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漫漫遷徙路(1)

1.第一節漫漫遷徙路(1)

眾所周知,中國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據史料記載,俄羅斯人最早進入中國是在13世紀前期,當時的蒙古帝國於1237年攻入斡羅思(俄羅斯),將大批俘虜帶回,元文宗為加強元朝統治,“時收聚境內斡羅思一萬人,置忠扈衛親軍都萬戶府統率之,駐守於大都(北京),並撥給田地一萬頃,供其耕種”。不過這些早期的俄羅斯移民早已融入漢人和蒙古人中了,因而很難說他們對形成今天的中國俄羅斯族產生過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事實上,中國俄羅斯族真正開始形成的時間應從清朝算起。隨沙皇俄國的日益強大,自17世紀中葉起,沙皇俄國的侵略觸角開始伸入我國的東北地區,沙皇軍隊對我國東北地區的蠶食引起了清朝政府的不安,歷順治、康熙等朝,雙方大大小小爆了多次戰爭,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雅克薩之戰。戰亂之中有不少俄羅斯人歸順清朝,一部分留居東北,一部分被清朝安置在北京。由於這些俄羅斯人在歸順清朝後有不少都在抗擊沙俄侵略軍的戰鬥中立功,康熙皇帝甚至破例,為遷居北京的俄羅斯人設俄羅斯佐領,編入鑲黃旗。為此截至1885年,被安置在北京的俄羅斯人已過百人。辛亥革命后,俄羅斯人的俸祿被裁撤,開始自謀生路。遷居北京的俄羅斯族仍然信仰東正教,且世代相傳。此後的歲月中,他們自組社團,擁有自己的教堂,教會直屬於俄國教廷管理。這些虔誠的東正教徒按時聚會,做禮拜。由於東正教的經典都是由俄文書寫,因而他們在禮拜和禱告時均使用俄語。由於居住在北京的俄羅斯族長期和漢族通婚,這裏的俄羅斯族逐漸吸收了漢文化,不但衣食住行與漢俗相同,而且也採用了漢名。新中國成立后,據統計當時生活在北京的200餘名俄羅斯族主要有羅、何、姚、杜、賀五姓。

內蒙古額爾古納的俄羅斯族主要形成於清代,大概在1860年,沿額爾古納河地區的大批俄國人湧入中國境內,當時主要是以盜採黃金為主,到1884年,越界盜採黃金的俄國人已達到1。5萬人。1884年,清政府活捉了俄國盜金頭目,勒令回國,並與俄國多次交涉,沙俄最終在1885年7月布公告,禁止俄羅斯人到中國採金。但是到1892年又現了數百名俄羅斯人越界盜金。中國義和團運動爆后,沙皇俄國更是乘機大舉入侵中國。隨之,俄羅斯盜金者也大量流竄到額爾古納河南岸,他們中大部分後來就留居此地了,甚至在此開墾荒地、放牧牲畜。截至1907年,僅額爾古納右旗就有俄羅斯族1000餘戶,近5000人。十月革命后,一部分帶有明顯政治流亡性質的俄羅斯人流入此地,這些人中包括沙俄舊貴族、官僚政客、大資本家和富農等。特別是1920年,俄國國內革命戰爭爆,迫使白匪軍殘部成建制攜帶武器進入中國,同時額爾古納河沿岸的俄國居民也相繼越過界河來此定居,一時間紛紛組建起俄移民村屯或中俄雜居村。據統計,1922年左右,額爾古納轄區內定居着近萬名俄羅斯人。

內蒙古額爾古納還有不少俄羅斯族屬於俄漢通婚的後代,這段歷史大概源自19世紀中葉。當時有不少中原漢人因為生計開始“闖關東”,其中有不少人輾轉流落到西伯利亞,這些人中不少或自或被俄國資本家招募到金廠採金,當時有一家俄國資本家開設的金廠中竟招有8000餘名華工。這些華工一般都是男人,他們由於長期生活在俄國人當中,經常與俄羅斯女子接觸,且不嗜酒,體貼女子,因而中俄男女便開始通婚。據趙春芳在《邊務報告書》中稱:“目下沿邊華民,則剪易服,納俄女為妻,而生子女等,不可勝數……”十月革命后,不少華僑積極踴躍地報名參加了紅軍,有些還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后,因日本在遠東不斷製造事端,蘇聯政府為了防範蘇聯境內的華僑和潛入蘇聯的日本間諜,遂對生活在遠東地區的中國人也簡單地採取了不信任態度,迫使他們攜帶着俄國妻子和子女遷回中國,不少此類家庭最終也定居在了額爾古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漫漫遷徙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