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話說白居易(1)

16.5.話說白居易(1)

(一)居大不易白樂天

公元789年(貞元五年),白居易18歲,隨父在衢州任上。***

這一年,著作顧況“坐詩語調謔,貶饒州司戶”,路過此地,時為文學青年的白居易,抱着一腔熱誠,到他的下榻處,登門求見。

著作,是官名,也稱著作郎,主撰國史,隸屬於秘書省。官位不低,從五品上,實際卻是坐冷板凳的閑差。在這個有聲望,無權勢,有地位,無利益的清水衙門裏,混口飯吃,綽綽有餘,生老病死,保證待遇。但圖功名。求利祿,想達,往上爬,可並非值得留戀的地方。

顧況認為自己“當得達官”,有點不安心,有點不自在。

中國文人之吃虧,多在於自我感覺良好。因為當時先後為德宗相的柳渾、李泌,是他的朋友,一九鼎,大權在握,安排一份要職,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可他疏忽了一點,這兩位是政治家,而非純粹的文學家,談談詩歌,怡悅性,飲飲老酒,消食化痰,當無不可。但要讓他倆向皇帝舉薦,要朝廷敘用,委以重任,授以達官,就不能不心存顧忌了。

誰能把握得住這位大牌詩人的自由主義呢?萬一弔兒郎當起來,萬一胡說八道起來,誰來替他擦屁股?果然,“吳人顧況,詞句清絕,雜之以詼諧,尤多輕薄。為著作郎,傲毀朝列,貶死江南”。(唐李肇《唐國史補》)

顧況就這樣被踢出長安,謫往饒州。途中經過衢州,碰上拿着自己作品求見的白居易。一般來講,官員倒台,通常也就狗屁不是了,立馬可憐兮兮,一臉惶恐,只有他努力搭理人,而無人再像以前那樣巴結他了。而文人失敗,哪怕失敗得很慘,只要確實寫過有一點影響的東西,還是會有人刮目相看的。至少那些文學後生們,才不在乎你犯過什麼錯誤,戴過什麼帽子。這一點,當過右派的我,倒是蠻有體會的。

於是,遂有了白居易受到顧況賞識的這段佳話。

“白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賦得原上草送友人》,詩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況嘆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何難,老夫前戲之耳!’”(五代王定保《唐摭》)

“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五代張固《幽閑鼓吹》)

白居易這次面謁顧況,與他“初舉”、“應舉”,了無關係。白居易第一次來長安應進士試,是在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而顧況被貶饒州,為公元789年(貞元五年)間事,後來,顧況隱居茅山,為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間事,這位早就隱居山林,怎麼可能跑到長安去,專程為白居易鼓吹說項呢?所以,真實的歷史,應是顧況在貶官南下途中,與白居易有了這次接觸。

類似的文字記載,還見諸於《唐語林》、《全唐詩話》、《唐才子傳》等書,看來,顧況賞識白居易,道路傳說,反響很大,才留存文人筆墨之間。那時,白居易才十九歲,名不見經傳,而顧況乃詩界大腕,文壇掌門。尤其在李白、王維、杜甫等頂級大師死去之後,就他獨撐唐詩一片天,因此,他的評價等於給白居易,打開了文學之門,也推上了仕進之途。

第一,名人說話,第二,作品過硬,白居易頓時成了明日之星。這對他公元780年(貞元十六年)第四名進士及第,對他公元782年(貞元十八年)登書判拔萃科,對他公元806年(元和元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對他公元808年(元和三年)任翰林學士,便一路綠燈,通行無阻。唐代的科舉制度,仍受九品中正制度影響,縉紳豪門的保舉,名流雅士的推薦,十分要緊,干係重大。顧況那時,若是有作家協會的話,弄個主席、副主席噹噹,他不一定像今天某些同志那樣積極,那樣投入,那樣奔走,那樣抓耳撓腮的。他擺在那裏,那些沐猴而冠的傢伙,先就自慚形穢了。這位繼續高舉盛唐詩歌風韻的前輩,出來為白居易打保票,還有哪位主考官,敢不當回事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文人的另類面孔(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5.話說白居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