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三節新中國成立后的俄羅斯族(1)

14.第三節新中國成立后的俄羅斯族(1)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俄羅斯族和其他各民族一同開始參與管理國家大事,成為新中國的主人。***新疆人民政府還應俄羅斯族人民的要求,廢除了“歸化族”的名稱,恢復了“俄羅斯族”的本名。

新中國成立后,一批俄羅斯族人加入了中國**,他們響應黨的號召,積极參加社會主義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俄羅斯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參與了土地改革,拿到了土地證。當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組建國營農場時,當地的俄羅斯族踴躍參加,成為中國俄羅斯族中第一代農業工人。新疆的俄羅斯族也在此時的畜牧業、漁業、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由於“反修防修”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國俄羅斯族在此社會大勢之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期間,少數俄羅斯族幹部不幸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打擊迫害。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由於中蘇論戰迫使我國開展了持久的“反修防修”運動,我國俄羅斯族中的一部分幹部和職工長期蒙受了歧視和不信任,他們甚至不敢公開使用本民族的語文字,還不得不隱瞞自己的俄羅斯族姓名。“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全國又掀起了“破四舊”運動,俄羅斯族的東正教堂、聖像等被破壞,許多俄羅斯族書籍、藝術品等也被禁售或焚毀。在這種境遇之下,一部分俄羅斯族被迫更改了族別,還有一部分申請返回蘇聯,或遷居澳大利亞。據“文化大革命”末期統計,全國俄羅斯族的人數只有600餘人,為近現代最低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糾正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為許多遭受迫害的包括俄羅斯族在內的少數民族幹部和群眾昭雪,並且重申且切實執行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展生產,改善生活。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針對少數民族制定了許多優惠和照顧政策,使俄羅斯族人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這之後,不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隱瞞族別的俄羅斯族或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通婚後申報了其他民族的人們爭相改為俄羅斯族。據1985年統計,僅新疆一地即有2930人,其中居住在塔城地區的就有2200人。同樣是在198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還舉行了盛大的茶話會慶祝俄羅斯族的傳統節日——復活節。同年5月,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還公佈了一系列為俄羅斯族落實民族政策的決定,其中包括:同意烏魯木齊市俄羅斯族居民關於建立俄羅斯族公墓的建議;為烏魯木齊市的俄羅斯居民重新建立東正教堂;給“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勞動,或因冤假錯案而受迫害的俄羅斯族幹部和職工恢複名譽,解決城市戶口,讓他們返回原單位繼續工作;復活節給俄羅斯族幹部職工放假一天;開辦由俄羅斯族人經營的俄羅斯餐廳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黨的民族政策,並在俄羅斯族人民的要求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市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室韋俄羅斯民族鄉。原俄羅斯族民族鄉政府所在地是恩和。1956年10月恩和建鄉,1994年4月經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批准,成立恩和俄羅斯民族鄉。2001年4月16日經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批准,恩和鄉和室韋鎮合併成立室韋俄羅斯民族鄉,鄉政府設在室韋村,在恩和設管理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后,俄羅斯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享有民族平等的權利,俄羅斯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有自己的代表參與國家和本地區的事務。各級政協中也有俄羅斯族委員,他們積極參政議政,為經濟社會展獻計獻策,反映廣大俄羅斯族群眾的要求和呼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第三節新中國成立后的俄羅斯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