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高者高矣

第300章:高者高矣

相比於日本,中國的體量更大,接觸到的範圍更廣,能夠投入的力量更多,試錯的成本相對來說也更低,容錯率也比較高。

但滯后性是難免的,技術下沉下去的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因而在日本所表現出來的1些問題,中國也同樣存在。

就以工業機械設備為例,1880年代的機器設備佔到35%,多數在1些小工廠中,而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機器則佔到40%,很多都是歐戰後廉價淘來的,而20年代的比較先進的生產設備僅佔到不足20%,大多數集中在每個省份的核心城市或者重要的工商業城市的大工廠中。

但是,中國又與日本有所不同,首先是生產關係上,彼時的日本的農業,甚至工業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都受到了壓制。

而中國則經歷過均田運動和兩次土地改革,即1896年至1907年間的自下而上的鋤社運動,以及鋤社事實上崩潰后,自上而下的由左念微發起的國田改革,不僅解放了生產力,同時也革除了軍_國主義的土壤。

此外,中國的工業生產中,家庭式作坊並不佔到多數,無論是從產能上還是從數量上,在中國佔據多數的企業是人數在15人以上、50人以下的小型工廠,這部分企業雖然依然不穩定,但相比於家庭式作坊,在生產效率上是有明顯提升的。

當然,這也是與中國的幅員遼闊、鄉村相對獨立的國情相契合的,這部分工廠大多以服務當地人為主,兼之某種產業出口。

其中最能體現特點的莫過於江浙地區的絲綢行業,以小鎮為中心,周圍的村子產出蠶繭之後,集中到小鎮的加工廠進行粗加工,然後送到絲綢公司在小鎮上設的收購點,再轉運至人口較多的城市大工廠進行加工。

而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工業並不是完全服務于軍事的,長期以來,中國的武力方面都保持的比較克制,拋開戰爭期間,大4擴張軍備有且僅有歐戰後期的海軍擴張,此後中國的軍事水平1直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另外,中國的機械加工業也比日本要強得多,1些比較精密的機床在近年來也逐漸能夠生產,規模也擴大了許多。

只不過,在這過程中,人口的增長問題也十分嚴重,整個聯邦的人口從5億增長到如今的接近9億,對於工業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是憂也是喜,但在目前這個工業水平下,還是憂多1點,因而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還是難以與歐洲相比的,即便是歐洲的平均線。

不過,儘管消費力依然比較低下,但人口規模在這裏,市場依然龐大,中國的工業遠遠稱不上溢出。

但廣袤的國土,龐大的人口規模,起步很晚的工業,同時中國又是亞洲的傳統強國,天然與西方存在利益衝突,因而整個國家也必然表現出比較割裂的境況:

在大城市中,大公司大集團的工廠擁有着不輸西方的先進生產設備,而在內6的工廠中,上個世紀的機器比比皆是,技術落後,環境也極差。

剛剛發展的有點聲色的機械加工業面對國內的需求依然處於尷尬的狀態——買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買不起,如果不是大蕭條開始后,中樞政府強制規定新增生產設備中國產設備的比例不得低於30%,並給予了相當的扶持,這種情況顯然會更糟糕。

東南工業城市的先進和繁華與西北農村的落後並不衝突,許多人究其1生都沒有見過汽車、火車和飛機,即便是農村振興計劃開展之後,這樣的局面也是會長期存在的。

5月5日,左念微離開南京,沿着寧滬鐵路1路向東,江南的花花世界也沿着這條全國最高性能的鐵路1路延展,論及生活水平,江南的許多農村甚至比內6的1些縣城還要好上許多——全縣沒有1條水泥公路的縣城在西南和西北不多,但也絕不算少。

蘇州、無錫,1路看過來,不同於十分依賴出口的廣東,江浙1帶的經濟情況明顯更好,1片欣欣向榮,今年第1季度的經濟增速相比於大蕭條前夜毫不遜色。

隨着火車駛入上海,高樓大廈漸多,歷盡大蕭條初期的“資本暴動”,上海府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安撫了商界,加強了治安,使得這座大都市再度恢復了原來的繁榮安定。

這座城市,準確來說是多座城市的集合體、都市圈,不僅僅是1座現代金融都市,也是1座1流的工業城市,輕到紡織食品,重到鍊鋼造船,這座城市中都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

而且,這裏還有着亞洲首屈1指的造船基地——本國第1艘防護巡洋艦、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都是在這裏下水的,經過多年發展,整個上海地區統共擁有1座270米大型船塢,兩座244米大型船台和1座210米大型船塢以及1大堆中小型的船塢、船台。

當然,這還不是極限,江南造船廠內躺着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圓明園號超級郵輪。

為了建造這艘全長超過300米、總噸位超過6萬噸的大傢伙,江南造船廠專門建造了1座340米的大型船塢......

上海作為左念微此行的最後1站,既是要視察這座城市的工業與經濟,更是要視察海軍的近況,尤其是1系列新式武器裝備和戰術戰略制定。

抵達上海的次日,左念微便乘船前往定海,準備檢閱海軍近況。

大海之上,遙遙望去,1支龐大的艦隊停駐在海面上,隨着座船逐漸靠近,尚籠在晨霧中的戰艦們紛紛顯露出了身影:

紅方艦隊——壬32演習艦隊:

1艘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4艘驅逐艦——

>太微左垣號重型航空母艦

>黑龍江號戰列艦

>靖海號重巡洋艦

>平海號重巡洋艦

>呼倫湖號水上飛機母艦

藍方艦隊——申32演習艦隊:

1艘艦隊航母、3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

>安徽號戰列艦

>河南號戰列艦

>河北號戰列艦

>太微右垣號重型航空母艦

>寧海號重巡洋艦

在過去兩年的演習中,基於新型飛機的入列,海軍基本認同了航母的價值,同時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戰術和戰略調整。

由於國家地緣的特點,中國整體的目標是謀求將歐洲列強勢力趕出亞東地區,所需要面對的海上威脅主要來自於英美兩國,而美國又是其中的主要對象,因而海軍所期望的其實是在關島1線實現拒止。

換言之,即確保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想要完成這種目標,無論從政治,還是從軍事角度來講,進攻性防禦都是必然。

以此基礎再來看航母的發展,航母們最早取代了前衛艦隊的戰巡,具體而言,是艦載機取代了抵進觀察和前哨接敵的任務,即偵察打擊1體。

因為地球曲率,沒有任何1艘艦船可以比飛機看得更遠,但這逐漸導致1個棘手的情況,1旦雙方的飛機提前上百海里發現了敵人,電磁波傳回各自艦隊,那麼弱勢1方經過評判,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回港避戰,造成決戰無限延期,就是不打,藉著岸炮和你對峙。

故而我們說,艦載機的第1功能是接敵,而不是殲敵,其進攻功能之所以在海權國家的海軍中逐漸重要,僅僅是因為優勢1方的戰列艦隊(往往是海權國的艦隊)總是無法接敵,而不是因為戰列艦隊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上不足以摧毀敵人。

這1點在美國海軍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財大氣粗的美國佬能夠支撐航母在2戰中成為美國海軍的打擊主力,能夠摸索出其航母戰術,自然也就能夠最大力量的發揮出航母的打擊能力。

中國雖然在整體上屬於弱勢方,但在具體戰術上,優劣並不好比較,這取決於戰爭發生的時間,取決於戰役的發生時間,而這裏面的任何1條事實上並不掌握在任何1個人手中。

因而海軍只能夠按照最差的情況去推論:

對於太平洋可能發生的大戰,中國的主要劣勢自然在主力艦方面,中小艦隻方面,無論是巡洋艦、驅逐艦,還是各種輔助艦隻,中國都能夠與美國持平,甚至取得優勢。

然而,在主力艦方面,受制於船廠規模,補充速度必然是比不過美國的。

但說沒有還手之力肯定也不至於,首先,中國不缺人,只要腦子沒問題,戰時動員對於造船業不會有任何影響,而船廠的規模與美國也不至於有成倍的差距,因而海軍對於航母的發展是比較樂觀的。

在此之前,海軍進行過航母進攻演習等諸多演習,而這1次的演習則是以偏向於據止的作戰為主。

紅方艦隊中,太微左垣號航空母艦扮演1支包含3艘航母的空襲艦隊,黑龍江號則扮演1支包含3艘高速戰列艦的炮擊艦隊。

藍方編隊中,太微右垣號則扮演1支包含5艘航母的空襲艦隊,3艘戰列艦則扮演1支中、低速主力艦隊,規模上藍方艦隊要比紅方艦隊大1倍左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0章:高者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