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薩滿教的神靈崇拜(1)
薩滿教產生於人類社會遠古時代的野蠻時期,即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那時,不僅社會的生產力非常低下,人們過着採集、漁獵的洞穴生活,而且那時的自然條件也非常惡劣,天災**時常生。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強烈的求生欲和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對於外界和內在的種種威脅,人們自然會產生恐懼感和祈求感。這種寄託、依賴又恐懼的心態,長期以來控制着遠古人們的心理,使他們總感到一種力量或是什麼神秘的靈物在制約着他們。於是,遠古的通古斯人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繫起來,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即萬物有靈。他們認為自然萬物——山川、河流、樹木、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飛禽走獸等都和自身一樣有靈,所以賦予它們神秘的超自然人格,於是相繼出現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由三種崇拜衍生出來的神偶崇拜。
(一)自然崇拜
在原始人的繁榮、龐大的神靈世界裏,先得到幻化並崇拜的應是與他們生活直接生密切關係的環境,從而產生了薩滿教的自然崇拜。
先民們信奉萬物有靈,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成為薩滿教神壇上所祭祀的神靈。崇拜範圍包括天地日月、山石湖海、風雨雷電、鷹熊蛇狼,囊括了自然界的一切生靈和天氣變遷。原始人認為這些自然存在現象表現出生命、意志、感、靈性和奇特能力,會對人的生存及命運產生各種影響,因此對之敬拜和求告,希望獲其消災降福和佑護。自然崇拜與人的社會存在有着密切關係,人類原始部落群體因其生活環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對象及活動形式,一般都崇拜對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區的社會生產與生活影響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並且具有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等地域及氣候特色,反映出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豐產富足的實際需要。
譬如說我國東北地區的長白山是滿族先民長期以來生息展之地,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聖山、寶山、沖山。滿族先人認為,長白山不僅為他們提供生活必需品,如人蔘、貂皮和食物,而且又是他們的祖先神,尤其是薩滿神都在此山上修鍊成神,並保護滿族吉祥、平安健康。所以,長白山受滿族各個姓氏崇拜並祭祀為神山。
在所有的自然崇拜中,以動物崇拜與植物崇拜最為多樣,最為達。
在漁獵經濟時期,人與動物的關係非常密切,大至虎豹黑熊,小至禽鳥魚蟲,都是氏族成員的生活之源,其肉可食,其皮可制衣。至今,赫哲族的魚皮衣仍屬民間手工藝一絕。
有些動物對人類為患為害的同時,又對人類的繁衍生息有着巨大的價值,這種既恐懼又希冀的感便以集體無意識的形式沉澱在動物崇拜中。比如說對熊的崇拜,它天生神力,龐大兇殘,喜歡向人進攻,很難獵獲,一旦獵到,肉可食,皮可衣,對氏族集體則是一大功。於是人們對它產生了極為複雜的思想感。鄂倫春族所奉行的“古落一仁”儀式充分證明,人們是那麼膜拜熊,不僅歌頌熊還祈求熊。人們帶着萬分恐懼的心理求熊不要危害人。他們食熊前要討好熊,要舉行複雜、煩瑣的喪禮,並希望子孫跟熊一樣威猛。這不過是人們為了吃熊找出的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食熊才是維繫生命的最現實的手段。無論他們如何崇拜熊,絕對做不到棄而不食。鄂溫克族有跟鄂倫春族相同的熊祭風俗,他們在獵熊食熊時,均須舉行相應的儀式,並有複雜的禁忌。如熊死,須說“睡覺了”,殺熊的刀子叫做“刻爾根基”(意為鈍刀)。認為熊的大腦、眼珠、心、肺、肝和食道,都是真靈魂寄居之所,禁忌食用。葬熊時,人須佯裝哭泣,致哀禱告等等。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無論動物在崇拜體系中多麼尊崇,但是人類的生存總是第一位的。
植物崇拜一般比動物神話產生得晚,數量也相對較少,因為植物大部分對人有用,威脅不像凶禽猛獸那麼大。薩滿教對大樹的崇拜便很普遍。例如錫伯族把年代久遠的大樹看做神樹,尤其對孤獨生長的大樹更視為保護神。有一則傳說:因鬧蝗蟲,天地昏暗,莊稼被毀,突然,聳立的大樹樹葉變成了無數的“坎肩兒鳥”,把蝗蟲消滅得精光后,仍回到樹上變成葉子。錫伯族人從此每逢五月初五,即祭神樹,“坎肩兒鳥”則為神鳥。樹葉和鳥互變,保護了人的生命之本——糧食。祖先們都不約而同地把巨樹當做神樹,認為誰要傷害了神樹,就會受到懲罰。密林高聳,本身即很神秘,能誘人們種種遐想。人們有時認為樹能通天,有時認為樹能變形,有時認為樹所覆蓋的範圍便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所以,他們對大樹不是一般的植物崇拜,有的也包含了圖騰的性質。柯爾克孜族便相信孤樹是聖物,從來不砍伐,連掉在地上的樹枝都不能隨意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