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從汀州會議到羅坊會議(3)
8月18日,紅一軍團到達萬載黃茅。此時得知紅三軍團在敵何鍵部全力反撲之下已退出長沙,紅一軍團前委乃決定攻取文家市,解紅三軍團之圍。8月20日,紅一軍團三面圍攻文家市,採取突然包圍強襲之勢,全殲敵三團一營一機槍連,擊斃敵旅長戴斗垣。隨即,紅一軍團乘勝於8月23日打到瀏陽東部之永和市。8月24日,紅三軍團亦從長壽街來到永和市,與紅一軍團會師。當日,兩軍團前委即舉行聯席會議,決定一、三軍團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第一方面軍總前委和統一指揮紅軍與地方政權的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任方面軍總政委、前委書記和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
永和會師后,總前委立即就李立三命令紅一方面軍“再占長沙,奪取武漢”問題進行討論。**等“對這項政策表示疑問”,認為“紅軍的裝備和訓練都不宜於打陣地戰”。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如若硬攻強大的敵軍,“其結果將是紅軍全部消滅”。但是,“這些看法都被否決了”。當時多數幹部認為,按照中央指示的精神,一、三軍團應立即再戰長沙。根據當時的具體況和多數同志的意見,**主張先試一試看。最終,總前委作出了第二次進攻長沙的決定。
在紅一方面軍二度進攻長沙之前,**預見到戰局將會不利,即在思想上作好轉彎的步驟。朱德1944年回憶說:“李立三又命令我們配合紅三軍團再打長沙。記得當時紅三軍團曾派袁國平為代表來說,紅三軍團已有三、四萬人,包打長沙,紅一軍團只開到附近,作預備隊助助威就成了。……**的長處,就是在事先就知道上海中央的命令行不通,長沙是不易打下的,準備好轉彎的步驟。”即說服紅軍指戰員從長沙撤退。
8月24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在永和市布了由**、朱德簽署的《向長沙推進的命令》。隨即根據“敵之主力聞我軍前進,狼狽退到梨市、東山一帶,有企圖頑抗我軍之模樣”的敵變化,**、朱德又於8月28日午後9時簽署布了《攻擊長沙的命令》。命令規定:“本方面軍仍以攻取長沙消滅何鍵部隊之目的,決於明(二十九日)戰領楓樹河、新橋、落霞坪、菱仲鋪、龍頭鋪之線向長沙攻擊前進”;“各部於明日到達制令之地點后,應即準備刀斧鋤等,並沒收土豪水牛或出錢收買農民之水牛,以備攻擊敵陣地上障礙物。”
紅一方面軍於8月末對長沙取包圍之勢后,方面軍總部“擬以誘殲出擊之敵然後乘勝進攻長沙”。然敵人龜縮在防禦圈內,並未有出擊的動向。於是,方面軍總部於9月1日午後8時布了《圍攻長沙總攻擊的命令》,準備9月2日起全線總攻擊。正在這時,得敵作戰文件一份,知敵動向,乃改變原定計劃,於9月3日下午殲滅了由猴子石出擊之敵七、八百人。此後,何鍵部更是固守不出。紅軍一些領導幹部便一再堅持強攻。方面軍總部乃於9月10日在田心橋布了《強攻長沙的命令》。命令說:“決強攻該敵奪取城垣,並定於本晚八時向二里碑、烏梅嶺一帶之敵陣地施行總攻擊。”,從此開始了強攻長沙的激烈戰鬥。由於缺乏攻城武器,紅軍久攻不下。指戰員們想盡辦法攻城,甚至採用“火牛”去沖敵人設置的電網,亦無濟於事。紅軍傷亡越來越多,而敵人援軍又從各方趕來,形勢對紅軍已十分不利。
實踐教育了人們,堅持二攻長沙的領導幹部認識到紅軍還不具備攻堅戰和陣地戰的條件。於是,**等總前委成員因勢利導,決定撤圍長沙,並於9月12日布了《撤圍長沙后進佔萍鄉株州待機的命令》。“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的危機。他們推翻了李立三路線,亦即黨中央委員會所通過的政策,而命令部隊從長沙撤退。”
紅一方面軍從長沙撤退後,總前委決定撤至江西袁州地區,佈置一軍團奪取吉安,三軍團進到清江一帶威脅南昌、阻擊援軍,並決定在湘贛邊界反覆作戰殲滅敵軍。這一決定在當時是正確的,可是,在總前委討論這一行動時,三軍團的某些同志在李立三左傾錯誤的影響下,仍有主張進攻南昌者”。**又以極大的耐心,說服、啟紅三軍團持不同意見的同志,使之認識攻打中心城市是錯誤的,改變了攻打南昌的意見,從而統一了全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