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十章京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8)
林秀貴重回京族學校並擔任校長職務后,在抓好常規教學管理的同時,本着弘揚京族優秀文化和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為了更充分體現教學工作中的京族特色,更好地傳承京族優秀文化,京族學校結合實際,增加竹杠舞、獨弦琴等具有京族特色的教學內容開設了越語課,舉辦了獨弦琴、京族歌舞、竹杠舞等興趣班,同時增加了學校的民族校史室。學校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接待過韓國、越南等學校的師生,宣傳了京族文化,結下國際友誼。林秀貴因此於2009年被評為防城港市優秀校長。他目前正在制定一個“京族文化傳承計劃”。這個計劃包括師資培訓、雙語教學、獨弦琴培訓、竹杠舞教學、編寫推廣鄉土教材、舉辦校園文化節等內容。在硬件方面,林秀貴還規劃建設民族文化宣傳長廊、京族雕塑、民族教育展示廳等,目的是讓孩子們走近京族文化,讓京族文化走進校園,營造一種傳承京族文化的氛圍。在校領導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京族學校成為傳承京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蘇海珍(1973。7——)女,其父蘇維光,京族著名詩人、作家,一生致力與挖掘、整理、創作京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其母阮成珍,京族有名的民間歌手。蘇海珍從小就受到家庭文化氣氛的熏陶。考入廣西藝術學校讀中專,主修獨弦琴專業。畢業后在欽州市歌舞團(原欽州地區北部灣歌舞團)工作,任獨奏演員。1990年起在全國各種音樂賽事中屢獲獎項,並多次參與國內外各種文化演出。曾先後師從王能、韋京宇等,並得到國內知名的獨弦琴權威何紹的點撥,傳授技巧;后又自費赴越南河內拜名師,先後師從河內國家歌舞團著名的獨弦琴手黃秀老師,以及河內音樂學院資深的獨弦琴演奏家清心老師。蘇海珍在京族獨弦琴的推廣宣傳工作中功不可沒,她出版的第一張第一張專輯《海韻魅影》,以海景風貌為主題,是中國第一張獨弦琴專輯。該專輯乍聽虛幻縹緲,了無邊際;細品平實自然,音律井然,優美的旋律將欣賞者帶進陽光、月夜、海灘的美妙神韻之中。除了宣傳推廣獨弦琴,蘇海珍還致力與獨弦琴技藝的傳授、京族原生態民歌的掘等事業。2010年4月,由蘇海珍、黎春玲、趙霞等組成的“京族哈妹組合”取得了第十四屆cctv青歌賽中團體賽決賽資格,並闖入了決賽。蘇海珍目前正在收集整理傳統的京族曲目,準備再出一張純粹京族風的獨弦琴彈唱光盤。她在傳承京族獨弦琴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獨弦琴的演奏聲音和京族歌曲廣泛傳播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欣賞到京族音樂。
唐曉媛(1987——),女,生於防城港市防城區,11歲開始師從獨弦琴演奏家何紹、王能,開始了獨弦琴的專業學習。13歲考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少年舞蹈班,15歲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17歲被選為“奧運寶貝”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文藝演出,2005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中國樂器表演專業。她於2006年參加“和諧中華——屆民族之花”選拔活動,成為“京族之花”並贏得全國總決賽才藝冠軍;2007年5月榮獲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全國青聯頒的第五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優秀獎”;2007年應邀參加挪威、尼泊爾“世界音樂節”。唐曉媛以其靚麗青春的形象、獨樹一幟的獨弦琴才藝,成了京族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京族的形象大使。她一次次彈起獨弦琴樂曲《藍色夢島》,把獨弦琴美妙的聲音傳向世界,讓世人認識了京族和京族文化。
蘇春,(1955——),男,澫尾島人,5歲的時就常聽京族民間琴師彈奏獨弦琴。11歲正式拜民間藝術家阮世和為師,十幾歲已經是村裡文藝隊的骨幹了。17歲時到北海讀中專,學習的正好是無線電專業。這對他日後改進獨弦琴的音功能給了很大幫助。中專畢業后,本來是要分配到北海,但蘇春毅然回到氵萬尾老家。1982年“分田到戶”后,蘇春搞過科技種田,販賣過漁排材料、磚瓦、石灰,承包車隊跑過運輸,批過海鮮;1990年大開邊貿后,他做起了煤炭生意,開辦了竹木漁船製造廠,每年生產300多條小型竹木船,是京族三島最大的船廠。是京族三島帶領群眾家致富的領頭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