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3)

78.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3)

《孫子兵法》有13篇,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軍隊和戰爭的基本理論。***《漢書·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自注曰:“圖九卷”。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已經說《孫子兵法》是13篇了。所以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根據《七略》中記載有“孫子兵法三卷”,就把13篇歸結3為上卷,其餘69篇分別是中卷和下卷。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們也難以推測出。最大的可能性是《孫子兵法》原本是13篇,後來又經過了漢人的附加展成了82篇,曹操在給《孫子兵法》作注的時候又把漢人所附加的東西剔除了。當然今本的13篇也並非就是孫子原本,其文字肯定有後人改動的地方。

總之,《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孫武,但同時也凝結了中國歷代兵家的經驗與心得,是一部兵家智慧的結晶,是一部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戰爭巨作。

第三節羅馬皇帝有沒有派使節訪問漢朝

漢朝是中國積極開展友好外交的時期,《後漢書·西域傳》說道,張騫、班超經營西域,內地與西域聯繫通暢,漢朝政府在當地立屯田、設驛站,使節不斷,商旅雲集,也有甘英出使大秦等外交活動,但是有關漢朝與羅馬有幾件至今仍不為人所知之事,其中就是羅馬皇帝有沒有派使節訪問漢朝、兩國有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這引來史學界人士的無數猜想。

公元100年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在國家建立大使館。外交使節只能隨從商隊一起往來穿梭於各國之間,在當時很有可能漢朝也許把馬其頓商人當做了使節,但也可能確有羅馬商人冒充國家使節。

歷史追蹤

公元100年之時,漢朝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從西漢武帝平定南越以後,從廣東和日南(今越南中部)沿海入南海、經馬六甲海峽至印度東南海岸的航線即已開通,羅馬也有了到印度海岸的航線。這就使羅馬人有可能沿這條航線來到東南亞和中國。《後漢書·西南夷傳》記載:“撣國西南通大秦。”這裏的撣指的是今天的緬甸。《南史·夷貃傳》也記載有大量的大秦人往來於東南亞之間。

解讀真相

《後漢書》記載大秦國“土多金銀奇寶”,有明月珠、夜光璧、琥珀、琉璃等,而《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東漢桓帝延熹九年,也就是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不珍異,疑傳者過焉。很多學者據此認為,羅馬帝國的皇帝確實派了使節來中國,想建立交往。

但是仔細分析,這位使節向漢朝貢獻的象牙、犀角、玳瑁,顯然不是大秦國的特產,按照正常的思路來講,使節進貢的應該是本國的特產,而這位使節送的不是本國的特產,顯然是羅馬的商人到東南亞等地臨時拼湊的進貢物品。有學者也翻查了西方的史書,並沒有記載有關羅馬和漢朝互通使節的記載。

100多年後的西晉時期,也有羅馬遣使中國的記載:“其(大秦國)王遣使貢獻。”這段記載更為簡略,同樣不能作為兩國互派使臣的證據。

公元73年,班超隨竇固出使西域,一舉消滅匈奴使團,震懾依附匈奴的西域各國,從此西域各國重建東漢與西域的聯繫。就在他經營西域的過程中,他派出屬下甘英來到安息西界的西海邊。

但是甘英是否到達大秦,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甘英受到安息人的阻嚇,沒有出使大秦。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游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即使風向洋流再不對,也不可能3個月乃至3年才能到。至於安息人為什麼恐嚇甘英,是因為安息人為了能夠壟斷漢朝與羅馬之間的絲綢之路,故而出恐嚇甘英,致使甘英沒有抵達大秦國土,也沒有和羅馬建立外交關係,留下了千古遺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8.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