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1)

1.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1)

著名人類學家格爾茨說:“文化是指從歷史沿襲下來的體現於象徵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由象徵符號體系表達的傳承概念體系,人們以此達到溝通、延存和展他們對生活知識的態度。”藉助文化的符號體系,我們才得以構築各民族的歷史,認清當下的生活和規劃未來的藍圖。因此,我們說人類的成長史就是人類的文化史,許多有價值的自我現、自我改變、自我完成的精神創造活動,有深度的生活方式,都與文化有着歷史聯繫。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已成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並通過法律、政策保障着各民族保護與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權利。中國俄羅斯族的傳統文化正是在黨和政府以及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在新時期實現了傳承與展。一個民族文化的展展示着這個民族歷史的進程與展,對一個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就是對這個民族歷史的保護。如果這個民族的文化出現了斷層,得不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那麼這個民族的生命內核漸漸會被掏空,像是一根漂浮在水上的木頭,隨波逐流,找不到意義的陸地,智慧就會破產,精神就會倒閉,這個民族的後代會找不到展的脈絡,找不到自我的歷史與文化的憑藉,不知道自己的根,沒有了文化的信仰。一種民族文化的消失,就是一種文化心態、生存理念的消失。

一、俄羅斯族傳統文化的內涵

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指俄羅斯族在漫長的歷史展過程中創造並傳承下來的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文化,其中既包含物質文化內容也包含精神文化內容,具體來說包括歷史上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飲食、服飾、住宅、生產方式及工具、語、文學、科學、藝術、宗教、風俗習慣、節日等內容。

二、俄羅斯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現狀

(一)語文字方面

俄語是俄羅斯族的母語,該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如今,在俄羅斯族語文字的傳承和保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2007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語文學院“人口較少民族語現狀調查組”對居住在內蒙古額爾古納市的俄羅斯族及華俄後裔的語現狀進行了初次摸底調研。調研現:7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多能操一口流利的俄語,語音、語調也較純正。由於濃厚的語感,加之從小自然習得的第一語是俄語,直到成年後才逐漸習得漢語,因而,這些老年人在社區範圍內彼此之間的主要交際用語一般是俄語。但因這些老年人絕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極少有人能夠閱讀俄文書籍和書寫俄文。據相關訪談記錄,在與鄰國的俄羅斯人交往時,他們普遍感覺口語交流有一定困難,尤其是當對方使用標準的俄羅斯書面語交流時障礙更多。60歲上下的中老年人群,幼年時在俄語氛圍較好的環境中成長,跟父母或長輩們自然習得了俄語,憑這點“童子功”他們仍保持了一定的俄語聽說能力。但由於受到中蘇兩國關係破裂及“文化大革命”前後長達20餘年政治氛圍的影響,他們的俄語大多已生疏,語音、語調的準確度及流利程度遠不及父輩,但他們的漢語水平則普遍高於父輩,他們在社區範圍內的日常交際用語也基本上以漢語為主。50歲上下的人群則普遍不會俄語,這部分人大多出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失去了學習俄語的環境,雖然改革開放以後俄語得以恢復使用,不少學校也曾開設俄語課程,但這一代已經錯過了學習語的最佳時期。因此,他們只能聽懂極個別日常用語中的某些單詞,語感較差。俄語在當地的所謂斷代瀕危,就是從這一代開始的。目前,40歲以下的人群基本上不具備俄語聽說能力,也沒有從正規渠道學習俄語的條件,他們與長輩的交際語只是漢語一種語。語是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民族文化賴以傳承的載體,斷代瀕危的現象將不利於中國俄羅斯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傳統文化的傳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