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史記觀止本紀(101)

101.史記觀止本紀(101)

秦始皇曾計劃要擴大苑囿,向東擴張到函谷關,西至雍縣和陳倉。***優旃說:“好。多多養些禽獸在裏面,若是敵人從東方來侵犯,讓麋鹿用角去頂他們就行了。”秦始皇聽完這話,便停止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秦二世即位,又想用油漆塗城牆。優旃說:“好。即使皇上不講,我本來也要請您這麼做的。漆城牆雖然對百姓沒什麼好處,但很美呀!城牆漆得油光錚亮的,敵人來了也爬不上來。要想做成這件事,塗漆倒是很容易的,但難辦的是要建一所大房子,然後把漆過的城牆擱進房子裏,使城牆陰乾。”於是二世笑了起來,因而這個計劃也取消了。不久,二世被殺死,優旃歸順漢朝,幾年後去世了。

太史公說:淳于髡仰天大笑,因而齊威王橫行天下。優孟搖頭歌唱,因而打柴為生的人得到封地。優旃靠近欄杆大聲一喊,階下持盾衛士因而得以減半輪值。這些事迹難道不都是偉大而值得頌揚的么!

老子說:“太平盛世到了極點,雖然鄰近的國家互相能望見,雞鳴狗吠之聲互相能聽到,但各國人民卻都覺得自家的飲食最甘美,自己的衣服最漂亮,安於本地的習俗,樂於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直到年老死亡也不互相往來。”到了近代,如果還要按這一套行事,那除非堵住人民的耳目,否則幾乎是無法施行的。

太史公說:神農氏以前的事,我不了解。至於像《詩》《書》所記載的虞舜、夏朝以來的況,則是人們的耳目總要極享聲樂美色之好,嘴巴總想嘗盡各種肉食的美味,身體安於閑適快樂的環境,心裏又誇耀着擁有權勢、才華的光榮。統治者用這種風氣浸染百姓已經有很久了,即便用老子的那些妙論挨家挨戶地去勸導,也終究不能感化誰。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順應他們,其次是因勢利導,然後是加以教誨,再加以整頓約束,最壞的辦法是與民爭利。

山西盛產木材、竹子、穀子、苧麻、氂牛尾、玉石;山東盛產魚、鹽、漆、絲、聲樂美女;江南出產楠木、梓木、生薑、桂花、金、錫、鉛、硃砂、犀牛、玳瑁、珠璣、象牙獸皮;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盛產馬、牛、羊、氈裘、筋角;銅和鐵則分佈在千里之內,礦山到處都是,有如星羅棋佈。這就是各地物產分佈的大概況,都是中國百姓所喜好的,俗話說的穿着、飲食、養生、送葬的物品。所以,人們要靠農民種地來取得食物,要靠虞人上山開採、漁夫下水捕捉來獲得物品,要靠工匠製造器具,要靠商人流通貨物。這難道還要官府布政令,教化徵召百姓限期集會嗎?人們都各自施展才能,竭儘力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貨物低價時就到別處求得高價出售,貨物高價時就到外地求得低價購進。人們各自努力從事自己的本業,樂於做自己的工作,就像水往低處流那樣,日夜沒有休止的時候,不用徵召便會自動前來,不用強求民眾便會生產。這難道不是符合規律、順應自然的證明嗎?

《周書》上說:“農民不種地會使糧食缺乏;工匠不製造會使器具缺少;商人不做買賣,會使吃的、用的和金錢這三種寶物無法流通;虞人不開山澤會造成資源短缺。”財物匱少了,就無法進一步開山林水澤。農、工、商、虞是人民穿衣吃飯的來源。源大則富裕,源小則貧困;來源大了,上可以使國家富強,下可以讓家庭富足。貧窮或是富裕的機會,沒有誰能剝奪或是施予,但聰明的人總是財富有餘,而愚笨的人往往貧窮不足。所以姜太公被封在營丘時,本來那裏多是鹽鹼地,少有人煙,於是姜太公便鼓勵婦女去紡織刺繡,竭力提倡工藝技巧,又吩咐人們把魚類、海鹽販運到其他地區,結果別國的百姓和財物紛紛流入齊國,像錢串那樣絡繹不絕,像車輻那樣聚集齊國。所以,齊國能生產冠帶、衣履供天下所用,而東海、泰山之間的各路諸侯都整理好衣服去朝拜齊國。後來,齊國中道衰落,管仲重修姜太公的事業,設立了管理財政的九個官府,使得齊桓公得以稱霸,數次以霸主身份會合諸侯,匡正天下政治;而管仲本人也得到三歸台,雖然他的官位只是陪臣,卻比各諸侯還富有。自此後,齊國富強,一直延續到威王、宣王統治時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1.史記觀止本紀(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