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附錄二(3)

92.附錄二(3)

1938年10月~1943年為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比較多地對英、美企圖犧牲中國與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陰謀進行了及時的揭露和堅決的鬥爭。1939年6月30日,在“有田~萊克琪協定”尚在醞釀之際,他就表《反對投降活動》一文指出:國際投降主義者“縱容日本侵略中國,自己‘坐山觀虎鬥’,以待時機一到就策動所謂太平洋調停會議,藉收漁人之利”。“所謂太平洋會議,就是東方慕尼黑,就是準備把中國變成捷克”。這時,**一度認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也是帝國主義之間的非正義戰爭和對弱小民族的侵略戰爭。但是在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正式成立之後,特別是在蘇德戰爭爆后,**及時地捕捉到國際形勢的變化,並作出新的正確的判斷。1941年7月12日,他在一份指示中非常明確地寫道:“在目前條件下,不管是否帝國主義國家,或是否資產階級,凡屬反對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蘇聯與中國的,都是好的,有益的,正義的;凡屬援助德意日反對蘇聯與中國者,都是壞的,有害的,非正義的。在此標準下,對於英國的對德戰爭,美國的援蘇、援華、援英行動及可能的美國反日反德戰爭,都不是帝國主義性質的,而是正義的,我們均應表示歡迎,均應聯合一致,反對共同的敵人”。這段話,既是**在新形勢下統一全黨思想的指示,也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在外交政策和方針上的變化。

1944年~1945年8月為第三階段。在**和中國**的領導下,各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終於熬過了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為了徹底打破蔣介石集團和日本軍隊對陝甘寧邊區的政治、經濟封鎖,衝破黎明前的黑暗,**開展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他除了繼續同蘇聯溝通況、互相聲援外,還加強了同英美等國的合作與交往。他認為:英美及太平洋各國的對日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他們對日的勝利就是民主與自由的勝利。中國**應該在各種場合與英美人士作誠懇坦白的通力合作,以增進了解,加強配合,並改進中國的抗戰狀況。與此同時,**指揮各解放區軍民動了對日偽軍的局部反攻,取得重大戰果。這與1944年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大潰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部分美國在華官員對國民黨感到失望,而將目光轉向中國的解放區。於是,在1944年6月9日由21位中外記者組成的“西北參觀團”抵達延安。接着,7月22日和8月7日,以包瑞德為團長的美軍觀察組(“迪可西使團”)分兩批抵達延安。這是美國向中國解放區派出的第一個正式代表機構。中外記者和觀察組成員通過實地考察,將解放區和中國**領導的抗日武裝的真實況,源源不斷地往美國和世界各地,有力地衝擊了國民黨的**。觀察組成員謝偉思等向美國政府建議對延安實行援助,以“影響中國**的性質、政策和目標”,“這對美國來說是有長期的重大關係的”。他們支持中國**提出的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認為“這是可以導致美國政策取得成功的唯一可能的安排”。戴維斯還認定:“內戰是不可避免的。**的勝利幾乎是必然的”,美國“必須放棄它對蔣介石公開承擔的義務”,“在即將到來的爭取中國的鬥爭中‘傾向’**人”,“支持**人是‘使我們自己同中國最團結、最進步、最偉大的勢力站在一起’的最好辦法”。他們還將**同他們多次重要談話的內容向美國政府報告,給美國的對華政策以一定的影響。

如果說1936年**同斯諾的會晤,拉開了他抗戰時期外交活動的序幕的話,那麼,1945年8月~1946年8月,**為爭取中國的國內和平,同美國等方面進行的交涉談判,則是其抗戰時期外交活動的尾聲。在這一階段,隨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世界政治格局生重大變化。美國逐步調整其外交政策,其中一項舉措就是派極端**的共和黨人赫爾利,接替所謂“親共”的史迪威為其駐華的全權代表,開始全面推行一條親蔣**的政策。**預見到抗戰勝利后中國所面臨的光明和黑暗這兩個前途,他在**七大的政治報告中就正告美國政府.“不要使他們自己的外交政策違反中國人民的意志,因而損害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為了揭露美蔣製造的假和談陰謀,也為了儘可能地避免內戰,並爭取世界輿論的同,**先後同美國政府的特使赫爾利、馬歇爾等進行了認真的談判,期間,他還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舉行和平談判。但是,蔣介石集團無視**和中國**的正告,無視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呼聲,而是迷信自己的武力,在美國的支持下動了全面內戰,叫囂在三到六個月內全部消滅**。和平的大門被關閉了,戰爭的陰雲籠罩在中國**人和全中國人民的頭上,1946年8月,**在同美國記者斯特朗的談話中,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接着他開始踏上艱苦轉戰的征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走近毛澤東(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澤東(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2.附錄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