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五晴空的陰霾(1)

14.五晴空的陰霾(1)

在柏林的馬恩廣場附近,有一座數百平方米的單層建築,寬敞的大廳里,僅有一尊由兩人組成的深褐色銅像,名字叫《母親與兒子》。一位年邁母親坐在石礅上,懷裏躺着在戰爭中犧牲的兒子。母親的右手托腮,像是擦拭滾落下來的淚水;左手托著兒子的右手,表露出“老年喪子”的無限悲切和哀痛,表露出對戰爭的憎恨與無奈。雕像在告訴人們,希特拉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光給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也使德國人民深受其害。飽嘗過戰爭苦難的人,最懂得什麼是殘酷無,恐怖毀滅,最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這座雕像的用意只有一個:渴望和平。表達了經歷兩次浩劫的人類渴望一個和平美好的新時代從此開始美好願望。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時,剛剛經歷的曠古浩劫的人們,期待着這次大戰的結束能夠為人類帶來永久的和平,為世界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各國政府紛紛順應人民的強烈和平要求,採取措施保障戰後的和平,因此,戰後初期,同盟各國的關係總體是友好和睦的。經歷了一百多年動蕩不安的中國人,更是希望抗戰的勝利能夠為中國帶來一個全新的局面,維護國內和平,共同建設強大國家。

然而,現實的世界往往不是人們的美好願望所能左右的,在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取得勝利的喜悅之中,國際間的明爭暗鬥已經為這勝利的喜悅抹上一絲陰影。中國在取得艱苦抗戰的勝利后,人民的和平期待也因為蔣介石想處心積慮的消滅**的用心暗布陰霾。

早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前,美蘇就已經預料到戰後雙方的對立。斯大林在參加雅爾塔會議時就說:“戰時,要保持團結並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這一點誰都清楚。艱難的工作在戰後,那時,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往往會使同盟國分裂。”

無論英美還是蘇聯,他們在考慮戰後世界的安排時,都是把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選擇與實現其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聯繫在一起的。而他們各自的國家利益,包括自身制度的鞏固和勢力範圍的設定,都與對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格格不入。無論是英美還是蘇聯,在自己軍隊往前推進的時候,就在當地扶持有利於自己的政權,並為了扶持更多有利於自己的政權而加緊奪取地盤。

隨着紅軍在歐洲的節節推進和蘇聯使東歐諸國**執掌政權的目標步步取得成功,斯大林逐漸形成了一種實力決定地盤的堅定信念,他明確表示:“這場戰爭和過去不同,誰佔領了地方,誰就在那裏建立起自己的制度。軍隊到哪裏,制度就建到哪裏,只能是這樣。”1944年2月,蘇聯在與波蘭流亡政府代表的接觸中,對其強烈的反蘇態度深為不滿。而英美堅決支持波蘭流亡政府,力圖使之成為戰後波蘭的合法政府,在英美支持下,波蘭流亡政府領導下的“國家軍”準備在蘇軍進入波蘭時搶先建立行政機關。因此,蘇聯迅速決定援助波蘭工人黨大量展“人民軍”,並隨蘇軍進入波蘭境內,宣佈支持波蘭人民代表會議組成的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波蘭行政機關。此舉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英美兩國政府的強烈反對。英美支持波蘭流亡政府動華沙起義,並要求蘇聯予以支持,為蘇聯拒絕。為此,英美和蘇聯之間生了自戰爭開始以來最激烈的爭執。

在英美和蘇聯圍繞波蘭問題激烈爭執的前後,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國1943年底和1944年初相繼出現了**領導下的政權組織。蘇聯紅軍大舉越過邊界攻入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及保加利亞等國后,積極扶持**領導的政權組織。引起了英美等國的不安,他們主張保持這些國家的流亡政府。雙方圍繞這些國家建立什麼樣的政權再次展開了激烈交鋒。最後,就這些國家政權建立問題,根據蘇聯已經取得優勢是現實,邱吉爾萬般無奈的主動提議:在這些國家中,英國和蘇聯達成妥協,戰後蘇聯可以取得對羅馬尼亞的控制權,在保加利亞也可佔有優勢,包括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也可以佔有相當的優勢,以此來換取斯大林承諾希臘為英美的勢力範圍。據此,雙方於1944年10月9日商定:羅馬尼亞蘇聯佔90%;希臘,英美佔90%;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各佔50%;保加利亞,蘇聯佔75%;英美佔25%。這就是所謂的“百分比協定”。英蘇兩國就這樣為羅馬尼亞、希臘等國人民決定了他們未來政府的命運,大國拿小國的利益做交易,就好像老太婆買菜一樣討價還價,最後確實不能一次交易,還來個百分比協定。這一協定無疑是對這個時期英美與蘇聯在歐洲軍力對比的一個清晰的寫照,也是當時兩大盟國之間矛盾鬥爭和妥協的產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遠東審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遠東審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五晴空的陰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