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7)

22.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7)

唐末藩鎮混戰和農民起義,又有大量移民流入湖北,但由於荊襄一帶也是藩鎮征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因此湖北人口損失也很大。***如前述江陵曾有戶30萬,但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軍隊大掠江陵時,“江陵城下舊戶三十萬,至是死者十三四”。1此後江陵又迭遭戰亂,城中居民一度僅剩17家,在成汭的撫輯下,到天復三年(903年)因流民的遷入才恢復到近萬戶。2由於原有人口嚴重減少和北方移民的大量遷入,唐末北方移民可能已在今湖北的一些州中佔了優勢。3

由於亂后居民稀少,五代和北宋時期,不少移民開始自遷入湖北墾殖,他們主要來自人口密度較高的江西和福建。例如,蘄州蘄水(治今浠水縣)“民雜江、閩”4。張國雄的研究也表明從五代至宋代已有不少的移民遷居湖北。5這個時期是湖北漢族人民恢復展較快的一個時期。

但靖康之亂后不久,由於戰亂迅速波及湖北境內,當地人口數量又嚴重下降。文獻載:“自鄂渚至襄陽七百里,經亂離之後,長途莽莽,杳無居民。”6“舊荊南戶口數十萬,寇亂以來幾無人跡。”7當戰亂停息后,受政府的招徠和人地矛盾的壓力,“江南狹鄉百姓,扶老攜幼,遠來靖佃”8。由於南北各方移民的遷入,遂使湖北省漸成“皆五方雜處之民”的局面。《大明一統志》卷五九武昌府下引宋代《圖冊》也說:“自往昔軍興,土民頗鮮存者,而西北避地者萃焉,東南趨利者輻焉,五方雜寓,家自為俗。”

總之,唐宋時期湖北漢族的展表現出人口數量起伏不定,居民流失、變動較大。和平時期展起來的人口,多次因戰亂而大大耗減,隨後又有大量的移民遷入補充,使湖北逐漸變成一個移民的社會。而這種反覆展的歷程尚未結束,元明時期還有一次規模更大的陣痛。

(三)漢族向湖南的遷入和展

與湖北的況不同,湖南人口的增長與移民的遷入,成同步的趨勢。安史之亂、唐末五代的藩鎮混戰、宋代靖康之亂,均有不少中原移民遷入湖南,他們不僅及於湖北平原和湘中的長沙一帶,還遠達湘南。如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祖先,就遷居於道州寧遠縣的大陽村。他們對湖南漢族的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現代湖南漢族在沅水流域基本屬於北方方區,雖然這一基礎在永嘉之亂后已初步奠定,但最終形成這一格局還在唐宋時期。這顯然是北方移民大量遷入的結果。北方話區的擴展意味着古楚方區的萎縮。現代湘語區已退縮到洞庭湖以南地區,而湘語又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老湘語僅分佈於湘西南的七八個縣。新湘語由於有大量的北方話成分,一些學者甚至主張將新湘語“劃歸西南官話”1。由此可見,北方移民不僅改變了湖南沅水流域的漢語方,還對以長沙為中心的湘江地區漢語方帶來了根本性的影響。由於宋以後北方移民南下浪潮已經結束,因此可以認為,上述湖南漢語方格局是在唐宋時期最終形成的。

這時期除了北方人民大量遷入湖南外,處於大開初期的湖南省也吸引了南方鄰省人多地少地區的人民,他們的遷入對湖南漢族展的影響同樣巨大。

另外,江西及南方其他地方向湖南的移民也非常活躍。從五代開始,就陸續有江西人自遷入湖南開墾。《宋史·地理志四》說:荊湖“南路有袁(治今江西宜春市)、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接壤者,其民往往遷徙自占”。譚其驤也認為:“五代以前,湖南人多來自北方;五代以後,湖南人多來自東方。南宋以前,移民之祖籍單純。幾儘是江西人;南宋以後,移民的祖籍漸臻繁,始多蘇、豫、閩、皖之人。”2曹樹基先生在其師基礎上所作的研究也指出,至1947年,湖南歷代移民後裔竟佔了湖南全省人口的90%,全省人口中56%是元代以前移民後裔;全部移民後裔中70%左右來自江西,而其中58%又是元以前移民的後裔。3可見從五代至宋湖南確實接受了大量的南方籍移民,而以來自江西者為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2.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