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之言,百種人生(1)

1.百家之言,百種人生(1)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完滿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系主任、副校長

生命的平衡

◎陰陽五行的智慧

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其中蘊涵了中國哲學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對自然的探索和總結,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陰陽。

古人習慣用陰氣和陽氣來解釋四季的變化和事物的此消彼長。他們認為,蒸上升的是陽氣,沉滯下降的是陰氣。陽氣的季節,氣從大地由內而外,促使萬物生長;陰氣的季節,氣沉滯下降,萬物凋零歸根。這陽氣和陰氣是萬物的根本,如果能相互平衡協調,則四季風調雨順,不會偏衰;如果陰陽失衡,便會生災難。

這種觀點現在來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當時卻解釋了很多難以理解的現象。西周末年,太史伯陽父就曾以陰陽二氣來解釋地震的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這也是史料中有關“陰陽”觀念使用的最早記載。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認為,陰和陽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作用,由此才會有此消彼長的現象,這也是一切事物生、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史記·天官書》中說:“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認為,陰陽是促使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本,而五行則是構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行,即木、火、水、金、土,這五種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間,無所不在,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展,維繫着自然的平衡。木代表生長的物質;火代表可以散熱能的物質;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動的物質,可以循環;金代表堅固的物質。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屬陽,水、金屬陰,土是中性。

順着循環來,五行便會互相生,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若逆着循環走,五行便會互相克制,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陰陽與五行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來闡釋一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即自然界陰陽相互作用,產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則產生萬事萬物的無窮變化。

在傳統文化中,陰陽與五行影響深遠,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已經具有了崇高的地位,而正式將陰陽與五行相結合在一起的,是戰國時期的鄒衍。作為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同時,也是古代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等展的基礎。

◎八卦的奧秘

陰陽學說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周易》的成書。

《周易》,也稱《易》或《易經》,被譽為“群經之,大道之源”,是中國古代帝王之學,人們常用它來預測未來、反映當前、決策國家大事。一直以來,各朝各代都有人研究《周易》,許多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更將其奉為一生必讀之書。

關於“周易”,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認為,“周”就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大學士孔穎達則認為“周”只是一個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對於“易”的解釋就更是眾說紛紜了。東漢經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易”是因蜥蜴而得名,只是一個象形字,是蜥蜴的俗稱“變色龍”的引申義。

而現代哲學家胡適則認為,“易”是變易、變化的意思,天地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時時刻刻變化的。他還舉了個例子:孔子在江邊看到滾滾不絕的江水,不覺嘆了一口氣說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者”便是“過去種種”。天地萬物,都像這滔滔河水,才到了現在,便早又成了過去,這便是“易”字的含義。

在這多樣的解釋中,雖然還沒有得到定論,但《周易》書中涉及的諸多佔卜知識,以及對事物變化規律的描述,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和自然哲學的依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哲學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哲學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百家之言,百種人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