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節 烹調前的原料處理
在烹調前要做好各種原料的處理,這樣在配菜時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加食用價值。
(一)刀工
刀工就是根據烹調和食用的要求,運用不同的刀法,將經過初加工的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狀的操作過程。如將較大的原料加工成小型的片、絲、丁、條、塊等。
刀法分為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和混合刀法四種。
1.塊的加工
常用的刀法有直刀法中的切、剁、砍等。常見塊狀原料的加工形狀有菱形塊、方塊、長方塊、劈柴塊、排骨塊、滾刀塊等。
2.片的加工
常用的刀法有直刀法中的直切、推切、拉切、鋸切;斜刀法中的正刀片、反刀片;平刀法中的直片、推拉片。
常見的片狀加工有菱形片、月牙片、柳葉片、夾刀片、指甲片、抹刀片等。
3.絲的加工
可分為頭粗絲、粗絲、細絲。頭粗絲指長度為5cm、粗細為0.4cm的絲,適用於魚肉絲的加工;粗絲指長度為5cm、粗細為0.3cm的絲,適用於裏脊的加工;細絲指長度為5cm、粗細為0.2cm的絲,適用於雞脯肉的加工。
絲狀原料的加工方法是先將原料順絲(順着纖維)切成薄片,然後將薄片整齊地碼成瓦菱形,順刀切成絲狀。
4.條的加工
常見條狀原料的加工有長方條、象牙條。先將原料切成5cm長的段,然後切成0.5cm厚的片,再順其長度切成0.5cm寬的條。
5.丁的加工
常見的有大方丁和小方丁。大方丁是先將整形后的原料切成約1.2cm厚的片,然後順其長度切成1.2cm寬的長條,將長條刀切或剁成1.2cm3的丁狀。小方丁為0.8cm3。
6.末的加工
末狀原料加工時,先將整形后的原料切成絲,然後頂刀切成小丁狀,再用剁的刀法將原料剁碎。
(二)配菜技術
配菜是指把加工成形的原料加以適當搭配,使其經烹制加熱變為一份完整的菜肴,或直接搭配成可食用菜肴。
配菜的基本要求:
1要了解烹調原料的市場供應和庫存況,及時選用時令海鮮和時令蔬菜,保證菜肴的合理搭配。對於庫存烹調原料要先進先用,後進後用。
2要了解其品種、規格、組織結構、部位特徵、化學成分、營養價值、品質鑒定和加工方法等。
3生料、熟料或動、植物性原料要合理分放,以免混亂。
4配菜應當有藝術的創造性,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潮流,符合時代競爭的需要。
5同時要注意的是器皿的清潔,要避免烹調原料被污染,降低食用價值。
(三)初步熱處理
原料在正式烹調之前,在初加工和切配后往往要進行初步熱處理。初步熱處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焯水
焯水分冷水下鍋焯水和沸水下鍋焯水兩種。
1冷水下鍋焯水:是將原料與冷水同時入鍋燒煮,水沸后略煮一下,撈出。這種方法適用於煮體積較大的根莖類蔬菜,如蘿蔔、土豆等。冷水焯水處理能除去原料中的苦、澀等異味。冷水焯水還適用於動物的臟腑,這些原料,如沸水下鍋,原料表面會因突然受熱而繃緊,內部的血污和異味則不易排出或揮,所以必須用冷水下鍋處理。
2沸水下鍋焯水:是將原料投入沸水中略燙片刻,立即撈出備用。這種方法適用於體積較小、質嫩,燙后又要保持其質地脆嫩、色澤鮮艷的植物性原料,如菠菜、油菜、芹菜等。沸水焯水還適用於雞、鴨等體小質嫩的動物性原料。
2.過油
過油是在正式烹調之前,把經加工處理的原料放入油鍋中,在油中加熱。過油適合於動物性烹調原料,特別是質地較為細嫩的原料,也適合於澱粉或水分含量較大的植物性原料。
過油分為滑油和炸油兩種。
1滑油:指把原料放入低溫油中加熱,如肉絲、肉片等。質地較嫩的植物性原料,如胡蘿蔔丁、青椒絲、荷蘭豆等也適用。
2炸油:也稱走油,指在高溫油中將原料加熱備用。適用於形體較大、質地較嫩的動物性原料,如雞大腿、魚塊、肉塊、鵪鶉、鴿子等;也適用於形體較大、質地較老的植物性烹調原料,如土豆塊、山藥塊、扁豆等。
3.汽蒸
汽蒸是把經加工處理的烹調原料放入蒸鍋或蒸箱中,用蒸汽加熱備用,適合於體形要求,完整、口味要求純正,質地不同的動物性原料。汽蒸分為干蒸和濕蒸。
干蒸時放入的湯汁較少,適用於體形較大、質地較嫩的動物性原料;濕蒸時放入的湯汁較多,適用於形體較小、質地老嫩皆可的動物性原料。
4.上色
上色又叫走紅,是將原料投入各種有色調味汁中加熱,或將其表面塗上某些調味品,油炸使原料上色的過程。
上色分滷汁上色、過油上色和煙熏上色三種。
1滷汁上色:將原料放入鍋內加入鮮湯、香料、料酒、糖色或醬油等,用小火加熱成菜肴所需要的色澤。一般適用於雞、鴨、鵝、豬肉、肘子等;還可用於製作燒蒸類菜肴,如紅燒全雞、九轉大腸等。
2過油上色:在原料表面塗上料酒或飴糖、醬油、面醬等,放入油鍋中炸制上色。
3煙熏(或烤制)上色:在高溫加熱時,使顏色滲入原料的外皮,使其着色,再塗抹蜂蜜、飴糖等添色劑,經高溫烘烤使外皮變為焦糖色或棕紅色。
(四)掛糊、上漿
掛糊、上漿是烹調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這兩項技法可以增加菜肴的營養,同時豐富其色澤,對菜肴有裝飾性作用。
1.掛糊
糊的種類比較多,經常用的有:
1蛋清糊:配料為蛋清、澱粉。先將蛋清打散,放入澱粉和勻即可,主要用於炸、滑熘、滑炒等。
2蛋粉糊:以雞蛋加澱粉製成,多用於炸、熘等菜肴。
3蛋泡糊:以蛋清為主料,用力抽打成泡沫,再加澱粉拌和而成,多用於松炸菜肴。
2.上漿
上漿的製法基本與掛糊類似,只是用水稍多。
1拌濕粉:是為汆湯、川湯及小部分肉類拉油所用。
2配濕粉:以一斤澱粉、半斤水調好,再用清水浸過面即可使用。
3上粉:是在原料外層拍上干澱粉或麵包渣兒。
(五)制湯
制湯在烹調技術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飲食行業有句俗話:唱戲的腔,廚師的湯。烹調中,湯是製作菜肴時不可缺少的鮮味劑。用湯得當,可以增加菜肴的口味,更加突出菜肴的風味特點。
湯的種類很多,製作方法不同,檔次也不同。
1按烹調原料的品種分為牛肉湯、豬肉湯、鴨湯、魚湯、海鮮湯、混合湯、素湯等。
2按湯汁的清澈程度可分為清湯、毛湯、白湯。
3按湯的品質檔次可分為普通湯、高級湯(上湯、頂湯、高湯)。
1.製作方法
煮湯:制湯的基本方法。將原料放入足量水中,先用大火燒開,撇盡浮沫,再改用小火長時間煮。煮湯是做高級清湯的基礎,用煮湯方法製得的湯稱為毛湯。
翻湯:使用中到大火,使原料在翻滾的足量水中長時間加熱,形成乳白色、濃稠的湯。用翻湯方法製得的湯稱為白湯。
清湯:也稱吊湯,是在煮湯所得的基礎湯汁中,加入適量的富含蛋白質、低脂肪及形體細小的原料,然後清除湯中的渣滓而製成的湯。
2.普通白湯的製作
原料:清水20kg,豬肘骨2kg,豬肘子2kg,白鬍椒粒5g,豬排骨2kg,蔥、姜、料酒適量。
方法:將原料下開水鍋中焯水,撈出清洗乾淨后,與蔥、姜、白鬍椒粒、料酒一起放入冷水鍋中,用大火燒煮至沸,撇盡湯中浮沫,改用中火保持湯汁翻滾,加蓋后持續加熱2小時,至湯色潔白、湯汁濃稠下火,過濾湯渣,即成普通白湯。
3.高級清湯的製作
原料:清水20kg,乾貝25g,豬肘子1kg,白鬍椒粒5g,老母雞2kg,蔥、姜、料酒適量。
方法:先將豬肘子、老母雞下開水鍋進行初步焯水,將水燒開,撇盡浮沫,再改用中火保持湯汁翻滾,加蓋后持續加熱4小時,至湯色淡黃、湯汁濃稠,將鍋離火,過濾湯渣,即成高級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