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節同一個“天堂”(1)

5.第四節同一個“天堂”(1)

不同的社會對死亡的觀念、死後安葬之所有不同的期待。俄羅斯族講究人倫道德,無論生前死後都希望一家團聚,人死之後必然安置於俄羅斯族的公共墓地。墓地常有圍牆、大門,有專人看護以防牲畜踐踏或遭人破壞。現保存最好的是伊寧市的俄羅斯族墓地。烏魯木齊俄羅斯族墓地始建於20世紀初,選址距原東正教教堂不遠處的三甬碑高坡上。“墓地”既是俄羅斯族人死後的歸宿,也是生活於世的俄羅斯族人感的寄託。

由於日益頻繁的族際通婚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態深刻影響了墓地的形制。夫婦分屬兩個族群,去世后葬於一處,所立之碑一半俄文、一半漢文。其後代之墓碑亦如此,代表其血緣的兩個根源。墓碑有俄文亦有“■”字符,代表死者信仰東正教,同時也有“慈父某某某、慈母某某某之墓”的銘文表明其另一半為漢族。傳統俄羅斯族人墳頭的形狀為梯形,頂部平而窄,底寬,以斜面相連,頂部留有細孔以供亡靈出入。此類墓地顯然是以俄羅斯族文化為主導,但同時墓地中亦有“尖頂的土堆,稍有修飾”,明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如果說塔城俄羅斯族人墓地中漢文化與俄羅斯族文化的並存乃是因族際通婚和多民族家庭之故,額敏俄羅斯族人與漢人死後共埋一處則源於多民族雜居的居住形態。東大梁墓地位於額敏縣城東郊,初為漢族墓地,但近年來俄羅斯族人死後葬於此的越來越多,最終形成漢人墓和俄羅斯族人墓交錯的局面。一墓碑名為“兄孫令峰之墓”,旁邊即為一俄羅斯族人的墓,且在墳前赫然立着“■”形狀的木碑。當地人告訴我們,孫令峰確為漢人,其祖無俄羅斯族血統,而其“鄰居”顯然是初亡的俄羅斯族人,其墓的形狀與漢人墓無異。據當地人說,“人亡時立木碑,一年後立石碑”乃是河南、山東漢人之俗,而當地的俄羅斯族人也逐漸借用此俗。漢人祭奠亡靈時焚燒紙錢,俄羅斯族人祭奠亡靈時點蠟燭。但額敏的俄羅斯族人除了在復活節點蠟燭外,在清明、春節等節日也開始焚燒紙錢,他們戲稱“我們雖然是俄羅斯族人,但我們卻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所以死後也要用到中國的紙錢”。

交錯雜居的現實居住形態在人死之後得以延續,儘管有民族、宗教之分,但卻共享同一個“天堂”,這正是中國俄羅斯族與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體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四節同一個“天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