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誠信是本,打造人格品牌(11)

11.誠信是本,打造人格品牌(11)

在危難之中,受李嘉誠幫助的廠家多達數百家。***李嘉誠此舉真可謂救人於水火之中,因此人們稱為他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李嘉誠扶危濟困,不但能贏得人緣、信譽及聲望,而且還為他樹立起了崇高的商業形象。他的信譽和聲望如雷貫耳,而這種信譽和聲望又回饋了他以無盡的生意和財富。

其實,未學經商,要先學做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與他人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做人不可貪圖個人利益、斷絕他人的退路,當別人處於危難之中,應當及時幫別人一把,同樣,當你遇到困難時,你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利用誠信擴江山

1979年9月25日晚,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在華人行21樓長江總部會議室舉行了公司上市以來最振奮人心的記者招待會,向來持重沉穩的李嘉誠激動地宣佈:“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滙豐銀行手中持佔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李嘉誠不購入和記黃埔的優先股,而只是購入普通股,這是因為優先股只享有利息,與其公司虧盈沒有關係,而且還沒有投票權,以李嘉誠的作風是不會坐享其利的。

和記黃埔(簡稱和黃),資產價值60多億港元,是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1973年出現股市災害、世界性石油危機以及香港地產大滑坡,和記集團財政虧損,連續兩年虧損約2億元。1975年8月,滙豐銀行慷慨解囊,投入1。5億港元營救,但是和記必須讓出33。65%的股權給滙豐銀行。於是,滙豐成為和記集團的最大股東,黃埔公司也因此脫離了和記集團。

此時的李嘉誠,憑藉著個人良好的實力和信用,再加上船王包玉剛的幫助,滙豐讓售李嘉誠的和黃普通股價格只有市價的一半,並且同意李嘉誠暫付20%的現金(也就是1。278億港元)便可控制如此龐大的公司。對於這次交易,當時的英文《南華早報》和《虎報》的外籍記者們,對滙豐銀行大班沈弼窮追不捨地問道:為什麼要選擇李嘉誠接管和黃?沈弼回答說:“長江實業近年來成績良佳,聲譽又好,而和黃的業務脫離1975年的困境踏上軌道后,現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滙豐在此時出售和黃股份是順理成章的。”他接著說道:“滙豐銀行出售其在和黃的股份,將有利於和黃股東長遠的利益。堅信長江實業將為和黃未來展作出極其寶貴的貢獻。”

1981年元旦,李嘉誠被選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和黃集團也正式成為長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從此李嘉誠的事業如日中天。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仔細想來,李嘉誠好像從來沒有過一把火。其實,李嘉誠是個根本不喜歡通過做作來表現自己,他總是通過實績來證實自己。

剛加入和黃的李嘉誠僅僅是個執行董事,其實,作為控股權最大的李嘉誠,完全可以以自己所控的股權,凌駕於董事局主席韋理之上,但他從未在時任大班的韋理面前流露出“實質性老闆”的意味,於是,他的謙讓使眾多董事與管理層對他更加尊重。他後來出任董事局主席,是在股東大會上,由眾多股東所推選出來的。

董事局為李嘉誠開支優渥的董事袍金,但他婉拒絕。他為和黃出差考察、待客應酬,都是掏自己的腰包,從來不在和黃的財務上報賬。由此不禁讓人想起香港一位有股市殺手之稱的潮商劉鑾雄,無論大利還是小利,他都會將這些錢放到自己的腰包。他掌控幾家公司時,能占便占,能撈便撈,於是小股東們頻頻不滿,怨聲載道,每當召開股東年會,便爭吵得翻天覆地,以致劉鑾雄不敢再參加股東年會。

與劉鑾雄相比,人們常說李嘉誠的精明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李嘉誠小利全讓、大利不放。所謂“大利”就是李嘉誠持有的股份,只要公司盈利狀況良好,他的紅利也就很可觀。此外,李嘉誠還不斷增購和黃的股份。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李嘉誠“蛇吞象(象指的是和黃)”的“企圖”,竟沒有遭到“老和黃洋行”的抵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用心思考未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用心思考未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誠信是本,打造人格品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