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8)

8.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8)

流亡政權剛建立,外臨強敵,內部卻開始爭權奪利,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分化了本已非常孱弱的力量。***時楊淑妃的弟弟楊亮節居中掌權,秀王趙與檡(zh6i)以趙氏宗親的身份對楊亮'市的所作所為多所諫止,遭到楊亮節的忌恨。楊亮節遂把趙與檡派往浙東。朝臣有人秀王忠孝兩全,應該留下來輔佐朝廷。楊亮節聽后更為憂慮,擔心自己地位難保,驅逐趙與檡的心意更加堅決。趙與檡後來在處州與元軍交戰,被俘不屈而死。宰相陳宜中此時又使出自己擅長的黨同伐異手段,排斥異己,指使官將陸秀失彈劾出朝廷。在小朝廷立足未穩的時刻,陳宜中的這種行為引起眾人的普遍不滿,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現在是什麼時候?還動不動就以台諫論人!\"陳宜中害怕手中握兵的張世傑,無奈之下,將陸秀夫召回。

南宋雖然已經投降元朝,但還有許多地區依然掌握在宋室遺民的手中。福建、兩廣大片地區仍處在流亡小朝廷的控制之下,李庭芝堅守的淮東、淮西地區也進行着拉鋸戰。後來在元軍的進攻下,淮東、淮西等地相繼失陷,李庭芝戰死。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陸秀夫陸秀夫,南宋抗元名臣。字君實,楚州鹽城長建里(今屬江蘇建湖)人。寶佑進士。初為李庭芝幕僚,後任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后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星為帝。星死,又擁趙昺,奉帝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為元軍所敗,

負帝投海而亡。有((陸忠烈公遺集》傳世。十一月,元軍逼近福州,此時小朝廷還有正規軍17萬,民兵30萬,淮兵萬人,擁有的兵力遠比元軍要多,完全可以與之一較高下。但由於朝政由陳宜中、張世傑二人主持,陳宜中一直就是一個膽小鬼,張世傑也\"惟務遠遁\",因此小朝廷在福州立足未穩,就又開始了逃亡。

十一月十五日,元軍進逼,又破建寧府、邵武軍,陳宜中、張世傑等人不得不奉幼帝及衛王與楊太妃登舟逃跑。當時,宋方有軍人17萬,民兵30萬,還有從兩淮戰場撤退下來的殘兵1萬多,共近50萬人馬,乘戰船從海上撤退。半路,宋船與元軍水師相遇,由於當時大霧,又值傍晚,元軍竟然沒有現浩浩蕩蕩撤退的宋軍海船。南宋這隻殘軍,終於暫時逃過一次大劫。離開福州之後,小朝廷失去了最後一個根據地,此後只能四處流亡。海上行朝

端宗一行建立海上行朝,輾轉泉州、潮州、惠州等地。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春,來到雷州附近。逃亡途中,宰相陳宜中借口聯絡占城,一去不返,第三次充當了可恥的逃兵。端宗由於在逃亡途中受到颶風驚嚇,驚恐成疾,4月15日病死,年僅11歲。端宗死後,群龍無,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離析,陸秀夫慷慨激昂,振作士氣:\"諸君為何散去?度宗一子還在,他怎麼辦昵?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復興的,何況如今還有上萬將士,只要老天不絕趙氏,難道不能靠此再造一個國家嗎?\"眾臣便又擁立年方7歲的趙昺為帝,由楊太后垂簾聽政,改元祥興。

元軍步步為營,小朝廷已陷入三面包圍之下。在元軍的猛攻之下,雷州失守,小朝廷形勢危急。張世傑數次派軍想奪回雷州,但都沒有成功,於是將流亡政權遷至崖山。崖山位於今廣東省新會市南,與西面的湯瓶山對峙如門,稱為崖門,寬僅里許,形成天然港口,內可藏舟。\"每大風南起,水從海外排闥而入,怒濤奔突,浪涌如山\",而\"崖山東西對峙,其北水淺\",實際上是舟師屯結的險地。張世傑人雖然忠勇,但確實沒有什麼軍事才略,\"以為天險可守,既可乘潮而戰,又可順潮而出\"。崖山的這種地理特點,後來被元軍利用,導致宋軍大敗。

小朝廷到達崖山時,尚有正規軍和民兵20萬人,而進攻的元軍只有數萬,僅就兵力而,雙方相差懸殊,且元軍不善水戰,宋軍無疑在這方面佔有優勢。但張世傑已經對前途不抱希望,放棄了對崖門入海口的控制,把千餘艘戰船背山面海,用大索連接,四面圍起樓柵,結成水寨方陣。此前宋軍被阿術縱火燒船而遭慘敗,張世傑汲取教訓,命人在戰艦外皆塗滿厚厚一層濕泥,又\"縛長木以拒火\"。趙昺的御船居於陣中,打算在此死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兩宋大家族的登場與謝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兩宋大家族的登場與謝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