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建築雜錄(29)

29.建築雜錄(29)

中鎮廟雖非我們初時所屬意,來后倒覺得可以略略研究一下。據《山西古物古迹調查表》,謂廟之創建在隋開皇十四年,其實就形制上看來,恐最早不過元代。

殿身五間,周圍廊,重檐歇山頂。上檐施單抄單下昂五鋪作斗拱,下檐則僅單下昂。斗拱頗大,上下檐俱用補間鋪作一朵。昂嘴細長而直;耍頭前面微,而上部圓頭突起,至為奇特。

太原縣晉祠1

晉祠離太原僅五十里,汽車一點多鐘可達,歷來為出名的“名勝”,聞人名士由太原去遊覽的風氣自古盛行。我們在探訪古建的習慣中,多對“名勝”懷疑:因為最是“名勝”容易遭“重修”的大毀壞,原有建築故最難得保存!所以我們雖然知道晉祠離太原近在咫尺,且在太原至汾陽的公路上,我們亦未嘗預備去訪“勝”的。

直至赴汾的公共汽車上了一個小小山坡,繞着晉祠的背後過去時,忽然間我們才驚異的抓住車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側影,愛不忍釋。相信晉祠雖成“名勝”卻仍為“古迹”無疑。那樣魁偉的殿頂,雄大的斗拱,深遠的出檐,到汽車過了對面山坡時,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晉祠全部的佈置,則因有樹木看不清楚,但範圍不小,卻也是一望可知。

我們慚愧不應因其列為名勝而即定其不古,故相約一月後歸途至此下車,雖不能詳察或測量,至少亦得瀏覽攝影,略考其年代結構。

由汾回太原時我們在山西已過了月余的旅行生活,心力俱疲,遠帶着種種行李什物,諸多不便,但因那一角殿宇常在心目中,無論如何不肯失之交臂,所以到底停下來預備作半日的勾留,如果錯過那末后一趟公共汽車回太原的話,也只好聽天由命,晚上再設法露宿或住店!

在那種不便的形下,帶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拚命心理,我們下了那擠到水泄不通的公共汽車,在大堆行李中撿出我們的“粗重細軟”——由杏花村的酒罈子到峪道河邊的蘭芝種子——累累贅贅的,背着掮着,到車站裏安頓時,我們幾乎埋怨到晉祠的建築太像樣——如果花花簇簇的來個乾隆重建,我們這些麻煩不全省了么?

但是一進了晉祠大門,那一種說不出的美麗輝映的大花園,使我們驚喜愉悅,過於初時的期望。無以名之,只得叫它做花園。其實晉祠佈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

所謂唐槐周柏,雖不能斷其為原物,但枝幹奇偉,虯曲橫卧,煞是可觀。池水清碧,游魚閑逸,還有後山石級小徑樓觀石亭各種襯托。各殿雄壯,巍然其間,使初進園時的印象,感到俯仰堂皇,左右秀媚,無所不適。雖然再進去即見近代名流所增建的中西合壁的丑怪小亭子等等,夾雜其間。

聖母廟為晉祠中間最大的一組建築;除正殿外,尚有前面“飛梁”(即十字木橋),獻殿及金人台,牌樓等等,今分述如下:

正殿晉祠聖母廟大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幾成方形,在佈置上,至為奇特。殿身五間,副階周幣。但是前廊之深為兩間,內槽深三間,故前廊異常空敞,在我們尚屬初見。

斗拱的分配,至為疏朗。在殿之正面,每間用補間鋪作一朵,側面則僅梢間用補間鋪作。下檐斗拱五鋪作,單拱出兩跳;柱頭出雙下昂,補間出單杪單下昂。上檐斗拱六鋪作,單拱出三跳,柱頭出雙杪單下昂,補間出單杪雙下昂,第一跳偷心,但飾以翼形拱。但是在下昂的形式及用法上,這裏又是一種未曾得見的奇例。柱頭鋪作上極長大的昂嘴兩層,與地面完全平行,與柱成正角,下面平,上面斫,並未將昂嘴向下斜斫或斜插,亦不求其與補間鋪作的真下昂平行,完全真率的坦然放在那裏,誠然是大膽誠實的做法。在補間鋪作上,第一層昂昂尾向上挑起,第二層則將與令拱相交的耍頭加長斫成昂嘴形,並不與真昂平行的向外伸出。這種做法與正定龍興寺摩尼殿斗拱極相似,至於其豪放生動,似較之尤勝。在轉角鋪作上,各層昂及由昂均水平的伸出,由下面望去,頗呈高爽之象。山面除梢間外,均不用補間鋪作。斗拱彩畫與《營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裝”者極相似。雖屬後世重裝,當是古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林徽因經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林徽因經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9.建築雜錄(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