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第七十一章跳出歷史(2)

484.第七十一章跳出歷史(2)

慶喜乘軍艦自大阪逃回江戶后,打算通過濱御殿入城。立花種恭對當時的商議形作了如下描述——

針對將軍回城的手續,究竟是悄悄回城,還是光明正大地回城,我曾與將軍商議,最終決定身穿戎裝(當時的習慣)公然回城。當我拜謁將軍時,將軍顯得毫不驚慌,臉上露着微笑。當我表示受驚非小后,他竟哈哈地笑了起來,其寬闊胸襟着實令我大吃一驚。

立花種恭雖官居若年寄,但他體驗過很多辛苦,深諳人。慶喜在京都戰敗,帶領會津和桑名二侯逃回江戶。因此,當立花種恭拜謁慶喜時,以為慶喜必然會顯得意志消沉。然而,慶喜卻像上文描述的那樣哈哈大笑起來,才會令立花種恭大吃一驚。

家康當年兵敗三方原,逃回濱松城,幾口吃完湯泡飯後,便打着鼾聲沉沉睡去。此時的慶喜與當時的家康頗為相似。

因為處於為難立場,故而表現得小心謹慎,這是事實。然而,在後來獻出江戶城時,慶喜的恭順和反省態度一絲不紊,毫無紕漏地拉上了幕政大幕。這些是僅憑小心所無法辦到的。

無論如何,筆者以為,這才是透過慶喜所處地位而展現出來的真實面貌……

慶喜進入駿府寶台院時,想必又再次想起了以前一橋時代的永久蟄居反省。

那時慶喜毫不客氣地呵斥了井伊直弼,但在直弼擁立的家茂成為將軍嗣子時,他卻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私憤。作為武家統領,必須有人坐上將軍的寶座。這個人無論是自己也好,家茂也好,都是德川家的私事,其實質只有如何對朝廷盡忠職守。

(那時,我也沒有開雨窗,沒有剃月代……)

然後,他便靜靜地沉浸在反省之中,努力令靜坐的自己感到充實。

倘若慶喜擁有所謂的“帝王學”,便一定會對這種秩序採取極其嚴格的順從態度。

“盡人事而聽天命!”

在普通人看來,這種態度或許便是如此,但事實上,這正是慶喜的風格。

慶喜過去雖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責任,但卻並不渴望世間常說的“出世”,而在他所處的成長環境中也沒有產生出這種渴望的必要。

在選擇領導者的問題上,這一點其實十分重要。他並無不惜踢開他人也要出人頭地的卑鄙野心,越前的春岳也是一樣。而對於被統治的人民而,是否懷有這種野心是存在天壤之別的。

野心之徒暗中的計劃和行動皆是為實現“出人頭地”的踏板,其出點並非為了人民。這些人縱然宣揚為了階級,聲稱為了組織,有時又叫嚷為了政黨,誇耀為了國家,但事實上,他們都受到人性的詛咒,只為滿足自己的認知、實現自己的野心而行動。

慶喜並未受到如此卑劣的詛咒。正因如此,縱然被人指責冷酷,他也一直在堅守順逆之道。他由衷地期待東北戰火平息之日的到來,同時還日夜祈禱明治這一一君萬民的盛世儘快打破黑暗,迎來黎明。

明治天皇已經公佈了“五條誓文”,在天地神祇面前立下親政精神的誓,慶喜也以拜伏在天皇膝下的覺悟,極力保持恭順。既然如此,慶喜生存的要條件便是——萬萬不可阻擋從江戶奔向東京的時代車駕。

當然,對於天皇近侍的政治姿態,他並不滿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內心必定是深深感到一股“乃公不出”1[1源自《三國演義》中“乃公不出,如蒼生何”,意思是我輩若不出面,蒼生該如何是好。

]般焦灼的不滿。

然而,懷着如此想法而行動的他卻徹底敗北,反而蒙上賊名,幾乎令整個日本陷入戰火之中。事實上,直到移居寶台院之後,慶喜才真正下定決心,認為自己雖然活着,卻應該從時代中消失。

慶喜這般人物自然不會戀戀不捨地執著於生命,他一定曾無數次考慮過自盡一途。在確定了德川家的存續,田安龜之助也被定為嗣子的那一刻,動搖慶喜內心的自盡誘惑一定是最強烈的。

“第十五代將軍與江戶一同凋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84.第七十一章跳出歷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