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暹羅與霉國(一)
暹羅深處於4周鄰國中,諸如中南半島、緬甸、南亞和印尼。暹羅總是足夠明智或狡猾,歷經1個又1個帝王而能保有自己的主權,立足於潮流的淺灘處;但是毋庸置疑,這個善變的王國總有1天會感受到潮流的全力沖刷——亞歷山大·麥克康諾(1949年),寫於曼谷!
這段敘述來自於霉國cia情報官員兼《曼谷郵報》(英文)創辦人亞歷山大·麥克康諾,此人的《曼谷郵報》於1946年初的暹羅誕生,在麥克康諾的祖國(霉國)與他視為家園的國家(暹羅)之間,半世紀來的結盟關係難以預測。例如扶桑人,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戰敗之前,與暹羅王國亦敵亦友,但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戰敗后,又瞬間消失無蹤!
至於霉國在暹羅的歷史既不長久也不確切,直至1940年代末,霉國傳教士的人數依舊勝過官員。在1833年,暹羅是與霉國簽署《友好通商條約》的第1個亞洲國家。1856年有部分暹羅官員宣告:“我們愛霉國人,因為他們從未傷害我們或是東方的任何人!”
然而霉國早在1930年就以提供外交政策顧問的方式,針對性且策略性地靈活發揮影響力。1920年,霉國前大統領5德羅的女婿幫助暹羅,重新取回暹羅先前向歐洲強權放棄的諸國暹羅居民的管轄權,為霉國贏得高度讚賞。
美泰的密切關係將延續至2戰結束,並且對緊接着的戰後動態關係具有重大影響。就在扶桑國轟炸霉國夏威夷珍珠港的同1年,扶桑軍隊對暹羅的9個地點發動攻擊,不久前霉國取消對暹羅販賣戰鬥機的訂單,暹羅前總理披汶信守承諾,下令執行大膽卻短暫的抵抗。數日後,暹羅駐美大使西尼·巴莫聲稱脫離暹羅官府,並宣佈創建支持同盟國的小規模自由泰運動。日後西尼憶述1位霉國官員的回應:“你是我們的首要盟友。”西尼也拒絕將暹羅向同盟國的宣戰宣召聲明,移交給霉國國務卿。與此同時,暹羅前總理帕儂榮開始在暹羅境內組織另1個規模浩大的自由泰運動,以對抗扶桑,霉國則成立戰略情報局(cia前身)。戰略情報局為帕儂榮的多達1萬個暹羅成員提供組織、資金、訓練、武器和作戰意義。
這兩股自由泰運動都沒構成重大運動或起義,但是雙方陣營的首領雙雙對於2戰後的暹羅政局走向留下了印記。西尼當上了暹羅總理,帕儂榮則擔任暹羅年輕國王的攝政,當時的霉國前大統領杜魯門希望帕儂榮受邀前往霉國展開國事訪問。不過在1946年,帕儂榮被懷疑涉及泰王拉瑪8世的猝死案,而拉瑪8世死於霉國前戰略情報人員給他的1把手槍。
當時位於泰王拉瑪8世1律根源的是1個內戰不止的華夏。1932年帕儂榮協助終止暹羅的君主專制,隔年暹羅王國通過1項反供人士法,這部分來自憂心帕儂榮的經濟計劃。2戰期間,帕儂榮與戰略情報局曾派遣自由泰代表團造訪華夏。蔣光頭跟1947年邀帕儂榮赴美訪問的杜魯門,都懷疑過帕儂榮的供產傾向。而且帕儂榮在1949年出逃的國家即是華夏,時間恰好是我黨在漫長內戰取勝的8個月前。帕儂榮前往京師、且因政*治宣傳緣故在滇省任職,日後帕儂榮將持續困擾着暹羅王國,而且在華夏的土地上‘攻訐’霉國盟友。
從19世紀起,華人就以更深入、更細緻的方式影響着暹羅,並且比霉國人的影響更加活躍。在1910年時已有1百多萬華人移民進入暹羅,但他們遭公然排距於政*治與軍事參與之外,而且除了擁有優越的經濟角色外,仍舊無法融入暹羅社會。
在1913年暹羅官府頒佈《國籍法》之前,華人可以藉着【臣民登記】成為暹羅國民,取得本地姓名,並且宣誓效忠泰王於暹羅王國。但是華夏和暹羅的華人對君主皆無好感,暹羅國王將他們描述為:“跟猶太人1模1樣不擇手段和違背良心……生下來就是異邦人,本質上、情感上、語言上如此,最後也選擇如此。”
拋開種/族/歧/視,華人並非完全處於選擇,而是受法律限制才如此聚焦金錢和市場。這結果導致華人明辨且企圖保持遭排斥下的優勢地位,手段就是秘密結社與壟斷行業。最後1波大規模華人移民出現於1920年代,由每年約十萬人組成。1921年,日後稱為卜蜂集團的事業創立了。在這個世紀的後續年月里,其規模、經濟擴展範圍與政*治勢力註定成長,且穩穩延伸至21世紀,而卜蜂集團的開端只不過是曼谷的1間簡陋商行。
披汶於1938年擔任暹羅總理后,將國名改成泰*國以表達民族主義觀點。他擬定反**華政策,降低其經濟力量並增進同化,並對泰人施行大量文化法令,隔離華人與泰人。匯款流入華夏的問題造成暹羅經濟上的顯著消耗,華人的民族主義追求目標亦然,因為正在跟華夏交戰的扶桑國,正是暹羅戰時的主要貿易夥伴,害人企業遭徵稅或充公,規定27種職業只限泰人才能從事,華人要隔離就學且受到監控,華語報紙被迫歇業。儘管1940年蔣光頭去信請求暹羅當局保護在泰華人,披汶仍持續監禁或驅離流亡暹羅的華夏重要政*治人物。
然而當同盟國開始在2戰中取得優勢,披汶就屈從於突然產生的疑慮,默許暹羅華人協助自由泰運動與新成立的暹羅供產組織。此偏移意義重大,因為正是披汶跟西尼、帕儂榮撕破臉面,於1941年依附扶桑國向同盟國宣戰。最後,披汶跟比里同樣仰賴蔣光頭的海外部隊,並允許霉國借道泰北,供應武器和援助給緬甸的國族主義者。
到了1944年年底,披汶統治集團、帕儂榮的自由泰運動和霉國戰略情報局,以及暹羅國境內外、內戰雙方陣營的華人,全都短暫合作對抗扶桑國。
結盟關係維繫了近3年,霉國除了視暹羅是被迫向同盟國宣戰,也協助暹羅跟華夏建立外交關係,並取得了當時成立沒多久的聯合國會員身份,兩件事都發生於1946年底。
為了進1步避免暹羅被視為扶桑國盟友,霉國不僅允許披汶在國內受審戰爭罪(而不是在東京),並且默許、且可能影響了宣判其無罪的裁決。
更有甚至,在2戰後情緒高漲的那幾個月裏,單單這件違背霉國對暹羅政策的舉措,協助頂掉了往後半個世紀的暹羅政*治本質與軌跡:軍人主義與親美。除了短暫的例外期間,暹羅將不會採取皿煮,暹羅也不會孤立,或跟任何其他國家、意識形態陣營結盟無罪判決也對反覆請求霉國支持的帕儂榮不利,他當時是暹羅的民選與平民總理。披汶恢複名譽不僅幫助他重獲軍事聲望,也讓軍隊在暹羅的地位域2戰後不久幾無疑慮。
蔣光頭當時是強烈反對披汶的無罪判定,卻在戰時仿效披汶發表模稜兩可的言論。1943年年初,蔣光頭宣告華夏對暹羅不具領土野心,且懇請泰人1同打擊扶桑國。時任霉國大統領小羅斯福為此背書。然而,當帕儂榮派遣1支代表團前往華夏南部會見蔣光頭及其同盟勢力,他們卻遭受了蔣光頭的拘留,而蔣光頭給出的主要理由是不希望藉機插手暹羅內政。
西尼雖於曼谷動用武力鎮壓機會主義派的民族主義勝利者,他也廢除了某些反*華人的法律與政策。在暹羅的首部《移民法》裏,華夏的1萬移民惡毒遠勝過其他國家的兩百人。暹羅也撤銷1933年的反供人士法,並使暹羅供產組織合法。1947年,帕儂榮成為曼谷新的泰中友好協會會員。
1948年,披汶從【親美】的皿煮黨手裏奪權,接着隔年新成立就成立了。枱面上的主角與利益再度重新排列組合,只是這1次定調了下半個世紀。霉國從原則與自我領域出發抗議披汶的舉動,但是並沒有白費力氣在道德取向的政策上,尤其不會在蔣光頭敗退台島、暹羅軍隊能實質控制國家的時間點這麼做。霉國完全了解披汶未經選舉、以軍人身份當上暹羅總理,且立即重新考慮披汶先前提出的軍備需求。
霉國對披汶的支持,儘管有事顯得勉強,伴隨而來的是與帕儂榮的關係的反向發展。帕儂榮派往蔣光頭陣營的自由泰代表團,在2戰後扮演某種正治污點的角色。在忠誠至極的戰略情報局始終支持下,他最親近的夥伴全都在受警方羈押或監禁時遭到殺害;如同帕儂榮,他們被當成了紅色主義分子。考量到帕儂榮受到譴責的真正正治傾向,新華夏會需求帕儂榮的認可和支持,就如同霉國與披汶統治集團之間的相互利用和支持。
值得諷刺的是,霉國對披汶的支持,使得霉國的對泰外交淪落得不再活躍。戰略情報局在抗衡中落入下風,而作為其繼任者的cia在暹羅斷然扮演主導角色近25年——與披汶的另1位對手結盟。跟cia並立的霉國軍隊,霉軍早在1947年就提倡跟披汶進行1項軍武交易。霉國國際開發署除外,其運作全然受到cia吸納、滲透或指示,在美泰關係上霉國國務院將變得微不足道。但是在披汶重新掌握了暹羅軍政大權之後,霉國的手腕顯得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