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慈禧的婦人邏輯(2)

8.慈禧的婦人邏輯(2)

此時,清廷主要分為三股政治勢力:其一是顧命八大臣勢力,即咸豐臨終時指定的輔助皇太子載淳治政的以肅順為的八大臣;其二是皇族勢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個親外勢力,就是以恭親王奕?為的皇室親王集團;其三是帝后勢力,也就是兩宮皇太后。***這就使清朝政壇出現了錯綜複雜的局面。從咸豐斷氣之日起,三股勢力便開始了較量。這三股政治勢力的核心是同治皇帝,哪股政治勢力能夠同帝后勢力相結合,它就會增加勝利的可能性。

兩股勢力要是想把政權奪取過來,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起來。於是,奕?、慈禧太后這兩股勢力很快勾結起來,並得到了外國侵略者的支持,企圖趁慈禧太后的兒子年幼,篡奪最高統治權。辛酉政變固然是統治中樞的權力之爭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同政治集團之間圍繞着治國方略的分歧和爭論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當然,這場政變生的原因還包括私人恩怨等。

肅順等人與奕?雖然在鎮壓國內農民起義的問題上立場一致,但在對外國侵略者的態度上卻有所不同。奕?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北京條約》,這議“和”的成功則加劇了彼此間的對立。

面對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載垣、端華、肅順為的強硬派集團堅決主戰,以維護天朝上國的威嚴;奕?、桂良、文祥為的務實派集團則力主議和,爭取時間,變革自強。兩大集團在對外國侵略者的態度上矛盾,激化加速了宮廷政變的生。

辛酉政變的第一步妙棋應該是從慈禧爭取慈安開始。慈安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順的原中宮皇后、當時的母后皇太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是這場政變中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這一點,機敏而工於心計的慈禧比誰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貴”才登上皇太后寶座的,養心殿東暖閣太后垂簾聽政處聲望、資歷、影響力遠遜於慈安,如果不將慈安爭取過來,奪權、垂簾聽政的目的就達不到。慈禧憑其如簧之舌,終於將慈安拉到了自己這一邊。反過來,如果慈安旗幟鮮明地堅定擁護咸豐帝的遺命,毫無保留地支持並站在八大臣一邊,辛酉政變也許就不會生,那歷史就要重寫了!慈禧把慈安爭取過來,從而有利於促進在慈禧的太后封號、有無干預朝政、是否垂簾聽政、辛酉政變等問題上較量的勝利。

在咸豐皇帝駕崩十三天,和英國侵略者密謀后,奕?借弔喪的名義趕到熱河,和慈禧、慈安密議。奕?在熱河滯留六天,盡量在肅順等面前表現出平和的姿態,麻痹了顧命大臣。議定之後,奕?先行回京佈置一切。奕?、慈禧太后勢力集團開始籠絡掌握實際的軍事權力的人物。奕?回到北京后,就進一步爭取了京師衛戍的軍權,完全控制了北京周圍的軍隊。可以說,在這種況下,奕?、慈禧太后勢力集團已經為動政變做好了軍事上的準備。

載淳生母、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那拉氏不甘心受人擺佈,企圖效法古人“垂簾聽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還先讓人建議,由她“垂簾聽政”,實際上是由她掌握實權,處理朝政。一些朝臣也想藉機撈取政治資本,以奏摺向皇太后請安,表示對垂簾之議的支持。朝臣上奏摺建議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這實質上是政變的前奏。

為了試探,肅順這邊向慈禧、慈安提出,辭掉他們管理兵權的職位,建議改派他人。肅順等人萬萬沒料到,慈禧、慈安抓住這個時機,順水推舟,竟解除了他們所掌握的兵權。這無疑是肅順等顧命大臣犯了一個重要的錯誤,不僅沒有及時撲滅了爭權奪勢的勢頭,還沒有及時作出防止措施,反而增加了敵對勢力的籌碼,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兩宮皇太后在咸豐靈柩啟駕之後,只陪了靈駕一天。為了能在顧命大臣之前趕回北京,就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後為年輕婦道人家為借口,提前回京。這是慈禧太后那拉氏的一個謀略,故意讓肅順負責護送咸豐靈柩。這樣,兩宮太后和同治等人間道疾行,比靈駕提前四天到京。並且,慈禧讓載垣、端華等七人也陪着兩位太后和皇上回京。這樣,就把載垣、端華等七人和肅順分開,以便各個擊破。在靈駕沒有回來之前,奕?、慈禧太后等勢力充分利用這時間,為他們動政變做好進一步的準備。此時,顧命大臣已經沒有太多能力挽回失敗的局勢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慈禧的婦人邏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