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十二章山莊裏的背影(6)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四日,一個英國使團來到避暑山莊,乾隆以盛宴歡迎,還在山莊的萬樹園內以大型歌舞和焰火晚會招待,避暑山莊一片熱鬧。***英方的目的是希望乾隆同意他們派使臣常駐北京,在北京設立洋行,希望中國開放貿易口岸,在廣州附近撥一些地方讓英商居住,又希望英國貨物在廣州至澳門的內河流通時能獲免稅和減稅的優惠。本來,這是可以談判的事,但對於居住在避暑山莊,一生喜歡用武力炫耀華夏威儀的乾隆來說,卻不存在任何談判的可能。
他給英國國王寫了信,信的標題是《賜英吉利國王敕書》。信內對一切要求全部拒絕,說“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從無外人等在北京城開設貨行之事”,“此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
至今有人認為這幾句話充滿了愛國主義的凜然大義,與以後清廷簽訂的賣國條約不可同日而語。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
本來康熙早在一六八四年就已開放海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分設四個海關歡迎外商來貿易。過了七十多年,乾隆反而關閉其他海關只許外商在廣州貿易。外商在廣州也有許多可笑的限制,例如,不準學說中國話、買中國書,不許坐轎,更不許把婦女帶來,等等。我們閉目就能想像清廷對外國人的這些限制是出於何種心理規定出來的。
康熙向傳教士學西方自然科學,關係不錯,而乾隆卻把天主教給禁了。
乾隆在避暑山莊訓斥外國帝王的朗聲辭,在歷史老人聽來,不太順耳了。這座園林已摻雜進某種凶兆。
四
我在山莊松雲峽乾隆詩碑的西側,讀到了他兒子嘉慶寫的一詩。嘉慶即位后經過這裏,看到父親那些得意揚揚的詩作后不禁長嘆一聲:父親的詩真是深奧,而我這個做兒子的卻實在覺得肩上的擔子太重了!(“瞻題蘊精奧,守位重仔肩。”)
嘉慶一生都在面對內憂外患,最後不明不白地死在避暑山莊。
道光皇帝繼嘉慶之位時已近四十歲,沒有什麼才能,只知艱苦樸素,穿的褲子還打過補丁。這對一國元來說可不是什麼佳話。朝中大臣競相模仿,穿了破舊衣服上朝,一眼看去,這個朝廷已經沒有多少氣數了。
父親死在避暑山莊,畏怯的道光也就不願意去那裏了,讓它空關了幾十年。他有時想想也該像祖宗一樣去打一次獵,打聽能不能不經過避暑山莊就可以到“木蘭圍場”,回答說沒有別的道路,他也就不去打獵了。像他這麼個可憐巴巴的皇帝,似乎本來就與山莊和打獵沒有緣分;鴉片戰爭已經爆,他憂愁的目光只能一直注視着南方。
避暑山莊一直關到一八六〇年九月,突然接到命令,咸豐皇帝要來,趕快打掃。咸豐這次來時帶的銀兩特別多,原來是來逃難的,英法聯軍正威脅着北京。咸豐這一來就不走了,東走走西看看,慶幸祖輩留下這麼個好地方讓他躲避。他在這裏又批准了好幾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但簽約后還是不走,直到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死在這兒,差不多住了近一年。
咸豐一死,避暑山莊熱鬧了好些天,各種政治勢力圍着遺體進行着明明暗暗的較量。一場被歷史學家稱之為“辛酉政變”的行動方案在山莊的幾間屋子裏制定。然後,咸豐的靈柩向北京起運了,剛繼位的小皇帝也出了,浩浩蕩蕩。避暑山莊的大門,又一次緊緊地關住了。而在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中間,很快站出來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女子,她將統治中國數十年。
她就是慈禧,離開了山莊后再也沒有回來。不久她又下了一道命令,說熱河避暑山莊已經幾十年不用,殿亭各宮多已傾圮,只是咸豐皇帝去時稍稍修治了一下,現在咸豐已逝,眾人已走,“所有熱河一切工程,着即停止”。
這個命令,與康熙不修長城的諭旨前後輝映。康熙的“長城”也終於傾塌了,荒草凄迷,暮鴉迴翔,舊牆斑駁,霉苔處處,而大門卻緊緊地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