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7)

13.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7)

“僚”這個族稱,漢代已有之,兩晉至唐最為習見。但六朝時期,有關嶺南“僚”的單獨記載不多,史籍多以“俚僚”並稱。如,裴淵《廣州記》說:“俚僚貴銅鼓,唯以高大為貴”;《宋書·杜慧度傳》說:李奕等奔廣州,“盤結俚僚,各有部曲”;《南齊書·州郡志》說:廣州“雖民主不多,而俚僚偎雜”;《南史·夷貊傳》記載:“廣州諸山並俚僚,種類繁熾。”這些記載表明,嶺南地區的“僚”與居處牂柯、巴蜀的“僚”是不同的。在嶺南地區從東漢至隋史籍中並稱的“俚僚”,據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考證,實際上指的就是俚人。1聞宥教授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所藏古銅鼓考》和戴裔煊教授在《僚族研究》中還都進一步提出了駱越、俚、僚是一脈相承的觀點。2這些都是頗有見地的。至於後來“僚”被廣泛用來作少數民族的泛稱,則應另當別論了。

(三)夷洲

最先秦時台灣的族群本是閩越的一部分,但經秦漢的展,台灣的族群從閩越中分化出來,被稱之為“夷洲”。《後漢書·東夷傳》云:“會稽海外有東鯤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夷洲”《三國志·孫權傳》作“夷州”“夷州人”稱為“山夷”。三國時的沈瑩在《臨海水土志》中云:“夷州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石,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畫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婦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也。其地亦出銅鐵,唯用鹿角為矛以戰鬥耳。磨礪青石以作矢鏃刀斧。環貫珠璫。飲食不潔,取生魚肉雜貯大器中,以鹵之,曆日月乃啖食之,以為上餚。得人頭,砍去腦,駁其面肉,留置骨,取犬毛染之作以鬢眉編,具齒以作口,自臨戰鬥時用之,如假面狀。此是夷王所服。戰,得頭,着還。於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又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父母,住就之居,與作夫妻,同牢而食。女以嫁皆缺去前上一齒。父母死亡,殺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屍。飲酒歌舞畢,仍懸着高岩石之間,不埋土中作冢槨也。”1

(四)山越

東漢之時,華南的秦漢間部分越與閩越展演化成了山越。《後漢書·靈帝紀》云:建寧二年(169年)“丹陽山越賊圍太守陳夤,夤擊破之”。“山越”之稱的來由,據胡三省給《資治通鑒》作注時所云:“山越本亦越人,依陰山險,不納王租,故曰山越。”2山越基本上繼承了閩越的風俗。如“語聲似鳥”3,“悉依深山”4,“好武習戰,尚有氣力”5等。三國之時,山越成了吳國境內一支主要的族群。

綜上所述,可見先秦之時,華南仍是少數民族族群繁衍的地方,這時的華南族群大多還處在原始社會展的不同階段上,而漢族仍處在形成的過程之中。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經略嶺南始,華南的族群生了劇烈的變化,蒼梧展演化成了南越,駱分化成西甌和駱越兩個族群,經過兩漢的展,西甌又展演化成了烏滸,駱越又展演化成了僚。而漢族經過秦和兩漢的大一統也完成了從華夏民族展轉化為漢族的歷史過程。於是,隨着漢族的遷入華南,從而揭開了華南漢族展的歷史序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