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節民族教育發展(9)

9.第一節民族教育發展(9)

著名教授秦似1982年冬贈詩給譚魁道:“應知毛南有才人,七二高齡創作勤;最是欽君好風格,先思祖國后思親。”我國知名的民間文藝家、文學評論家,廣西師範學院著名教授過偉,稱譚魁是毛南族詩、詞、聯俱佳的現代詩人。這些都是對譚魁詩才、文才及人品的恰當評價。

20世紀80年代初期,譚魁還在下南中學、下南文化站開辦楹聯寫作輔導講座,評講古今名聯,為培養毛南族楹聯寫作人才嘔心瀝血,默默奉獻。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下南六圩的一個小院分別住着一個五十開外的胡公和年逾古稀的梁公,兩老都過着鰥夫的生活。胡公頗有文藝細胞,拉二胡,彈琴吹笛,話《三國》說《水滸》,哼小曲演丑角,整日開心;梁公卻另有所長,做起薄荷糖來,清涼涼,甜蜜蜜,供不應求。白天,胡公下地,梁公為他看門做飯;晚上收工,胡公挑水也總不忘了給梁公一桶。梁公制好了糖,胡公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胡公彈起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調子時,梁公當然是最佳聽眾。兩人雖行遲鈍,但同手足。1964年大年初一清早,胡公剛起床,梁公就步履蹣跚地給他捧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此此景,使胡公感慨萬千,頓時擬出了下面一副春聯,貼在兩人共用的院門兩側。

門戶本無她,其中住着胡梁,猶等鱉龜相敬愛;

陽春原有腳,尚待栽成梅菊,好從霜雪裏聞香。

新中國成立后,上南鄉有一對男女青年,童年時,青梅竹馬;成年時,互送秋波。可是,男方父母不同意他們的婚事,棒打鴛鴦,使得他們只好含淚分手,男青年不得不與其他女子成親。婚後兩年,妻子不幸早逝。當時男青年的舊日侶仍未婚配,而且依舊鐘於他,於是他們不久后便結為伉儷,舊夢重圓。花燭之夜,中南村一位老教師作的賀聯,至今在毛南山鄉流傳。

初逢針黹伴銀燈,長宵苦短;

再泛桃源鳴桂棹,舊路猶新。

“針黹”泛指縫紉、刺繡,舊時多是婦女所作。聯中的針黹是借代用法,代替原配夫人。銀燈宛在,“針黹”卻長辭人間,上聯抒了對原妻的溘然謝世的哀傷與思念。下聯把與早年侶重敘舊,說是“再泛桃源”,實是貼切形象,既點明了依戀感,又體現了甜蜜意。雙雙雖是重遊愛河,但感得到了升華,舊人做了新夢,終為連理,自然是“舊路猶新”。下聯引用了《桃花源記》的趣說,恰到好處地抒了與舊日侶終為並蒂的良多感慨。全聯將借代、比喻、引用等修辭方法,融為一爐,寫得新穎含蓄,富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位老師的文學底蘊,也由聯中窺見一斑。

感社會之尊師,必鞠躬以盡瘁;

念國家之重教,將既往而開來。

這是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下南中學全體教師共作於下南中學大門的對聯。當年的“臭老九”終於有了自己的節日,毛南族教師無不歡欣鼓舞,聯中抒了教師們牢記黨和人民的恩與重託,為培養祖國花朵,鞠躬盡瘁的壯志豪。

1989年10月14日,為迎接二周年縣慶,下南鄉舉行全鄉屆青年籃球賽,主席台兩側的巨幅對聯,在金秋那煦麗的陽光的映照下,別有一番風采。

健將顯雄姿,虎躍龍騰,拼競冠軍迎縣慶;

賽場結友誼,傳身教,比磋球藝樂鄉親。

這副對聯既描述了運動員比賽的龍姿虎態,又點明了比賽的意旨,加上剛勁瀟洒的書法,紅紙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既渲染了比賽的氣氛,又烘託了比賽場面的壯觀,給人以詩畫意的享受。

下南六圩有位退休教師,酷愛下象棋,不少退休老輩經常雲集其家,品磋棋藝,娛度晚年。一盤輸贏過後,對弈雙方還用滑稽風趣的語相互揶揄逗趣,惹得眾多的觀戰者笑得合不攏嘴,樂而忘歸。人們戲稱其家為毛南棋院。他家的對聯也時常是以對弈為內容,如下面一聯。

將令兵卒從,躍馬驅車跨河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一節民族教育發展(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