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趁火打劫(2)
第9章趁火打劫(2)
正在這時,一位獸醫帶給哈默一個好消息:據他診斷,“埃里克王子”患上了陽萎病,但只是心理上的,完全可以利用其精液進行人工授精。這個消息讓哈默心花怒放,他立即打電話給奧布萊恩:“萊斯,老朋友,把你的王子賣給我怎麼樣?”“我很樂意這樣做。”奧布萊恩的回答出奇的爽快。“那好,你打算開什麼價?”“10萬元。”奧布萊恩給了哈默重重一棒。他不由大吼起來:“你瘋了嗎?我剛聽說這頭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也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交配過了。”“那你為什麼還要買呢?”對方也不甘示弱。“我知道你想幹什麼。大學裏已經派人來講過,‘埃里克王子’還可以做人工授精的種牛呢。”看到奧布萊恩已經洞察出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氣餒了。他當即用很委婉的語氣和對方討價還價:“我也只是碰碰運氣而已。誰也不能證明它是不是真能生育,不是嗎?這樣吧,‘埃里克王子’已經為您服務這麼久了,我一分錢不少,照你買來的原價給你,怎麼樣?”“10萬元!一分都不能少。”奧布萊恩絲毫不讓步。情急之下,哈默只好咬咬牙,把價錢加高1倍多:“這樣吧,我們折衷一下,我出7.5萬元,不過您得讓我做次試驗。”奧布萊恩稍微沉吟了一會,接著說:“好吧,你來吧!”哈默帶着獸醫去了,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他掏出7.5萬元的支票交給奧布萊恩。奧布萊恩接過支票看了看,又把它還給哈默:“錢不夠。”“怎麼?不是講好7.5萬元的嗎?”“不,我沒有同意7.5萬元成交,我只是同意你到這裏來做試驗。”哈默生氣至極,轉身就走。奧布萊恩在背後得意地笑出聲來。
第二年12月份,最負盛名的芝加哥國際牲畜展覽會開幕了。此時的哈默,儘管在養牛界已經很有名氣,但遺憾的是,他的牛從未得過芝加哥展覽會的世界冠軍。這次,哈默帶了一頭“埃里克王子”的後裔母牛來參展,還是牛犢時,他就以5000元的高價把它買了回來,同時還聘請了一些技術精湛的專家來飼養。哈默胸有成竹,養牛界的許多同行也認為冠軍非它莫屬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頭母牛隻得了亞軍,而冠軍被“埃里克王子”的另一個後裔搶走了!哈默備受打擊,於是回到賓館,他再次撥通奧布萊恩的電話:“萊斯,我願意出你要的10萬元。”最後,這筆生意還是以比奧布萊恩當初買入價高6.49萬元的價格成交了。奧布萊恩心滿意足。
以精明著稱的哈默,這次在強硬的對手面前,也不得不甘心就範。奧布萊恩早就看準了哈默對“埃里克王子”的情有獨鍾,不斷地埋下伏筆,沉穩出擊,利用哈默急切購買“埃里克王子”的心理“趁火打劫”,抬高價格,等待時機,終於在哈默輸掉比賽之後,成功將對方收入自己的圈套。
摩根漁利白宮
在商戰中,“趁火打劫”是經營高手的慣用計謀。有兩種方式可循:一是“趁火打劫”,即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獲益。二是“縱火打劫”,即以更為高超和嚴密的計劃,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通過讓對手陷入困境,逼其就範,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財閥都是“趁火打劫”的高手。他們“打劫”的對象不僅限於大公司,有時甚至連政府都被列入他們的謀算名單。
約翰·摩根是19世紀末美國著名的債券投資天才。1873年,他與幾位大銀行家聯手,購買了美國政府33億國庫券的一半。很快,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便成為美國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將美國政府的債券市場控制在自己手中。1884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年底,市場上掀起了搶購黃金的風潮,美國財政部的黃金開始大量外流。當時華爾街盛傳,美國政府計劃放棄以黃金支付貨幣的做法,以控制黃金外流。雖然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親自出面闢謠,但拋售美國證券兌換黃金的做法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致使國庫告急。
為了緩解困境,避免因金庫空虛可能帶來的民眾恐慌,美國政府決定立即籌集一筆至少1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一般的財團根本無力承擔。加上真正能洞悉國庫實情的人並不多,一時間,沒有人願意主動出面為政府解燃眉之急,更沒有人能看到其中可以獲取的牟利。摩根是個例外。由於長期與政府打交道,他非常了解政府此時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於是他成功說服了另一位銀行家,共同組成了一個辛迪加(一種壟斷組織形式),用以承辦黃金公債,表面上看是解救財政危機的大義之舉,實際上是要藉機牟取暴利。由於摩根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未獲得國會批准,“辛迪加”計劃並沒有順利實施。無奈之下,財政部長卡利史爾計劃通過發行5000萬美元的公債來緩和緊急形勢,但由於全國都處於金融恐慌的狀態,各大銀行自身難保,沒有人回應財政部長的號召。卡利史爾只好使出殺手鐧,提出以超出面額的117點公開募集5000萬美元公債。這一做法破壞金融界的規矩,侮辱了投資銀行,於是摩根私下操作,讓這位財政部長的紐約募款之行以失敗而告終。
情急之下,總統親自召見摩根,兩人開誠佈公地商討公債問題。當摩根從總統那裏得知國庫只剩下900萬美元存金時,便更加有信心讓政府答應自己的條件。他胸有成竹地對總統說:“除非我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讓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美國,不然誰都不能解救陷於破產困境的國庫。現在,我手頭就有一張1200萬美元的支票沒有兌現,如果我執意要兌現,國庫就連那900萬都保不住了,如果你不同意我開出的條件,我就立刻拍電報兌現這張支票。”克利夫蘭雖貴為總統,但國家深陷危機,他還不得不對摩根笑臉相迎。摩根深知自己佔了上風,於是他有意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態,甚至抽起總統討厭的雪茄煙,不慌不忙起來。
最終,總統被迫批准了摩根的“辛迪加”計劃。當天晚上,摩根就將足夠的資金交給了財政部,幫助財政部渡過了難關。而摩根及其合伙人僅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債差價中就凈賺了1200萬美元。摩根在與政府的交涉中,徹底摸清了國庫的虛實情況,“趁火打劫”,制定了高明而周密的計劃,讓自己贏得“心中有數”,這一招,為其日後的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後,摩根財團對政府的影響力一日千里,其聲望更是全美皆知。
地主明救暗搶得民女
20世紀30年代,朝鮮有一位名叫何泰叔的農民。他的女兒在丈夫被日本人抓到中國服勞役后,心痛不已,便動身前往東北地區尋找丈夫。幾個月過去了,何泰叔始終沒有得到女兒的消息。他等啊等,終於有一天,賣油的小販捎來一封女兒的親筆信。但他看何泰叔不在家,自己又急着趕路,於是隨手將信放在何家門前的台階上便走了。何泰叔不識字,以為這封信不過是賣油小販隨便扔掉的一張廢紙,便從上面撕下一條卷了煙絲,剩下的部分被他粘在窗上,補貼窗洞了。
不久,傳來了中國東北地區發生水災的消息。何泰叔擔心女兒的生命安危,決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筆錢,好讓妻子去中國找女兒。不想,這個地主卻是有名的惡霸,早就想把何泰叔的女兒弄到手,見何泰叔有求於他,便心生一計,一邊很爽快地答應借錢,一邊騙何泰叔在借錢的契約上按上了手印。就在何泰叔的妻子準備動身之時,那個賣油小販又恰巧路過該村,於是順便問起何泰叔有沒有拿到女兒的信。何泰叔這才知道,那張用來糊窗戶的廢紙原來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兒帶來的消息,可是當他拿着這封殘缺不全的信四處奔走時,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把信讀懂。何泰叔沒有放棄,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將信讀完整的人,知道女兒很平安,甚是欣慰。然而他馬上又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因為這個識字的人告訴他,他按過手印的借錢契約上赫然寫着:“何泰叔自願以20元將自己的女兒賣給本村地主。”
大地主對何泰叔的女兒早有所圖,最終藉著何泰叔急於用錢而又大字不識,欺騙其簽下賣身契,這種“趁火打劫”的陰險行為之所以能施行,就是借了何急於想知道女兒下落之“火”。明着是救人,實則暗中搶人,乘人之危,取己所需,可謂狡猾至極。
在“火”中大顯身手
“趁火打劫”,從字面上看,無疑會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在紛繁的現實生活中,完全可以把它引申到職場中來。例如單位出現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或承擔重要工作的同事正好生病或犯了一些錯誤時,你如果可以在這些緊急的“火災”中依照自己的決斷,毅然行事,顯山露水,最終將這些問題解決得很好,那提拔重用落在你頭上的幾率就很大了。
在山東的一家半軍工企業里,有一位姓王的電工班長曾受到過一次重獎。事情發生在某天早上6∶30。那天,一隻巨大的耗子突然竄到變電控制室,造成了嚴重的線路故障。正在生產的三個車間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500多名三班倒的工人已經工作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們的神經在這個時候已經很脆弱,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造成設備報廢的巨大損失,還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可能。
此時,車間主任和廠領導都還沒有上班,而王班長也沒有拉閘停電、處理緊急事物的權力。在這個危機時刻,王班長顧不得那麼多,果斷將閘拉了下來,並帶領值班電工開始緊急搶修。
等車間主任匆匆從家趕來時,全廠已經恢復了正常。車間主任立即把此事報告了廠長。廠長聽完,馬上召開班子會,宣佈給王班長獎勵3000元,並將他提升為工段副段長。
類似這樣的“趁火打劫”在職場上是屢見不鮮的,許多成大器者就是如此。他們肯動腦筋,能夠及時發現“火源”,準確出擊,敢於打破常規,義無返顧,直達勝利。當然,用計者也要充分認識到,如果“火源”和“火候”把握不好,就可能造成“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後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