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瞞天過海(2)

第3章 瞞天過海(2)

第3章瞞天過海(2)

李嘉誠不僅做事細心、有魄力,更有謀略。到1979年,長江實業擁有的地盤物業總面積雖然已經遠遠超過了置地,但實際價值卻大為遜色。置地的優勢,在於單位面積的價值高。而長江實業當時的市值僅為77.69億港元,遠遠低於置地的市值(據估計置地市值是150億港元)。李嘉誠揚長避短,決定大力發展土地資源較豐富、價格較低廉的地區,大規模地興建大型屋村,以此來取勝。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6月底,長江實業市值升至281.28億港元,位居香港上市地產公司榜首,遠遠地超過了“地產巨子”置地,置地輸得心服口服。在與置地的爭霸過程中,李嘉誠避實擊虛,迂迴作戰。不僅如此,在進行土地拍賣時,他更是抱着“不取此地,以後還有其他地”的想法,以實際是否能盈利為標準來決定是否競標,而非盲目跟風。所以每次競標前,李嘉誠總是先洞察先機,再仔細研究分析,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競標的最高價格,高出此價,則果斷退出。正因為心裏有數,以利潤而非競爭為基準指導行動,李嘉誠才能做到志在必得,出師必勝。

一言以蔽之,李嘉誠的經商竅門在於耐心等待,智勇雙全,捕捉商機,長遠考慮,不炫耀,不自大,不逞一時之氣。不計後果,魯莽行動,這絕不是李嘉誠的做事風格。李嘉誠的“瞞天過海”,最重要的就是心懷“全”念,定奪全局,不盲目出招,將有把握的戰術隱藏在“靜觀其變”之中,用智慧和膽量的完美擊敗對手,成就大事業。

蔡鍔“風流”為反袁

蔡鍔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軍事家,1911年武昌起義后出任雲南省都督,政績頗多,因此備受群眾愛戴。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之後,暫時還沒有暴露企圖稱帝的野心,以致蔡鍔此時還抱有為袁世凱效力的極大幻想。因此他寫信給梁啟超,希望調離雲南,以施展自己盡忠盡國的遠大抱負。而狡猾的袁世凱深知蔡鍔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對他始終心存芥蒂,見蔡鍔的念頭正中他意,便於1913年9月發佈命令將其調到北京,出任參政院參政,授銜昭威將軍。袁世凱意在為蔡鍔陞官加薪,便可以趁機將其管控在身邊,幫助他實現投靠帝國主義,復辟做皇帝的狂野用心,如果蔡鍔不從,再將他殺掉也不遲。謹慎的袁世凱同時在蔡鍔身邊安置了眾多密探,日夜監視和跟蹤蔡鍔,以防其圖謀反袁。

不久,袁世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登基稱帝一事,而蔡鍔也早已識破了袁世凱的陰謀,多次悄悄乘火車到天津,與梁啟超等進步人士秘密集會,商量如何共同抵制袁世凱復辟帝制。同時,為擺脫當時被袁世凱軟禁北京的困境,蔡鍔想盡各種辦法對其進行蒙蔽,在他面前裝聾作啞、裝痴扮呆,甚至在被抄家之後雖然憤怒至極,表面上卻還佯裝無事,繼續裝聾作啞。為了成功騙過袁世凱,蔡鍔又以得過肺病,如今又患上了咽喉病,健康狀況欠佳為由,特請袁世凱批准休養一事。蔡鍔還經常涉足花街柳巷,假裝貪圖女色,不思進取,腐朽墮落,讓袁世凱產生此人“毫無出息”、“難成大器”的錯覺,戒備心也就慢慢鬆懈下來。1915年夏天,蔡鍔結識了年方16歲的歌女小鳳仙,利用其製造家庭不和的輿論,甚至請袁世凱的親信為自己找房子,聲稱要“金屋藏嬌”。同時,他還經常公開和妻子吵架,讓袁世凱最終相信了他的“昏然無能”。

小鳳仙生於杭州邢姓沒落的滿族武官人家。雖然父母早逝,嘗盡了人世間的凌辱之苦,但她生性善良、富有正義感。她看出了蔡鍔想早日回雲南舉兵反袁,完成救國大業的遠大抱負,便主動提出願意冒殺頭之險,幫助蔡將軍逃離袁世凱的魔掌。1915年11月11日清晨,蔡鍔穿上提前買好的華貴狐皮大衣,並以一個大大的口罩做偽裝,與小鳳仙一起出門。袁世凱指派的跟蹤密探們,看到蔡鍔的背影和行走姿態與往日沒有什麼異樣,也沒多在意。濃妝艷抹、錦衣綉裙的小鳳仙,更是如貴婦人般挽着蔡鍔走出八大胡同,乘着馬車出入大柵欄等繁華場所,還不惜重金在商店和鬧市裡購買奢華之物,兩個人說笑打逗,很是輕鬆,儼然一副閒情逸緻的模樣。後面跟蹤盯梢的密探一看蔡將軍又與小鳳仙閑逛大街找樂去了,也就放鬆了警惕。時機一到,小鳳仙便立即催促馬車快馬加鞭,來到了琉璃廠內的榮寶齋。在榮寶齋的密室里,蔡鍔的戰友戴戡迅速換上蔡鍔的全身裝扮,並和小鳳仙一起走出榮寶齋,坐上等候在外的馬車回到了八大胡同妓院裏。這一計騙過了袁世凱手下所有的密探,直到第二天,他們才知道蔡鍔已經成功逃離北京。

勝利出逃的蔡鍔,經天津到達日本。為了讓袁世凱以為他滯留在了日本,他讓老同學將寫好的明信片定期發送到北京,告知袁世凱自己在日本的所有行蹤。與此同時,蔡鍔已經香港、越南河內回到昆明,期間躲過了數次暗殺,歷盡艱險,並聯合了眾多志士同仁。同年年底,蔡鍔組織的護國反袁戰爭全面發動,最終使袁世凱的帝制夢徹底破滅。

蔡鍔利用“瞞天過海”的計謀成功騙過了狡猾的袁世凱,讓袁世凱對他的人品及志氣漸漸產生了懷疑,由此斷定這是顆對他不會產生威脅的棋子,這為後來蔡鍔的一步步反袁行動提供了便利。蔡鍔的英勇和謀略為他榮立了再造民主共和的功勛,並被永載史冊。

00曾國藩“藏口”成大事

中國曆來就有“禍從口出”、“言多必失”的規誡,為人處世不能太過透明,要適當隱瞞自己的品性,否則就會將壞習慣暴露,殃及他人。

曾國藩在現代人眼裏是一副作風嚴謹、不善言辭、沉穩木訥的君子形象。但早年的他巧言善變,喜好浮誇,舉止瘋狂,一點都不遮蔽自己的脾性。只是後來認識到剛愎自用,炫耀自己的“不善隱瞞”者,往往會被人抓到把柄,釀成苦果,他才下功夫改正過來。

曾國藩

青年時代的曾國藩直來直去,每日多語,與朋友切磋學問時也總是強言爭辯。更有甚者,他還喜歡在暗處議論別人的長短。一次,竇蘭泉來訪,曾國藩在沒有理解好友本意的情況就大發言辭,最後弄得二人不歡而散,更別說交流心得了。後來陳源兗母親的壽慶也被曾國藩的不慎言辭弄得十分尷尬,大家不歡而散。曾國藩的言多、自負,經常引發與朋友間的矛盾。偶有不合,他就大發脾氣。好友深知他的性格,都不願相勸,只有陳源兗敢直言。一天,陳源兗到曾家,彼此深談了很久,曾國藩又口若懸河,大講對別人的苛望之事。陳源兗見曾國藩依然我行我素,只好把話挑破,希望他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

幾天之後,曾國藩在家給父親祝壽,期間又與朋友發生衝撞。客人走後,父親與曾國藩談起做人之道,希望他尤其注意說話及做事的分寸。曾國藩終於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立即起身前往朋友家中賠禮道歉。此後曾國藩的父親更是以書信對他誠懇相勸。陳源兗的話和父親的親筆信讓曾國藩很是觸動,但不久曾國藩就舊戲重演。1843年春節后不久,曾國藩在文昌館主持湖廣籍的舉人同學團拜會,於情於理他都應該竭力招待好舊日同窗,但他的怠慢和狂妄,又一次傷害了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

此後,曾國藩在檢討自己的同時,卻又慢慢向另一個極端走去,有意和朋友們越來越疏遠。他認為距離反而會增加同學們對他的一分敬意,但效果也並不明顯。曾國藩很是困惑,突然像“眾叛親離”一樣,無所適從。幸好好友吳廷棟及時開導,讓他打消消極的念頭,親力而為,善聽勸言,嚴於律己,讓朋友們重新接納他。

一番努力之後,曾國藩漸漸懂得為人處世的真諦,慢慢成熟起來。他已經完全領悟到“瞞”計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善瞞者,其過分外露的語言和行動多會傷到別人,而善瞞的人,往往多注意與他人交往時的分寸,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和尊重,別人更願意和你交流學問、切磋人生、共謀大事,這樣的行為利人利己。悟透這個道理,曾國藩才闖過了人生的道道關卡,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十六計白話全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十六計白話全譯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瞞天過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