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節毛南族研究的相關論著(3)

8.第三節毛南族研究的相關論著(3)

《毛南山鄉風錄》,盧敏飛、蒙國榮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木面舞在日本》,蒙國榮著。《毛南族譚氏譜牒》2004年轉載。

《毛南山鄉的穀倉》,韋靜寧著,《春滿環江》轉載,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三南晨讀頌》《花竹帽》《分龍節絮語》《放鳥飛》《環江一寶——毛南菜牛》,蒙國榮著,均為散文,《春滿環江》《美麗的環江》轉載。

《多彩繽紛的毛南族文化奇葩——環江毛南族、壯族風拾趣》,蘆笛著,《河池文學》2007年第3期。

四、長篇小說及詩集

《巴英奇緣》,汪俊著,廣西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這是第一部以毛南山鄉的生活為素材編撰的長篇小說。

《血染的濃索花》(長篇小說),譚亞洲著,天馬圖書有限公司(香港)1993年5月出版。

《倩女仇》(長篇小說),譚自安著,灕江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奪命》(長篇小說),譚自安著,灕江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巴音山下濃索花》(又名《松廬詩詞聯集》),譚魁著,廣西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1986年6月編印。

《愛的瀑布》(詩集),譚亞洲著,民族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尋找阿紅》(小說集),譚自安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彙集有作者的《盛大元的人生三部曲》《老么“條套”》等十餘部中短篇小說。是毛南族第一部小說集。

五、文化教育

近年來,關於毛南族文化變遷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民族文化璞玉生輝——毛南文化遺產系列書籍出版紀實》,譚亞洲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毛南族20世紀文學作品選》轉載。《流光溢彩的環江民歌音樂》,蔣晗明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毛南族20世紀文學作品選》轉載。《毛南族民歌的語美和意境美》,譚亞洲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散文集《美麗的環江》轉載。《樂觀的懷——毛南族民歌審美》,盧克謙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散文集《美麗的環江》轉載。《毛南族對聯漫筆》,譚自樂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散文集《春滿環江》轉載。

近年來,關於毛南族教育方面的主要論著有《加強民俗風的審美教育,激勵學生奮有為》,覃治鄢、譚應干著,中國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中國教育研究論叢》轉載。《加強中學生的感恩教育》,譚自樂著,中國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中國教育研究論叢》轉載。《指導仿寫、解惑傳道》,譚自樂、蒙利林著,(《素質教育論壇》,2009年第六期)。《評析古今名聯,努力激高中民族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譚自樂、陶芹著(《讀與寫》2009年第二期)。《繫於斯,心注於斯》,譚自樂著(《河池文學》2007年第三期)。

黔桂古道

毛南族新居

後記

多年以來,我曾陪同很多外來專家到毛南山鄉考察。這些來自不同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民俗專家、教授都雄心勃勃,想對尚是民俗文化研究領域空白的毛南族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調研。然而,他們在毛南山鄉考察之後,都信心無存,抱憾至今。因為毛南族的開放意識太過強烈,漢化程度很高,根本無從深入了解他們。前些年,雲南大學匡志明教授曾會同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長覃彩鑾教授帶領一批研究生對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進行為期半年的考察。可是在匡志明教授準備離開環江時,與我交流才現他們半年的考察結果,居然連“南昌屯”的地名也沒有弄清楚。他們以為“南昌”就是“中南村繁榮昌盛”之意。其實,“南昌”是毛南話“要桑”的音譯。在毛南話里,“要”是某地之意,而“桑”是樹木之根的意思。傳說,當年毛南族譚氏始祖來到毛南山鄉,就在南昌屯成家立業,所以毛南族譚氏認為,南昌是他們的“根之地”。南昌因此而得名。他們聽了我的解釋之後,恍然大悟,他們原來是“望文生義”。由此,他們得出結論,不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毛南族人,根本無法對這個古老而人口較少的大山民族進行深度的解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三節毛南族研究的相關論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