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章敬天愛人的做人哲學(11)
價值觀則是經營哲學的精髓,稻盛哲學將其表述為“六項精進”和“經營十二條”,要求公司的幹部、員工認真學習、領會,必須理解公司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從內心與企業的哲學產生共鳴。***
稻盛先生認為,正是因為缺乏這種樸實哲學的人成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許多大企業醜聞頻。稻盛哲學要求每一位員工做“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並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稻盛和夫經營上的巨大成功就是由於他的員工能夠認同、接受和實踐公司價值觀,上下同心的結果。
稻盛和夫是一位先行者,他在日本最南端的一個偏僻的山溝里成長起來,最初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靠實踐摸索,摸爬滾打,體會到了很多做企業、做企業家的真諦。所以,稻盛和夫的思想是用來修行的。
要用心去體會才能知道他一路的艱辛,方能從他的歷程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所以他一直強調人生就是不斷地修鍊我們的靈魂,要不斷地反省,排除利己樹立立他的思維。稻盛和夫的思想是直指人心的。
稻盛先生有一本書叫作《人為什麼活着》,他說我們這一生不是無緣無故來到這個世界上,隨着生命的結束,我們也不是一了百了,所有的事也不是一掃而光,我們也不知道到哪裏去。
其實貫穿我們的前世今生有一條主線,就是我們的靈魂。所以當我們的人生結束的時候,不管你多麼成功或富有,所有的名利財富都會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伴隨你進入下一個世界的就是靈魂。
不管今天遇到多大麻煩,把它當作一個修鍊靈魂的機會,不要去躲避。這每一個麻煩和煩惱都是同樣在修鍊你,是摘除你心靈上陰晦種子的機會。所以一旦有了這種長遠的超越人生的使命感,會現做很多事的判斷標準已經生了很大的轉變。
稻盛和夫認為,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具備高尚的人格和過人的見識,人在年輕時難免有很多缺點,關鍵是能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企業展的水平,取決於經營者的品格,也就是經營者“器量”的大小。
自己年輕時許多方面都不成熟,也不具備優秀經營者所需要的那種“器量”,但因為有點自知之明,曉得要在實踐中自我反省,所以在遇到種種災難或幸運的過程中,努力提高心性,不斷拓展自己的“器量”。
稻盛和夫認為經營者雇傭了眾多員工,要對他們的生活負責。所以堅持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不斷做一個正確的人,這是經營者應盡的義務。
京都半導體公司決定在世界各地成立區域總部時,稻盛先生告訴各區域的最高主管,一定要有被人討厭的心靈準備。他的意思是,正如父母必須以“嚴厲的愛”來管教子女一樣,主管在實踐“大愛”的同時,一定會遭到阻力。在挑戰不斷的全球市場,想要大受員工歡迎簡直是一種奢求。企業的領導者隨時都要有危機意識。
然而,受歡迎是一回事,創造和諧的氣氛又是另一回事。即使是最受歡迎的政客,也有可能使國家陷入戰亂。日本式的管理曾一度受到全球的矚目。對西方來說,他們很難了解日本的員工為何如此為公司賣命。因此很多觀察家都下了一個結論:日本一定由某種神奇的管理體系。
部下對領導者的弱點相當敏感,很容易察覺出來。領導者若是不公正或怯懦,就無法讓大家產生信心。在試着與員工溝通企業的管理哲學時,領導者必須先填平阻礙彼此間了解的代溝。這些代溝可能來自年齡、生活方式和經驗的差異等方面。
如果自己和員工是同一個年齡層的人,這樣就跟他們就有較多的共同點。生活方式也許大同小異,但是身為經理人就可以用相同的背景來指導員工,使他們更加理解自己的想法。
但在現實生活中,稻盛先生的員工通常更像他的孩子——也就是和自己隔了一代人。因此,他現越倚賴自己那一代的傳統和價值觀,自己的哲學就越不容易被這些“新新人類”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