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節檔案和社會歷史調查資料(1)

4.第二節檔案和社會歷史調查資料(1)

一、檔案資料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由於封建王朝和國民黨政府對少數民族採取種族歧視政策,毛南族又是一個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歷來得不到各級官府的重視。***因此,國內的各級檔案館中保留的有關毛南族的資料不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保存的《宋匯要輯稿》一書中,記載有宋代居住在思恩縣邊遠山區茆灘人居住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況。地縣級圖書館保存的《明史·廣西土司》有有關毛難土司的況記載。地縣級圖書館保存的《光緒朝東錄》一書中記載了1860~1862年,思恩會黨(有毛南人加入)同清軍、團練激戰的場面。新中國成立后,廣西文史研究館編的《八桂香屑錄》(上海書店1992年版),記載了1944年,日軍多次侵入毛南山鄉,毛南族眾獵手用自製的牛皮子彈射擊日軍的戰鬥經過。還有載庚裕、陳仁華編的《廣西會黨資料彙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也是研究清朝末年毛南地區太平天國起義軍抗擊清軍與地方團練武裝的寶貴史料。

1986年2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國務院報送《關於撤銷環江縣、設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請示報告》。1986年11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撤銷環江縣,設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以環江縣的行政區域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毛南族是22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國家民委《扶持人口較少民族展規劃(2005~2010年)》的指導下,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經過廣泛調研,編製並上報了《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展專項建設規劃(2006~2010年)》,規劃覆蓋全縣10個鄉鎮72個毛南族聚居的行政村,規劃建設總投資1。196億元,建設內容涉及農村經濟展項目、以工代賑項目、交通項目、能源項目、社會事業和其他項目等六大類共529個項目。200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並開始實施這一規劃。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毛南族社會的調查資料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毛南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展。多次派有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深入毛南山鄉,投身於毛南族族源、經濟、政治、語、習俗、宗教等方面的資料搜集、整理、研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1953年,廣西省民委有關學者來到毛南山鄉調研,撰寫了《環江毛南人況調查》。1965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的相關專家深入毛南山鄉,了解毛南族的族源、繁衍、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民風民俗況,撰寫了《環江縣下南區中南鄉毛南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環江縣下南區下塘鄉毛南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等專題性報告。198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委編寫了《廣西仫佬、毛南族社會歷史調查》。2003年7月,匡自明、董潤柏等專家深入環江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對這一毛南族的祥地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調研,詢問毛南族耆老,與他們傾心長談,全面了解毛南族的況,寫成了《中國民族村寨叢書·毛南族廣西環江縣南昌屯調查》,該書於2004年7月由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些文獻都是研究毛南族社會變遷和政治、經濟展狀況的重要史料。

1980年,為了搶救民族民間文學遺產,環江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牽頭,組織由縣文化局袁鳳辰副局長為組長,譚貽生、蒙國榮、韋志華、蔣志雨、譚金田為組員,組成《毛南族民間故事集》《毛南族民歌選》編寫組,還特邀河池地區文化局局長韋志彪、廣西師範學院過偉和王弋丁教授當編寫組的顧問,具體指導編寫組的日常工作。在1980~1981年,編寫組的領導、專家、成員深入毛南族的聚居地——環江縣的上南鄉和下南鄉以及南丹七圩和八圩等地,在下南鄉時任文化站站長覃奉承同志的協助下,編寫組的同志、專家與毛南族民間歌手覃啟仁、覃廷,譚忠、譚傑、譚公團、譚壯志、譚月亮以及毛南族民間故事的知名傳誦者譚海深、譚木椿、譚浩光、譚合群、譚公勝等親切交談。由於得到毛南族著名民歌傳唱者、毛南族民間故事知名傳誦者的大力支持,編寫組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共搜集到民歌25萬句、民間故事400多篇,同時他們對1962年採集到的資料重新進行篩選整理,為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毛南族民間故事集》和《毛南族民歌選》的順利出版行,調查、搜集到了大量的素材和資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二節檔案和社會歷史調查資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