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2)

2.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2)

(二)教育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俄羅斯族特別注重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啟蒙教育包括對孩子音樂舞蹈的培養,比如中國俄羅斯族特別喜歡聚會,在聚會聊天時,經常唱歌跳舞演奏樂器,俄羅斯族的孩子們經常在這樣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所以幾乎每個俄羅斯族孩子都喜歡音樂和舞蹈,能歌善舞;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比如俄羅斯族的母親會讓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從小養成愛清潔、愛勞動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誠實、善良的品格;注重對孩子智能的培養,比如俄羅斯族母親給孩子唱兒歌、講童謠,啟孩子的形象思維和想像力;注重對孩子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俄羅斯族的母親還會向孩子們傳授做俄式麵包、果醬、手工刺繡等手藝。

中國俄羅斯族同樣十分重視學校教育,同其他一些民族比,中國俄羅斯族適齡兒童的入學率較高,不過他們大都選擇進入以漢語為主要授課語的學校。專門以俄語為主要授課語的初等教育學校只有一所,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市俄羅斯學校。該校的前身是1981年伊寧市教育局在伊寧市六中附設的俄羅斯班,主要招收伊寧市的俄羅斯族學生,1985年12月,俄羅斯班逐漸展為俄羅斯學校。該校從1999年9月起開始使用新編的俄羅斯文教材,開辦俄、漢雙語班。據校長尼古拉反映:2003年俄羅斯學校共有130個學生,但俄羅斯族學生只有13人,僅占學生總數的10%。這一方面是因為伊犁俄羅斯族人口很少,大多又是俄漢通婚的混血兒,根本沒有語環境;另一方面,就算在俄羅斯學校上過俄語課的孩子,小學畢業后很大一部分還是流向了以漢語為主要授課語的普通中學,加之現在高考升學又不考俄語,他們所學的那些俄語很快就丟了,因此學生和家長學習俄語的動力不大,俄羅斯學校辦學很吃力。

當今學校教育是一種大一統的教育體制,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在這種模式中忽視了對各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當然這也包括俄羅斯族。俄羅斯族的學生在未進入學校教育時享受的是本民族有特色的家庭教育,包括藝術教育、養成教育等等,這些教育洋溢着俄羅斯族特有的文化特色,比如跳俄羅斯族特有的舞蹈,學做列巴等等。可是在進入學校教育之後,又開始學習了一種主流文化的教育,這就造成了主流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斷裂。學校教育的主流民族取向的大一統的教育體制,忽略了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同屬於本民族文化體系的學生家長與社區本應和學校形成一定的互動關係共同促進學生學習,但因這種大一統的教育體制而被無形地隔離於這種主流民族教育取向的教育體制之外,實際上家庭和社區因為見不到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他們“放棄”了這種學校教育。

(三)生計方式方面

新中國成立前,俄羅斯族多從事商業和手工業,住在農村的俄羅斯族從事農業、園藝業、養蜂業和捕魚業,少數住在牧區的俄羅斯族人也從事畜牧業、狩獵業和野生動物養殖業,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牧業器具,引進培育了農牧業優良品種,並使用先進的放牧技術。許多從蘇聯遷居我國的俄羅斯人擅長多種手工技藝,包括鞣製皮革、修理自行車、縫紉機、鐘錶以及剪裁各種服裝和家庭飾品等,這些生產技藝彌補了當地生產技藝的不足,贏得了其他兄弟民族較好的口碑。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每個民族都在主動加快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各地區的現代化工業也得到了巨大展,流水線的生產模式代替了傳統手工作坊,現代工業產品以其物美價廉逐漸佔領了市場……這些都使得中國俄羅斯族的傳統生產技藝和產品失去了昔日的優勢。因此,作為傳統文化符號的鞣製皮革、制靴、傳統服飾製作等傳統手工技藝面臨著保護與傳承的窘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