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當儒商(1)
※重義而不輕利,暗合商道
胡雪岩從一個市井布衣而風雲際會,成為清代絕無僅有的穿黃馬褂、紫禁城騎馬的紅頂商人,雖不乏投機鑽營之舉,我們卻不應以\"無商不奸\"的觀念來衡量他。***相反,胡雪岩是一個為人忠厚、人通達、眼光敏銳、手腕圓活的奇商,富有人味和豪俠之氣,在為人之道、經商之道方面,胡雪岩在重利的同時不忘義氣,抓住了經商的本質,符合經商之大道。
胡雪岩曾表白:說到我的志向與眾不同,我喜歡錢多,越多越好。不過我有了錢,不是拿銀票糊牆壁。我有了錢要用出去!世界上頂頂痛快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窮途末路,幾乎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剛好遇到我身上有錢!!豪爽地灑下千金。在他剛涉世之初,即甘冒被解僱的風險,慷慨資助素昧平生、窮困失意的王有齡北上捐官,使王從此青雲得志,此舉並非出於功利的目的,為自己日後尋求靠山,而是自身察賦的天然流露。王有齡凱旋歸來,要報答和擢拔胡雪岩時,他本可因為得志,對舊主人反唇相稽,以報當初被誤解和辭退的怨忿:但他卻寧願委屈自己,小心回護別人。胡雪岩自謙是以商場經驗運用於官場。出身寒微、缺乏商場實踐的他,應是先以江湖經驗比附於商場。他對於官場、商場和人生的悟道,更多源於對江湖義氣的崇尚和理解,對人物禮的揣摸和把握。
義氣是胡雪岩性格的主道成分,也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他因其慷慨為義的氣質和稟賦,受到漕幫、沙船幫頭領們的信任、尊崇並引為至交。如果說胡雪岩在政客文人的中間還常常附庸風雅,故藏其拙,感時有隔膜的話,在江湖上卻如魚得水,心靈的溝通毫無障礙,因而在買漕米、運軍糧、押槍枝等他一生中幾樁重大的傳奇事件上,這些幫會領袖能夠捐棄前嫌和對朝廷的不滿,甚至違背幫會恪守的道義,給以胡雪岩無私的援助,說到底,這是對胡雪岩江湖義氣的認同,和被其人格力量所感化。胡雪岩與人交往,常常將心比心,由己推人,攻心為上,加上四海廣交,手面大方,且因人而異,投其所好;好財者饋以財帛,好色者贈以美妾,為義者激以義氣,富有者贈以\"面子\",對他來說,似乎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收服不了的對手,結交不到的朋友。即使像嵇鶴齡那樣一個懷才不過、剛直不阿、軟硬不吃的人,胡雪岩也能對症下藥,動之以,喻之以義,曉之以理,而又不失衷心仁厚。嵇雖知胡雪岩是刻意籠絡,他這種籠絡卻讓人感到是自內心的眷顧,因而無法拒絕,甘願為其奔赴危難。胡雪岩做事每每出入意料而又合合理。正如漕幫老前輩俞三婆婆評價胡雪岩是\"又忠厚又狠的角色\",\"忠厚是本性,狠是手段。\"我們且看他忠厚的一面:借給王有齡的捐官費,本可隱而不報,萬事大吉,他卻如實相告,遭致解僱而無悔;羅尚全慕名登門存巨款,聲稱不計利息,不要收據,胡雪岩不僅為其周密安排;羅遇難后,在毫無憑據的況下,連本帶息付於羅的鄉黨。
義氣,是胡雪岩悟透世故、參透人生、駕馭世人的一帖應世良藥,也使胡雪岩在江湖和官商兩道廣結善緣,左右逢源,帶來如日中天的名聲和達於鼎盛的事業。但也正是他的義氣,為他的最終失敗種下了禍根。胡雪岩出身底層,又身逢亂世,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僅靠精明和眼光是不夠的。他對中國商人的地位、處境和前途有着冷靜的分析,尤其是對中外政府對待商人截然下同的態度有着透徹的了解;洋人重商,\"做生意人是第一等人\",因而處處受到尊敬:中國商人沒地位,只能屈居於士農工商\"之末,並蒙受\"無商不奸\"之惡名;洋人官商一體,官府為商人排憂解難,甚至用軍艦為其助威:中國則是官下恤商,重利盤剝,更不會保護商人利益。
因此他作出了明智的選擇:依靠官府。只有巴結官府,謀取官位,官商一體,利益與共,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他不計眼前小利之得失,投資於那些貪官污吏,以此尋求靠山和支持。幫官府的忙就是幫自己的忙,因為一日一天下大安,朝廷會對有功之人予以報答,那時\"做生意處處方便\",\"名至而實歸\"。胡雪岩把這叫做\"眼光看到天下\"。胡雪岩這位具有第一等眼光、第一等頭腦、第一等手段的商人,在清末亂世這樣一個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官場**、矛盾尖銳的環境中,一方面為爭取政治穩定而為官場默契合作,不遺餘力為之賣命效勞;一方面他把亂世當做絕好機會,投機鑽營,拉攏收買,精細謀划,大國難財。胡雪岩用精神物質雙重手段,先後同王有齡、左宗棠,以及何桂清、黃宗漢等大大小小的官吏們拉上關係,與其說是投靠巴結,不如說是把官府政客玩弄於股掌之中。這種腐朽沒落的政商關係,是胡雪岩成功的奧秘所在。但是,在國家衰敗、主權難保、官場黑暗的況下,胡雪岩企圖以投靠大員、賄賂籠絡、趨炎附勢的手段換取事業的展,無異於與狼共舞、飲鳩止渴。統治者慾壑難填,賄賂只會更加刺激其物慾的膨脹,加速封建政體腐化、衰亡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