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篇1750年的中國(1)

1.開篇1750年的中國(1)

1750年冬春之際,北京城寒氣逼人,冰雪遮蓋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正陽門外一繁華的大柵欄商業區路人稀少,喧囂盡失。正陽門內的皇宮裏,則是別樣景緻,融融的暖意讓居住在這裏的人們忽略了戶外的嚴寒。勤勉的皇帝一如既往地在為帝國操勞着,定期上朝聽政、召集群臣議事、閱覽上呈的奏摺、頒佈軍務政務詔書,繁忙而紋理不亂。

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在\"中國\"條目中對中華民族大大地恭維了一番\"中國民族,其歷史之悠久、文化、藝術、智慧、政治的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大清帝國自乾隆皇帝以下,此時正陶醉在泱泱大國的美夢之中。帝國巨舟茫然地飄蕩在平靜如鏡的海面上,舵手飄飄欲仙,對海底暗礁以及遠處正在形成的風暴渾然不知。

公元1750年,愛新覺羅·弘曆坐上大清帝國的龍床、成為萬民景仰的乾隆皇帝已經十五年了。依明清兩代計年之法,這一年為乾隆十五年。

這一年的冬春之際,北京城寒氣逼人,冰雪遮蓋着大大小小的河流。

正陽門外一向繁華的大柵欄商業區路人稀少,喧囂盡失。正陽門內的皇宮裏,則是別樣景緻,融融的暖意讓居住在這裏面的人們忽略了戶外的嚴寒。勤勉的皇帝一如既往地在為帝國操勞着,定期上朝聽政、召集群臣議事、閱覽上呈的奏摺、頒佈軍務政務詔書,繁忙而紋理不亂。時下域內歌舞昇平,頌歌四起,雖然西北地區時有動蕩,然而以帝國之遼闊,這些災患自然不可避免,況且,此等小災小患於帝國的太平並無大礙。各地不斷有報喜和讚頌的奏章呈上,皇帝常常喜不自禁。這年春天到來的時候,細心乾隆皇帝。

的太監在侍候起居時現,皇帝的龍體微微地福了。

日子過得如此舒坦,不是沒有緣故。兩百多年以後,一個名叫貝羅克的外國人作了兩個\"天才的計算\",為皇帝的快樂找到了充分理由。第一個計算說:1750年,清帝國的工業產量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所佔的比例為32。8%,比整個歐洲高出近10個百分點;九十年後(1840年)用鋼鐵船艦撞開帝國大門、讓帝國政府和臣民吃盡苦頭的英國,同期的工業產量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所佔的比例,只不過可憐巴巴的1。9%。如果考慮人口的因素,就可以用第二個計算來說明:1750年,清帝國和英國的人均工業化水平大致相當;假設1900年英國的人均工業化水平為100,那麼,1750年英國的人均工業化水平為8,1750年清帝國的人均工業化水平也為8。

\"天才的計算\"是保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的用語。下面引用的數據也出自該書。

乾隆皇帝和他的文武百官們當然無法知道這樣精確的數據,但這無關宏旨。快樂並不由漂亮的數據帶來,帝國的輝煌才是皇帝\"龍顏大悅\"的資本。

煩心的事不是沒有。最近三年米價\"連歲遞增,有漲無落\"。令皇帝困惑不解的是,以往都是因為天災糧食減產而造成米價上漲,而這幾年裏,即使是糧食豐收了米價還照樣上漲。英明的皇帝當然不認為這是一件小事,並對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他多次召集戶部主管官員以及相關的高級幕僚商討米價的問題,並降旨各省督撫,命他們陳奏米價持續上漲的原因及應對的策略。但這些論議並沒有取得令人興奮的結果,最後,他們只好認同了康、雍兩代的解釋——米價的上漲是由人口的增加造成的。到1750年,高層關於米價的論議便不了了之。

遠離北京的廣州,洋人的商船開進了黃埔港,洋貨源源不斷地運來。1750年一年之內,從歐洲各地運到黃埔碼頭的貨物超過2350噸。遺憾的是,大清帝國的廣大臣民對洋人們運來的鉛、錫、銅、鐵、毛呢、棉花這些洋玩意並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黃金白銀。洋商們倒也爽快,他們接着又運來了大量的金銀,以換取在歐洲市場走俏的茶葉、絲綢和瓷器。大量白銀嘩嘩地流入,讓清帝國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心花怒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750-1950的中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1750-1950的中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開篇1750年的中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