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二十七餘緒(1)

31.二十七餘緒(1)

人們,我愛你們。你們要警惕啊!

——尤利烏斯·伏契克

1975年8月15日,正值日本投降30周年紀念日,日本相三木武夫第一次以“私人身份”參拜靖國神社。自那以後,日本歷屆相(池田勇人除外)都在靖國神社春秋兩次大祭時以個人名義前往參拜。20世紀80年代后,日本政府相及內閣成員都在8月15日所謂“終戰紀念日”這天參拜靖國神社。1985年8月15日,相中曾根康弘在出席政府召開的“全國戰沒者追悼會”后,竟帶領全體成員堂而皇之的“正式”參拜了靖國神社。1996年7月29日,日本相橋本龍太郎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參拜過靖國神社。日本現任相小泉純一郎分別於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和2004年1月1日四次參拜靖國神社,並表示將繼續進行參拜。為此,中日兩大鄰國已經將近5年沒有政府腦互訪。

靖國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精神支柱。它建於1869年(明治維新第二年),最初叫“東京招魂社”,1879年改稱為“靖國神社”。它把在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爭、其中多為對外侵略戰爭中死去的亡靈作為神來祭祀。

靖國神社大殿裏供奉着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歷次對外戰爭中246萬多名戰死者的牌位,其中大多是死於對外侵略戰爭的軍人和戰犯。1978年10月,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和兩千餘名乙級、丙級戰犯的牌位也被移進這個神社。一直以來,靖國神社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招魂所。每年8月15日,靖國神社成了日本軍國主義借屍還魂的場所,日本一些政要、議員紛紛以種種身份前來對軍國主義戰犯頂禮膜拜,一些右翼分子和舊軍人穿着日本二戰時期的軍服,配着軍刀,在靖國神社前招搖過市為軍國主義招魂吶喊,場面一派烏煙瘴氣。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人物,參拜靖國神社都是對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過的亞洲人民感的極大侮辱和褻瀆。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當政者如何認識和對待日本侵略歷史的重大原則問題,也是日本國內政治氛圍的晴雨表。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的遭到亞洲各受害國的一致反對,儘管各國抗議不斷,日本一些政要依然故我,成為阻礙各國和日本關係正常展的重要障礙。

遠東審判期間,麥克阿瑟出於冷戰需要,為了實現長期佔領日本的目標,放縱了一大批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乃至甲級戰犯。由於清算軍國主義不徹底,在日本政界和民間,軍國主義勢力始終陰魂不散。

遠東審判一結束,日本右翼勢力就猖狂地為東條英機等被處死的甲級戰犯鳴冤叫屈,試圖為其翻案。在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的眼裏,東條英機等戰犯是日本的“民族英雄”。1994年,在當時的日本相羽田孜的口中,東條英機還成了“一個正直而又穩重的人”。日本右翼勢力處心積慮地試圖為那些罪大惡極的戰犯招魂吶喊,建立各種場所為他們變相地“歌功頌德”。

1951年,前陸軍少將福島久作、津田耕重等人秘密制定保存執行東條英機等戰犯死刑的刑場“史跡”的計劃,要求把刑場遺址從監獄裏劃分出來,作為讓“國民自由參拜”的“聖地”,並請一流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修建石碑。這個計劃很快得到巢鴨監獄負責人川上悍同意,隨後修起了五座墳墓,並從1955年4月開始參拜。1980年6月17日,在刑場遺址建起高2米的石碑。其正面碑文為“祈求永久和平”,背面的文字是“市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東條英機……行刑於此”,“此地為歷史遺迹。為防止戰爭悲劇重演,特立此碑。”日本進步人士指出,這塊石碑名為“祈求和平”碑,實際是一塊地地道道的“戰犯紀念碑”。

1982年5月30日,在九州又興建了一座“大東亞戰爭陣亡者之碑”,它建在福岡中央區,高7。3米、重130噸,耗資6600萬日元,碑上刻着全面肯定日本動侵略戰爭的碑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遠東審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遠東審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1.二十七餘緒(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