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軍開始對重慶進行疲勞轟炸(2)
隨着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量的工礦企業相繼遷入重慶。據國民政府經濟部1940年統計,內遷民營工廠共計448家,其中遷入重慶的有243家,占內遷廠數的54%。遷入工廠不僅數量多、門類較齊,而且規模大、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同時,兵工署第1、第2、第10、第21、第25、第30、第40、第50等工廠也相繼遷入重慶,到1940年底,在兵工署直轄的17家兵工企業中,駐紮重慶的就有11家,重慶已成為戰時中國的兵器工業中心。隨着遷渝工廠的相繼復工,重慶很快就建成了以兵工、機械、鋼鐵、煤炭、紡織、化工、電力等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加上新興工廠的建立,重慶成了戰時中國工業部門最齊全、工業種類最多、工業最大的惟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此外,重慶的金融、商業、交通、文化教育和對外交往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迅速成為戰時中國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戰略地位的提高,使重慶開始成為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
1938年2月18日,日機次轟炸重慶市郊。10月4日,日機次轟炸重慶市區。12月初,日本天皇布命令,命令對中國內地實行戰略轟炸,強調要“攻擊敵戰略及政略中樞”,“捕捉、消滅最高統帥和最高政治機關”,“堅決實施戰略、政略航空戰,挫敗敵繼續作戰的意志”。十分明顯,日軍轟炸重慶的罪惡目的,就是要動搖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摧毀中國抗戰的後方基地,最終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膝投降。
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本法西斯為摧毀中華民族的抗戰意志,陸海軍航空部隊遵照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聯合對當時中國的都重慶進行“航空進攻作戰”,開始了長達五年半慘絕人寰的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五年多的時間裏,日軍總計實施轟炸218次,出動飛機9500餘架次,投放了包括細菌彈在內的各類炸彈21593枚,炸死炸傷市民24萬多人。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國家戰事性質的戰略轟炸,第一次依靠空軍實施戰略轟炸,第一次取消了前線與後方、交戰人員與和平居民界線的“無區別轟炸”。重慶大轟炸歷史之長、為害之烈、貽禍之深,世所罕見。
1938年12月26日,日軍第六十、第九十八兩個轟炸機隊從漢口出轟炸重慶,這是連續大轟炸重慶的開始。到1939年1月10日,通過三次試探性轟炸后,日軍清楚地看出“重慶的防空態勢尚未完備”,於是便開始大規模的轟炸。
1939年5月3日下午,日機20多架由東北方飛入市區,大量投擲重磅炸彈和燃燒彈,重慶最繁華的陝西路和商業場小什字一帶的21條街中,有19條幾乎被炸成廢墟,房屋店鋪熊熊燃燒,市民殘缺的屍體到處都是。小什字崗亭的一個交通警正在指揮車輛,一顆炸彈落下,把他炸得粉身碎骨。太平橋下堆滿了婦女兒童的屍。中山公園的電杆上、樹枝上掛着斷肢殘肉,樓亭殘壁上濺滿了斑斑血跡。長江沿岸二里長的貧民窟木板房,被炸起火,火借風勢向南延燒。南區繁盛路一帶落下無數枚燃燒彈,火舌吞噬着一個接一個的商店和民房,被炸斷手炸破頭的市民,在血泊火海中掙扎慘叫,令人目不忍視。
1939年5月4日下午5時左右,日機又來轟炸,而且比前一天的轟炸更為慘烈。從通遠門到都郵街一帶,許多高樓大廈變成瓦礫一堆,37家私人銀行,有24家被毀,無數家鋪面和民房烈焰衝天,煙塵蔽日。市民的傷亡慘重,從磚石堆中挖掘出來的死難同胞,有的頭顱被壓扁,有的四肢被炸斷。晚上,重慶全市斷水斷電,在漆黑的夜幕下,除了受災地區的火光烈焰以外,許多街巷的瓦礫堆邊都閃爍着祭悼亡靈的香頭燭光。
在這兩天的大轟炸中,重慶總計有1/3的房屋被毀,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天,僅5月4日一次轟炸,死傷人數就達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