭依賴大商號,一頭深入怒江、瀾滄江等偏遠山區。他們做生意的特點是:送貨上門,先賒后付,信譽為上。當地住戶異常分散,又沒有集市,他們就在人跡罕至的山間艱苦跋涉,一戶一戶送貨收貨。實行以物易物,但一般都是先送后收,俗稱“不賒不成生意”。白族客商賒出去的商品,不用貨幣計價,只講合黃連多少、貝母若干,然後客商記賬,對方則用木刻記事。到黃連、貝母收穫時節,客商再來,能收到八成就滿意了,客商似有損失,但這部分損失在當初成交時已計算在內。這種交易方式,主客之間都很講信譽。

白族注重商業道德,不僅表現在直接的交換中,還表現在他們經商致富后將一部分盈利用於公益事業。喜洲人嚴子珍致富后在當地捐款辦中學、建圖書館、教育館,開設貧民工廠、創辦醫院、助產學校等,在當地傳為美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三節交往禮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