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現代人智慧全書:智慧變通術》(5)
智慧變通與說話技巧
會說話是會辦事的前提。如何使日常交往、辦事過程中的每次說話都成功,這並非一件輕鬆的事。不過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訣竅,人人都能做到舌戰群儒,口吐蓮花。下面所總結的八種說話技巧,是每個人適應各種不同場合所必備的語言素質,在實際辦事過程中具有指導性的作用。
33.說實話,真情實意打動人
常言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說話辦事,只有實實在在、誠心誠意對待他人,才能獲取他人真心實意的幫助與支持,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真實、篤誠和真情是說實話時必須注意的三要素,以真實、篤誠為鋪墊、為基礎,以真情動人,以真情感人,才能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情感是人們溝通、交流的橋樑。飽含真情的語言則是喚起情感的一種最具感召力的武器。運用真情流露的言語策略,可以順利地使雙方產生情感共鳴,關係融洽,形成良好的交際氛圍,可以有利於推動人們將某種行為動機付諸實施,並做出積極的反應。
說實話可從如下三方面進行:
□說真實話
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話,有什麼就談什麼,是什麼就說什麼,不誇大也不縮小。
前外經貿部長吳儀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曾遇到過一個很棘手的私人問題。記者問:“請問吳儀部長,你為何至今還是獨身一個人?”對此部長是無可奉告,還是避實就虛含糊了事?人們揣測着可能出現的各種回答方式。然而,吳儀的回答大出眾人意料,她既不迴避,也不閃爍其辭。
她說:“我不信奉獨身主義。之所以單身,和年青時的思想片面有關。一是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心裏有一個標準的男子漢形象,而這種人現實生活中沒有;二是總覺得應先立業后成家,而這個業又總覺得沒有立起來。然後就是在山溝里一躲20年,接觸範圍有限,等走出山溝,年齡也大了,工作又忙,就算了吧。”
這一席坦率的回答使眾人感到吃驚,同時也使眾人大為感動。正是這種坦誠直率的大實話才使吳儀部長拉近了和大家的距離,也正是這種誠實的工作作風使她成為對外貿易談判中令對方豎指稱讚的女性。
□說真情話
運用說“實”話策略時,還要有真情。俗話說:“言談貴在情真,功在情深。”惟有真情的流露,才能產生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和征服力。正如一位演說家所言,“在演講及一切的藝術活動中,惟真情,才能夠使人怒;惟真情,才能夠使人惱;惟真情,才能夠使人笑;惟真情,才能夠使人信服。”
80年代初,引灤入津工程正在加緊進行。擔負隧洞施工任務的部隊因炸藥供應不上,面臨停工和延誤工期。部隊領導心急如焚,派李連長帶車到東北某化工廠求援。李連長晝夜兼程千餘里趕到該廠供銷科,可是得到的答覆只有一句話:“眼下沒貨!”他找廠長,廠長很忙,沒時間聽他解釋陳述,他就跟進跟出,有機會就講幾句,但廠長不為所動,冷冷地說:“眼下沒貨,我也無能為力。”廠長給他倒了杯茶水勸他另想辦法。李連長並不死心,他喝了口茶,說:“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從海河槽里、各窪淀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黃的。”他瞥見廠長戴的是天津產的手錶,就接著說:“您也是戴的天津表!聽說現在全國每10塊表中就有1塊是天津的,每10台拖拉機就有1台是天津的,每4個人里就有1個人用的是天津的鹼。您是辦工業的行家,最懂得水與工業的關係。造1輛自行車要用1噸水,造1噸鹼要160噸水,造1噸紙要200噸水……引灤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廠長一聽,心中受到觸動,就問:“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許通水時,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廠長徹底折服了。他抓起電話下達命令:“全廠加班3天!”3天後,李連長帶着一卡車炸藥返程了。
李連長只所以能說服化工廠廠長,為引灤入津工程求到炸藥,是因為一片無私奉獻的真情起到了極大的感化作用。首先,他抓住時機創設話題,用對比法講了天津人的“苦水”,用舉例法講了天津人的貢獻和水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最後滿懷深情地引入正題:“引灤入津,解燃眉之急啊!”還特別表示出“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的憂心如焚之激情。然而具有這種憂心如焚之激情的人竟然不是天津人而是河南人,而且“也許通水時,還喝不上那灤河水。”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敬業精神和解民於困難的執着情感產生了極大的激勵效應,廠長決定全廠上下寧可少休息也要加班加點趕製出工程急需的炸藥,李連長也就把事辦成了。
□坦露缺點
要強調自己的誠實,可稍微表現一些自己的缺點。
相信誰都會有所耳聞或親眼所見,百貨公司舉辦貨品拍賣時,往往會造成人潮洶湧的盛況,其場面連大減價時都無法相比。為什麼拍賣瑕疵品會這麼受歡迎呢?一個重要的原因無非就是他們把貨品的缺點特意表明的結果。
由於一般情況都是人們把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還惟恐不及,所以故意把缺點表現出來的情形,就會令人產生誠實的印象,而這種印象又會聯繫到對商品產生信賴感。
因此,利用表現缺點來強調誠實,可以說是提升自我形象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為了做到“誠實”二字,就把自己所有的缺點都表現出來。因為這麼一來,反而會失去信用,造成別人認為你一無是處的印象。
另外,自己不懂的事就坦白地說“不知道”,這樣也能博得對方的好感。
有一次湯姆在加州大學聽一位著名教授演講,內容是關於用老鼠進行實驗的情形。當時有位學生髮問:“如果改變實驗條件,會有什麼結果呢?”但就在湯姆滿心期待這位教授能有所回答時,卻聽到他毫無懼意地說:“很抱歉,我不知道。”
許許多多的大學教授,大概沒有人會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坦白地說不知道,而會以“我想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等一類話把場面撐過去。
因為任何人都會有隱藏弱點的心理,所以對承認“不知道”這一點會產生抗意,連不懂的也會裝作懂的樣子。但有時把不懂的坦白地說出來,反而可以成為非常有效的自我表現法。
因為坦白的本身就會給人一種強烈的印象,使別人認為你非常老實。此外,有着說“不知道”的勇氣,就某種角度來看,還充滿着除此以外什麼都知道的自信。
實際上,對前面所說的那位教授,大家都因為他非常坦率而對他頗有好感,所以對他說話的內容也更加信賴。
34.說曲話,委婉含蓄尊重人
曲話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將不便直說或者是不必直說的話用隱約閃爍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而達到表達自己的意見,巧妙說服對方的一種談話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因直言表述、顯露鋒芒給對方造成傷害而形成對抗,能夠啟發人想像和思考,體會其中的事理,讓對方在細細品味我們的語言之中接受我們的觀點,取得共同的認識,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的談話效果。
在下列場合下說曲話往往比較適宜:
□遇到忌諱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誰家上了年紀的人去逝了,人們都說他“老了”,或者說“駕鶴西去”,而若直接說逝者“死了”,就會讓逝者的親屬覺得不舒服。因為死人的事是令人痛苦的,說“老了”、“走了”,既是對逝者的尊重,又不會令逝者的親屬更加悲傷。廣州人和四川某地人忌說“舌”字,因為這兩地的“舌”與“蝕”諧音,做買賣最忌“蝕”字,如果你到小攤上買牛舌頭,在廣州你得說買“牛月利”,在四川你得說買“牛招財”。以上所介紹的“老了”、“走了”、“牛月利”等都為曲話。
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趙忠祥,有一次去某精神病醫院採訪一位女患者。編輯的採訪提綱中原先擬好的問題是:“你什麼時候得的精神病?”趙忠祥感到這話過於刺激患者,就改用委婉親切的問法:“您在醫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覺得怎麼不好呢?”幾句和藹可親、婉轉溫和的問話,一下子縮短了交談雙方的距離,那位原是小學教師的患者感到來訪者親切可信,回答問題時也顯得自然懇切。她說:“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學生們。我真想快一點治好病,能為教育孩子貢獻我的一份力量。”語言誠懇感人,談得十分投機。趙忠祥馬上接口講:“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為您高興。今天咱們這段談話已經錄了像,過幾天在電視裏一放,我想您的學生看到您的身體恢復了健康,也一定會很高興的……”
作為採訪,主要是能達到了解情況,取得基本素材的目的,從而完成採訪任務。然而,採訪是一門高級的言語交際藝術,其關鍵之處在於能夠融洽感情,讓對方自然而順暢地談出所需材料。這隻能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得以實現。趙忠祥敏感地注意到這一點,他認為“你什麼時候得的精神病”這個問句,雖然問的是時間,卻因“精神病”一詞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恐怕會引起反感,病人便不予配合。於是他改成“你在醫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覺得怎麼不好呢?”“住多久”,也是問的時間,“覺得怎麼不好”,問的也是病的癥狀,但都避免了直接的言詞刺激,像是親朋好友之間在拉家常,從而縮短了情感距離,順利完成了採訪任務。這說明,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情況,選擇恰當的同義表達方式,便可委婉含蓄地表達本意,從而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遇到尷尬時
在尷尬之時說委婉曲折的話解圍,是一種高超的交際技巧,它既能表達說話者的言外之意,又不傷害對方,不會使對方陷入窘迫的境地。
尷尬之時說曲話有兩種情況:
其一是別人陷入尷尬時說曲話解圍。
一次在酒店裏,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菜,順手把製作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插入”自己的口袋。
這時,服務小姐看到了,但她沒有當場給他難堪,而是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捧着一隻裝有景泰藍食筷的綢面小匣說:“先生,我發現您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點愛不釋手。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經理同意,我們把這雙圖案最精美的景泰藍食筷贈送給您,並按最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上,您看好嗎?”
那位外賓自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音,在表示謝意之後,他借口多喝了兩杯,誤將食筷插入衣袋,從而,藉此下了台階。
中國的景泰藍工藝堪稱世界一絕。某一外賓愛不釋手,並想混水摸魚,據為己有,也情有可原。但如果聽之任之,則國家不僅要受損而且會引起連鎖反應式的嚴重後果。因此,制止是必需的,但不能直言不諱的指責,那樣會置對方於難堪的境地,也會引起影響形象甚至破壞國際關係的嚴重後果。於是,服務小姐用誇讚的方式感謝外賓對這種精巧工藝品的賞識,並用另贈一雙景泰藍食筷的方式提醒對方,從而收到了良好的交際效果。
某青年到一對年輕夫婦家做客。年僅4歲的小主人大聲地對這位客人說:“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媽媽了。”年輕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兒一眼,表情甚為尷尬,見狀,客人隨機應變,對孩子說:“云云,你爸爸和你媽媽不是在打架,他們昨晚在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呢!你看,是不是這樣,嘎,嘎,嘎……”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來。女主人臉上的尷尬也隨之消失了。
其二是自己陷入尷尬境地時說曲話自嘲解圍。
兩度總統競選均敗於艾森豪威爾手下的史蒂文森,從未失去幽默。在他第一次榮獲提名競選總統時,他承認自己受寵若驚,並打趣說:“我想得意洋洋不會傷害任何人,也就是說,只要人不吸入這空氣的話。”
在他競選第一次失敗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滿幽默的口吻,在門口歡迎記者進來:“進來吧,來給烤麵包驗驗屍。”幾天後,他被邀請在一次餐會上演講。他在路上因為閱兵行列的經過而被耽擱,到達會場時已遲到了。他表示歉意,解釋說:“軍隊英雄老是擋我的路。”
可見,輕鬆、微妙、巧妙含蓄的俏皮話,說得委婉,改變了他在人心目中的形象,使聽者感到他並不是一個失敗者,而是一個勝利者,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一天下午,傑克教授沿着鄉村小路散步,看見一農夫站在路中獨自吃晚飯。
教授問道:“你為何一個人在這裏吃飯?”
“噢,先生,”農夫說,“家裏煙囪有點倒煙。”
傑克教授說:“修理一下也不十分困難,讓我來看看。”
沒等農夫開口,教授走到農夫家門口,他剛推門,一把掃帚落在他身上,隨着傳來一個女人的喊聲:“滾,你這個老流氓,不然我就殺了你……”
教授趕忙退出,對農夫說:“沒關係,我家的煙囪有時也倒煙。”
生活中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用調侃等方式來彌補這種缺憾。農夫稱:“家裏的煙囪有點倒煙”,是運用比喻委婉地表示被言語或行為嗆得在家裏呆不下去了,處境非常尷尬。然而,傑克教授卻不解其意,信以為真,竟而至於主動要去幫助修理,不料迎來了痛打與怒罵。心領神會之後,傑克教授稱:“我家的煙囪有時也倒煙”,用自嘲來開導解脫對方,產生了極其濃郁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意韻。
□批評別人時
人是一種喜好聽讚美話的高級動物,而對批評卻難以接受,尤其是有第三者在場的批評,受批評者更覺得丟面子,難堪。但別人犯了錯誤,影響了工作或者人際關係,若不批評不指出其毛病,很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損失。怎樣批評才能不傷害對方,又能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呢?大量的心理測驗表明,運用曲說,委婉含蓄地點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有一回,美國總統柯立芝批評女秘書。柯立芝對她說:“你今天穿的這件衣服真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年輕小姐。”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一生中對秘書的最大讚賞。這話來得太突然了,因此那個女孩子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接着柯立芝又說:“你很高興,是嗎?我說的是真話。不過另一方面。我希望你以後對標點符號稍加註意一些,讓你打的文件跟你的衣服一樣漂亮。”
試想,如果柯立芝直接批評秘書,甚至貶損她,說她的工作怎樣的不認真,連標點符號也隨便丟掉,你再有這樣的失誤我就停了你的薪水,等等,這樣響爆竹一樣的批評效果肯定會使秘書陷入困境,她可能會因此大哭一場,甚至鬧起情緒,工作效果肯定還會受到影響。
與親人同事之間交往,說話必須溫柔婉約,不傷人自尊,也不要在其傷口上撒鹽,相處起來就會輕鬆愉快得多。
一對年過花甲的的老夫婦結婚三十多年來,互敬互愛,從不吵架。一天,她們的女婿來看望他們時,向老岳父請教夫妻和睦的秘方。岳父說:“我結婚時我岳父告訴我:‘不要批評你太太的缺點或怪她做錯了,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點,有時做錯事,才沒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你要牢記這句話。”
對於女婿的諮詢,老岳父並沒有從正面有板有眼的教育,而逆向回溯,正是因為自己姑娘有時做錯事,才嫁給你,因此不要對我女兒過分挑剔。
□遇到矛盾時
人與人相處,出現矛盾是難免的。衝突發生時,如果雙方互不相讓,你說他的不是,他斥責你的過錯,舌鋒對口劍,肯定會使矛盾越來越激化,使辦事、工作、交際受阻,鬧不好,說不定還會出現人身的危害。如果一方能在矛盾之初,善於忍讓,並以和氣的態度,委婉的話語點示對方,提醒對方,則有可能會化干戈為玉帛,這樣既不傷害對方,又能保護自己。
有一次,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由於汽車猛的剎車,一位文雅的姑娘沒有準備,猛地踩到了前面一位小夥子的腳上,由於穿的是高跟鞋,一下子疼得他無法忍受,姑娘看了看他,也不知如何解釋。他十分生氣,但還是說了一句:“沒把你的腳墊疼吧。”說得姑娘十分不好意思。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感到有一隻手伸進了他的褲兜里,他抬頭看見對面幾個流里流氣的小夥子,他旁邊也站着一位,他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於是他說了一句:“夥計,你把手放錯了,那是我的褲兜。”說完,那隻手就抽了回去。
這裏,這位小夥子碰上的兩件事,他都採用了避免直接對抗的形式。別人踩了自己的腳,這只是由於車的原因,姑娘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他用了自嘲的方法,委婉地將兩人的矛盾化解了。第二件事他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但是他用這種含蓄的表達,也同樣化解了衝突和意外。
一位漂亮的小姐戴着一頂很別緻的裝飾帽在大街上走着,幾個小流氓圍了上來,把她的帽子搶了去,並戲謔道:“小阿妹的帽子真漂亮啊。”這位小姐並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微笑着鎮靜地說:“是嗎?我想你們一定想給你們的姐姐妹妹也買一頂,對嗎?不過,我勸你們不要買,因為她們也會像我一樣被別人搶了帽子。”幾句話,把對方說得無言以對,乖乖地把帽子還給了這位小姐。
這位小姐真可稱得上是一位英雄。她臨危不懼,鎮定、勇敢,以溫柔之語,以角色易位的方式,綿里藏針,委婉含蓄地對幾個小流氓進行了斥罵,從而攪動了他們的良知,使他們乖乖地收斂了自己的劣行,最終贏得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
□規勸別人時
規勸別人是一種能力,尤其規勸的對象是你的領導上司時,更應該動動腦筋,費費心思。
俗話說,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上司也是一樣,只要他工作,就免不了會出現失誤或不當。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下屬做錯了事或工作中出現了毛病,上司即使不繞彎子,直接給予批評,被批評者也覺得天經地義。但上司有錯時則就不同了。如果上司因不慎作了錯誤的決定,就意味着他的權威將受到影響。這時,如果下屬直接指出或揭露上司的錯處,上司難免會認為下屬是在向他的權威挑戰,傷害了他的自尊,讓他下不來台,應該說,任何一位上司都不會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
而避免這種局面出現的最好的規勸方法就是採用曲說法,委婉含蓄地指出上司的錯誤,使他意識到自己失誤並自行改正。在這方面,古人有許多的勸諫成功實例。
貞觀初年,唐王李世民與大臣王珪喝酒聊天,旁邊有位美女陪他們喝酒。李世民指着美女對王珪說:“她原是廬江王的小老婆。廬江王這人很不好,他殺了她丈夫,又搶來做自己的小老婆,他暴虐如此,豈能不亡國呢?”王珪說:“陛下認為廬江王的做法對不對呢?”“殺夫奪妻,當然不對!”李世民說完之後,忽然意識到什麼,追問道:“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王珪從容說:“管仲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郭國被齊國吞併。齊桓公問郭國的父老說:‘據說你們的國王喜歡結交善良的人,不喜歡那些邪惡的人,真的這樣,怎麼會亡國呢?’郭國的父老說:‘我們國王喜歡善良的人,卻不能使用;他厭惡那些邪惡的人,卻不能除掉,這樣能不亡國嗎?’由此看來,陛下認為廬江王殺夫奪妻是暴虐行為,陛下為什麼還把這個美女留在身邊呢?”李世民聽后,似有所悟,立即將美女送回家去了。
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王珪的說服技巧,本來,王珪可以直接拿李世民與廬江王比較,廬江王殺夫奪妻,實屬暴虐,你李世民又將美女留在身邊,比廬江王也好不到哪裏。但這樣直接比較,李世民無法接受,甚至會惱羞成怒,殺王珪的頭,王珪試探了李世民對廬江王的評價后,卻轉了話題,講述了管仲講的一個故事,使李世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蘇州獅子林,見那假山似通似斷,像迷魂陣一般,玩得開心,游罷假山,當地官員請他題字,他一時得意忘形,寫了“真有趣”三字。
恰好旁邊站着接駕的新科狀元黃熙,他覺得這三個字太俗,有失皇上大雅,且又不好直說,只得巧妙婉詞,奏日:“臣見聖上御筆,筆筆鐵畫銀鉤,字字龍飛鳳舞,其中這個‘有’字更是百媚千姿。臣冒昧該死,望乞聖上將這個‘有’字賜與小臣。”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複閱此三字,方知話中有話,恍悟個中之理,於是順水推舟,改為“真趣”(即真趣亭上乾隆之親筆題匾),但又不好意思,故在旁附一行小字“御賜黃熙有”。
乾隆皇帝題字不當,為臣的自然不便直說,所以,黃熙以曲說隱衷之法,暗示皇上,使乾隆改動了題匾,留下了千古佳話。
當然,委婉含蓄地指出上司的缺點、錯誤也要注意說話的場合、時機和分寸,這樣才會使規勸更有效果。
□對別人有要求而又很難說出口時
生活中,我們在與人辦事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要求或條件礙於情面無法提出,或者怕別人拒絕引起自己難堪,或者怕一旦說出對自己不利,遇到這種情況時就可以採用委婉含蓄的曲話表達法,傳其意表其情,迂迴地達到目的。
一年輕人打工在一家外資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成本分別降下30%和20%。大鼻子老闆非常高興,對他說:“小夥子,好好乾,我不會虧待你的。”
這個青年當然知道這句話可能意義重大,也可能一文不值。他想要點實在的,便輕鬆一笑,說:“我想你會把這句話放在我的薪水袋裏。”洋老闆會心一笑,爽快地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
面對老闆的鼓勵,青年人如果直接提出加薪要求,可能會大煞風景,這樣委婉俏皮地提出,不但使自己有面子,更讓老闆欣賞。
35.說好話,言真意誠激勵人
“好”話即讚美之辭,是在人際交往中適度誇獎他人、稱讚他人的話。博取美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需要。說“好”話就是對對方非凡的經歷、偉大的事業、卓越的貢獻、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聲譽、優秀的才能表示由衷的讚美,或者在表示理解尊重的同時,從正面用道德、榮譽等引導對方做好具體的事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渴望讚揚是每一個人內心中的一種基本願望。所以,我們生活在社會當中,要想在善意和諧的氣氛中形成共識,就應該去尋找別人的價值,並設法告訴他,讓他覺得那價值實在值得珍惜,從而去改變自己,創造自己的嶄新天地。同時,每一個人對讚美自己的人都能產生好感,因而也就願意為讚美自己的“知己”去辦事,實施幫助。
所以,在你每天所到的地方,在與人共事過程中,在求人辦事之前,不妨多說幾句感謝的話,讚美的話,肯定的話,留下一些友善的火花。這些小小的火花將點燃起友誼的火焰,使你在各方面獲得友善的回報。
□常用的讚美方式
①對比性讚美
就是把讚美的對象和其他對象比較,以突出其優點。常用“比××更……”或“在××中最……”等句式表示。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對比性讚美給人一個很具體的感覺。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會產生一個負面影響,容易引起人際關係的矛盾。所以,說這樣的讚美話,盡量不要在公眾場合,免得讚美了一個人,傷害了大多數人。
②斷語性讚美
就是給被讚美者一個總結性的良好評價。實際上,對別人的工作進行肯定就是一種讚美。但是這種讚美由於是較為概括的、總結性的評價,容易流於抽象,所以它經常和其他的方法結合在一起綜合使用。
③感受性讚美
就是讚美者就讚美對象的其中一點表示出自己的良好感受。這種形成也體現了讚美的具體性。因為它陳述的只是讚美的感受,不受其他條件的限制,所以這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其讚美的優勢。要實施這種讚美有兩個步驟:一是把被讚美者值得肯定的優點“挑”出來;二是讓被讚美者知道你對他的優點很滿意。這樣,讚美的作用就自然產生,而且使人信服。
④間接讚美
就是當事人不在場時,背地說些讚揚他的話。一般情況,間接讚美的話語都能傳達到本人耳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讚揚一個人,不便對他當面說出或沒有機會向他說出時,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適時地讚揚一番。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間接讚美的作用絕不比當面讚揚差。
以上四種讚美方式,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運用過程中可以綜合使用,這樣讚美的效果才更好。
□讚美須真誠具體
經常看到有人在稱讚別人時表現出的那種漫不經心:“你這篇文章寫得蠻好的”、“你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錯”。這種缺乏熱誠的空洞的稱讚並不能使對方感到高興,有時甚至會由於你的敷衍而引起對方的反感和不滿。
如果把以上這些話改成:“你這篇文章寫得好,特別是後面的那段有新意。”“你這件衣服很好看,這種款式很適合你的年齡。”“你的歌唱得很不錯,不熟悉你的人沒準還以為你是專業演員哩。”這些話比空洞的讚揚顯然更有吸引力。
□怎樣說好鼓勵話
用讚美來鼓勵對方,能樹起人的自尊心。要一個人通過努力把事情干好,首先要激起他的自尊心,這就需要經常性地進行鼓勵。
有些人因第一次干某種事情,可能幹得不好,儘管他存在着很多毛病,你也應該給予鼓勵。你應該說:“第一次有這樣的成績就不錯了。”對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比賽、第一次……的人來說,這種讚揚會讓他深刻地銘記一輩子。
讚美的話語對於孩子和學生的鼓勵性作用尤為巨大,適當的一句讚美往往要勝過十次的懲罰教育,對於他們來說,讚美就像他們喜歡吃糖一樣覺得甘甜,舒服,愉快。
有一個學生對他的一位英語老師印象非常不好,因此這位學生處處留心老師在講課中的差錯,以備伺機報復,給老師難堪。
有一次,老師講課疏忽,真的出了錯誤。這位學生立即站起來,毫不客氣地指出來。這位老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不惱火,相反卻誇獎了他,並幽默地說:“這樣一個大錯誤,其他同學為什麼沒有看出來?是不是都在打瞌睡啊?今天這位同學給大家樹立了榜樣,以後大家都要這樣認真聽講,留心老師的錯誤。”不用說,這位同學對老師的敵意早已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他正為自己受到誇獎而得意呢。
對孩子的讚美也要注意措辭的適當。一位母親讚美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你很有禮貌,叔叔阿姨們都誇你。”這種話就很有分寸,也很具體,讓孩子覺得是真誠的。如果母親對孩子說:“你真是一個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子中,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你。”則顯得浮誇,會使孩子驕傲,把孩子引向歧途。
在公司,在集體,最有力的鼓勵與讚許之言,等於是在對員工說:“你完全能夠做,你完全具備這些素質。”這是一種感情的支持。一個人面對一種考驗時,不管是面試,簽訂一份合同,做一次演講,還是面對一個不好相處的人時,這種感情支持都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
□怎樣說好恭維話
每個人都有喜歡被別人恭維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時說討厭恭維的人其實內心也是喜歡聽恭維話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維話要說得巧妙,不顯山露水,不露絲毫痕迹,恰到好處,被恭維的人就會怡然自得了。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香,辦事順利,也順理成章。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說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使用恭維術最主要的是必須了解對方的嗜好、習性,乃至脾氣和情感,抓住對方的心理弱點,選用對方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恭維,使對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后,每天做着皇帝夢。有一次竟在白天進入夢中。一位侍婢正好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不慎將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禍臨頭,嚇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因為這隻玉碗是袁世凱在朝鮮王宮獲得的“心頭肉”,過去連太后老佛爺他也不願用來孝敬,現在化為碎片,這是殺身之禍;罪是無論如何也逃不脫的了。正當她惶惶惟思自盡之時,袁世凱醒了,他一看見玉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
侍婢連忙哭訴着:“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上達。”
袁罵道:“快說快說,看你編的什麼鬼話!”
侍婢道:“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帳東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袁世凱一聽,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頓時一股喜流從心中湧起,怒氣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疊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在生死存亡關頭,通過一句恭維妙語,不僅免了殺身之罪,還得了對方的獎賞。
最妙的恭維是不露痕迹,不讓人看出你是別有用心“拍馬屁”,既抬高了別人又不貶低自己。
南朝齊代有個著名的書畫家叫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很深,一手隸書也寫得如行雲流水般飄逸。
當朝皇上齊高帝蕭道成也是一個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聽別人說自己的書法低於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顯露才能。
一天,齊高帝蕭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試書法高低。
於是君臣二人都認真寫完了一幅字。寫畢,齊高帝蕭道成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若一般臣子,當然立即回答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願貶低自己,明明自己的書法高於皇帝,為什麼要作違心的回答呢?但他不敢得罪皇帝,怎麼辦?王僧虔眼珠子一轉,竟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絕妙答詞:“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與帝的書法比賽分為兩組,即“臣組”和“帝組”,並對之加以評比,既給皇帝戴了一頂高帽子,說他的書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滿足了皇帝的冠軍欲,又維護了他自己的榮譽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風骨,覺得他不是那種專門拍馬屁的傢伙。
果真,齊高帝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問兩人到底誰為第一了。
還有一種恭維更為高妙,那就是“請教式”恭維。
我們經常在一些個體商場遇到這樣一些情形:開始營業員同顧客在質量、樣式或價格上爭論得很厲害,但後來,營業員改變了戰術,突然轉而誇獎顧客在談論商品方面的豐富知識經驗,說:“先生看起來是一個特別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問問,請教請教!”“即使你不買這件衣服,我的收穫也很大!”說也奇怪,對方被這麼一誇獎,一恭維,反而心中不安,討價還價的事也忘在了腦後。甚至還有些顧客,營業員一抬舉他,他就感到不買下商品就對不住營業員似的,你說怪不怪?
世人都喜歡恭維,恭維應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講不同的恭維話。比如男士就不宜過多地恭維女士的相貌。對青年客戶恭維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對老年客戶恭維他的身體健康、富有經驗就比較合適。對於商人,如果你誇他道德高尚,學問出眾,清廉自持,他一定無動於衷,不屑一顧。如果你說他才能出眾,頭腦聰明,手腕靈活,生財有道,臉泛紅光,必定馬上發財,他聽了一定高興。對於官吏,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日進斗金,他一定不高興,你應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他才聽了高興。對於文人,你如果說,學有根底,筆上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高興。看他做什麼職業,你說什麼恭維話,這樣才顯得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善於恭維,常常弄巧成拙。
法國作家大仲馬,一次到全國最大的書店了解售書情況。書店老闆知道這個消息后,決定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興的事,在所有的書架上,他只擺放大仲馬的書。
當大仲馬走進書店后見只有自己的書時,大吃一驚:“別的書在哪裏?”
“別的書?我們已經賣完了。”
顯然,這位書店老闆不會恭維,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總之,恭維話有人愛聽,你對人所說的恭維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的現象是,越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話,越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的人義正辭嚴,口口聲聲願聽批評,其實這只是他的門面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率直批評他的缺點,他心裏一定老大不高興。表面上雖然未必有所表示,內心卻是心有芥蒂,對於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絕不會增值,這樣反而不利於我們辦事。
36.說硬話。理直氣壯戰勝人
我們在與人辦事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蠻橫無禮,不講道理的人,他們或是別有用心,阻撓我們辦成某事,給我們設置障礙,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要求,這時候,我們必須挺起腰桿,敢說硬話,從正面作出反擊,以硬制硬,毫不妥協,爭得我們該得的權益,達到辦事目的。
說硬話的目的在於向對方表示自己敢於鬥爭的勇氣和決心。在很多場合下,“硬話”往往可以從氣勢上和心理上征服對方,打擊對方的囂張氣焰。
說硬話的方式一般有以下4種:
□據理力爭
即在遇到不平、不公之事時,將事情置於大庭廣眾之下,擺出自己正當而充足的理由,以強硬的態度堅決有力地駁斥對方的無理要求,讓對方在眾目睽睽之下,理屈辭窮,被迫作出讓步,從而達到我們的辦事目的。
請看發生在市場上的一場爭執。
“嗨,棉毛衫,每件4元!”一漢子的高聲吆喝,吸引了一位女青年從其攤位上挑了一件。她付了款,轉身欲走,那漢子急忙攔住說:“哎,還差6元。”
女青年大惑不解:“每件4元,我只要了一件,不是已經付給你4元了嗎!”
那漢子狡猾地一笑:“哪裏喲,我喊的是每件10元。”女青年憤然道:“我明明聽的是4元,現在你又說是10元,這不是存心欺騙嗎?”那漢子眼睛兇狠一瞪大吼道:“誰欺騙你了?我喊的就是10元!”女青年有些惶恐,瑟瑟地說:“10元?那我不要了,退錢給我吧。”那漢子更了不得,氣勢洶洶地指着女青年:“你要耍我?今天還沒開張,你就要觸我的霉頭?休想!說要,就得要!快點再補6元來!”那神情,似乎要把女青年一口吞下。
不料她反倒哈哈大笑起來:“你嚇唬誰呀?你自己看看,這種棉毛衫,能值10元嗎?給你4元,都已經抬舉你了。”
“我要的是10元,你為啥給4元?”
“我聽見你喊的就是4元。從目前的行市來說,頂多也就是這個價。”
“我喊的就是10元,你自己聽錯了,你怪誰。”
“‘4’和‘10’,在聲音上是有明顯區別的。如果要存心敲詐顧客,故意混淆它們在發音上的某些近似,即使占點便宜,也只能得逞一時,最終虧的,還是你自己。”
“誰敲詐了?我吃虧不吃虧,關你啥事?”
“啊喲,你做生意難道不是為了賺錢?要賺錢,最起碼的一點,就得講信譽。硬要把‘4’說成是‘10’這不是敲詐是什麼?不顧信譽,你生意還做得下去嗎?今天我就是給了你10元,你還能敲詐得了第二個嗎?”
“我……我喊的,是10……10……元。”
“現在,不管你喊的是‘4’,還是‘10’,市場的買賣雙方都是依質論價的。像這種棉毛衫,如果你喊10元,我絕不會買。可以說,任何人都不會買。這一點,你是比我更聰明的。”
“真……的,我賊的是……10元,你又沒還價,就表明你同意我喊的價呀?”
“好,就算你喊的是10元。我付4元給你,就表明我認為它只值這個價,這難道不是一種具體的、實實在在的還價嗎?還用得着多說話嗎?要是你覺得不合算,你可以不賣;同樣,你硬要10元,我也可以不買。這是市場交易的起碼原則。強買、強賣,都是違法的。你想去工商所的話,我陪你!”
“好好好,便宜你了,算我倒霉……”
在這場“奸商”自導自演的鬧劇中,女青年真是伶牙利齒,乾坤倒轉。她之所以獲勝,就是她在貌似強大的對手面前,自己的態度堅毅剛強,以充足而有力的理由,使對手無法狡辯,使自己反敗為勝。邪不壓正,真理掌握在你的一方,能夠戰勝對手的是你無畏的精神氣慨。如果你從態度上、氣勢上“軟”,即使真理在你手中,那麼,也有可能被別人敲詐,使自己受害。所以,有很多情況人們是贏在“硬氣”上。
但要注意,在無賴面前,以理力爭,必須把雙方都置於大庭廣眾之下,才會取勝。如果只有雙方兩人,而你又處於弱勢之中,那麼,你該使用的是別的方法。
□以牙還牙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方對你採取什麼態度,你就以相同的方式,以比其更強硬的態度還擊他,針鋒相對,變被動為主動,在氣勢上,行動上,壓倒對方,從而戰勝對方。
大漢奸汪精衛有一個被稱為“女狂人”的性格乖戾狂暴的老婆——陳璧君。說她又狂又怪,實在一點不過分:她會對上門的客人頤指氣使,讓客人給她拿這樣拿那樣,要客人低三下四地侍候她;她會叫汪精衛的秘書去做那些老媽子丫頭們做的事,例如買出恭用的草紙。有時,她怪脾氣一發,就非得要那些秘書老爺們親自出台,立即辦到不可。她甚至會當著許多客人的面,大叫一聲:“我要吐痰了,秘書快為我捧痰盂來!”要是秘書出手稍遲一點,就會遭她臭罵一頓,罵人時手指會直指對方的鼻子。更有甚者,有時竟至於做出要客人為她捧痰盂,讓她吐痰的事來。如果客人不答應,她非罵他個狗血噴頭不可,連祖宗八代也會罵到。
有一次,這“女狂人”的“狂”性竟發到革命元勛廖仲凱先生的夫人何香凝的頭上來了。那次,何香凝正在汪家與陳璧君交談,陳忽然喉嚨發癢,想要吐痰,居然隨口而出,狂妄無忌地對何香凝大聲喝道:“拿痰盂來,老娘要吐痰了!”被國人尊稱為革命母親的德高望重的何香凝,性格剛烈,怎能受此奇辱!她滿面怒色,拍案而起,厲聲痛罵道:“你是個什麼東西,競要我為你捧痰盂!”“女狂人”熱昏了的頭腦,像被潑上一盆冷水,面對正義凜然、氣宇軒昂的何香凝愣住了。
何香凝雙目圓睜,用手直指驚呆了的“女狂人”的鼻子,來個“以牙還牙”,學着陳璧君的腔調,聲色俱厲地大喝一聲:“我要吐痰了!陳璧君你快為我捧痰盂來!”這話如同一聲驚雷,陳璧君呆若木雞,雙眼直豎,兩手發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何香凝緊追不放,提高嗓門,加重語氣,嚴厲地說道:“你算個什麼東西!敢這樣放肆?老實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我都有資格要你做這事!快去!”
陳璧君儘管“狂”,這時卻被何香凝聲色俱厲的痛斥懾服了。她哭喪着臉,惶惶如喪家之犬,連哭帶叫地溜走了。
陳璧君真是性格乖戾、驕橫的“女狂人”,她目空一切,目無尊長,役使一切人甚至包括客人,連對德高望重的革命母親何香凝也敢放肆,真是狂妄至極。面對陳璧君的高喝,何香凝雖然痛罵了一句,打了對方一個下馬威,但覺得還不解氣,便模仿對方的腔調和語氣,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地大喝一聲,並且聲色俱厲,嚴詞訓斥,既極度蔑視對方,又抬出了自身的威望和資歷,從而懾服對方。由此可見,面對一些頭腦發昏、狂妄至極者,採用強硬的態度,嚴厲的言辭,予以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壓倒對方,創造奇迹。
□以謬制謬
在辦事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以蠻橫之勢,強詞奪理,以不正當甚至荒謬的理由來反對我們,阻止我們的行動。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謬制謬,按照他們的邏輯、理論形成一種說法,去反詰對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使對方的謬論不攻自破。
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官挑釁地對我國外交代表說:“如果你們不向美國保證,不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那麼顯然就是沒有和平解決的誠意。”面對這種挑釁性的無稽之談,我代表回答道:“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採取什麼方式解決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無需向他國作什麼保證。”說到這兒他話鋒一轉,反問道:“請問,難道你們競選總統也需向我們作什麼保證嗎?”這針鋒相對的反詰,使對方無言以對。對方迅即狡猾地把話題一轉,又說:“閣下這次存西方逗留了一段時間,不知是否對西方有了一點開明的認識?”
我國代表淡然一笑,揶揄道:“我是在阿方受教育的,40年前在巴黎受過高等教育,我對西方的了解可比你少不了多少,遺憾的倒是你對東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差了。”
對方討了沒趣,滿臉窘態。
□循逆而進
當對方氣勢洶洶,興師問罪之時,你不被他的強勢所嚇倒,不但不退縮,反而昂首挺胸地迎上前去,以自己的強勢壓向對方。這時,本來就色厲內荏的對方,會被你的這種威勢所震住,不得不改變他的姿態,自動讓出道路供你走。
1966年初秋的一天,陳毅同志正在北京第一外國語學院主席台上演講。幾個造反派頭頭提着高帽子要揪斗陳老總。陳毅,這位一分鐘前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以特有的幽默、坦率的言辭,和顏悅色地開導着年輕人的長者,此刻突然怒目圓睜,威風凜凜,拍案而起,挺立台心厲聲喝道:“看你們誰給我戴!看你們哪個敢給我戴!”
陳老總在危急時刻,接連兩聲呵斥,訇然有力,以氣壓人,字字千鈞,嚇得幾個造反派頭頭呆若木雞,愣在那裏,不知所措。陳老總這裏使用的就是以氣奪人的說硬話方式。從這個故事中可看出,只要手中有真理,氣永遠都壯。如果手中無真理而氣壯如牛,那也不過是色厲內荏的紙老虎,不堪一擊。
37.說軟話,以柔克剛感動人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怪脾氣的人。其中有一種人就是“吃軟不吃硬”,你跟他辦事,來強硬的不行,來軟的,往往很好辦。你在辦事過程中,如果遇到這種人,若求順利、順心,就應該迎合其性格,盡量與他說軟話,說尊敬他、讚美他的話,以求得到他的同情、理解、寬容、原諒,獲得他的支持幫助;從而達到自己的辦事目的。
說軟話的方式很多,實際運用中採用哪一種方式,應視其所辦的事而定。
□說引起別人同情的話
有人說女人告狀比男人強,因為女人說著說著眼圈兒就紅了,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聽者就是鐵石心腸,也免不了會動惻隱之心的。
這話頗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實上,大多數告狀者都是心裏有氣,積鬱已久,一旦有了訴說機會,總是難抑內心激動,往往情緒憤懣,言詞激烈,給人的感覺倒不像是一個受害的弱者,而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強者。
有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某領導告狀時十分衝動,口出狂言污語,使得這位領導很是反感,因而,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後來,此人絕望了,痛苦不堪,幾欲輕生,反倒引起了這位領導的同情與重視。
當然,這並不是說,凡告狀者都要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流下幾滴眼淚。而是說,告狀者在請求解決問題時,應該調動聽者的同情心,使聽者首先從感情上向你靠近,產生共鳴。這就為你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基礎,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將受害的情況和你內心的痛苦如實地說出來,處理者是會動心的。
同情心可以促進當權者對受害人的理解,但這並不等於說馬上就會下定處理的決心。因為處理者要考慮多方面的情況,有時會處於猶豫之中,甚至會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想過問。這時候,告狀者就得努力激發處理者的責任感,要使處理者知道,這是在他職責範圍以內的事,他有責任處理此事,而且能夠處理好此事。
一天,一位老婦人向正在律師事務所辦公的林肯律師哭訴她的不幸遭遇。原來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獨立戰爭中為國捐軀,她靠撫恤金維持生活。前不久,撫恤金出納員勒索要她交一筆手續費才可領取撫恤金,而這筆手續費是撫恤金的一半。林肯聽后十分氣憤,決定免費為老婦人打官司。
法庭開庭。由於出納員原來是口頭勒索的,沒有留下任何憑據,因而指責原告無中生有,形勢對林肯極為不利,但他十分沉着、堅定,他眼含着淚花,沉痛地回顧了英帝國主義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愛國志士如何奮起反抗,如何忍飢挨餓地在冰雪中戰鬥,為了美國的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最後,他說:“現在,一切都成為過去。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可憐的夫人,就在我們面前,要求申訴。這位老婦人從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與丈夫有過幸福的生活。不過,現在她已失去了一切,變得貧困無靠。然而,享受着烈士們爭取來自由幸福的某些人,還要勒索她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撫恤金,有良心嗎?她無依無靠,不得不向我們請求保護時,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法庭里充滿哭泣聲,法官的眼圈也發紅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喚醒,再也不矢口否認了。法庭最後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沒有證據的官司很難打贏,然而林肯成功了,這應歸功於他的情緒感染,駕馭了聽眾及被告的心理,達到了理智與情緒的有機統一,收到了征服人心的效果。
□說認錯的話
任何一個人,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高明者往往能正確面對失誤,引咎自責,勇敢地自我批評,真誠地向人們道歉、認錯,從而反敗為勝,維護了自己的信譽,再次取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
全世界很多人還都記得,二十世紀末美國總統克林頓與白宮事務員萊溫斯基的色情緋聞,曾鬧得整個地球沸沸揚揚,使得克林頓總統的名譽掃地,也嚴重地影響美國世界老大的形象。正當美國人怒不可遏,要聲討克林頓總統時,克林頓卻一反過去高高在上的威嚴,以低眉順眼的悔恨姿態,在電視上向全國人民及他的妻子、女兒作了公開的認錯、道歉。他的這一行為,又兼以他的政績突出,美國人民和他的妻女終於原諒了他,他那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終未受到影響。克林頓用認錯的方式保全了自己。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卡耐基曾談起過他自己的一件事。
卡耐基經常帶一條小獵狗去公園散步,有一天,一位警察告誡他小狗外出一定要照規定繫上鏈子或戴上口罩。卡耐基畢恭畢敬地答應了。
開始幾天,卡耐基照警察說的做,一段時間后,他覺得麻煩,就像在家裏一樣帶小狗上街了。
有一天下午,卡耐基和小狗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那位警察又出現了,卡耐基一看:壞事了。
卡耐基很明白事情的後果,所以他沒有等警察開口就先發制人,自我請罪,說:“警官先生,這下你可以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託辭,沒有借口了。你上星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懲罰我。”
警察說話出乎意外地客氣,說:“好說,好說,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也忍不住要帶這麼一條小狗出來溜達。”
卡耐基忙說道:“的確是忍不住,但這是違法的。”
見卡耐基這麼誠心認錯,警察反倒為卡耐基開脫,說:“不過像這樣的小狗大概也不會咬人吧。”
卡耐基說:“不,它會咬死松鼠的。”
警察對他說:“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我們這樣辦吧,你只要讓它跑過山,到我看不見的地方——事情就沒有了。”
卡耐基在整個事件中沒有與警察正面交鋒,而是承認自己有錯,承認警察正確,而且是以爽快、坦白、熱誠的態度承認的。由此可見,犯了錯誤,應該真誠對待,想辦法堅決改正。只要誠心誠意去改,是一定會得到別人理解的,也就更容易成功。
□說溫柔話
前幾年,曾流行過一首歌,歌名是《我很醜,可我很溫柔》,是男子漢們唱的。可人們聽后卻總感到,男人們以此表達心聲似乎不太合適,讓人總覺得缺少陽剛之氣。不過,女人唱這歌,則是最合適不過了,因為沒有一個男人不喜歡女人的溫柔。
當然,在這裏,我們不是倡導女人們用自己的溫柔去搞不正當的關係,做不合法的事。我們要說的是女人的溫柔是處理好家庭和諧的法寶,是在社會上巧解為難之事的最好武器。
小瑜是一家大報的記者,事業心較強,經常要出去採訪,回到家中又忙碌着家務,和丈夫交流有所減少。
一天,小瑜沒出差,難得一家人都在一起度周末,兒子忽然問:“媽媽,怎麼你在家裏,林阿姨就不來玩了?”
“林阿姨是誰?”小瑜問丈夫。
“是我們單位剛來的大學生。丈夫不好意思,臉有點紅。
小瑜沒有再追問,只是哄著兒子說:“下次我們請林阿姨來玩,好嗎?”
小瑜想想自己對丈夫如此信賴,可他竟……思前想後,心裏很難受。真想和丈夫大吵一頓,或者離婚算了。
過了一會,小瑜情緒冷靜多了,認識到自己經常在外,對兒子和丈夫照顧很不夠。何況自己並不能肯定丈夫和林的關係。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和丈夫鬧,倒顯得自己沒分量了。
晚飯,她今天特別地沒讓保姆做,自己麻利地弄了幾個丈夫最愛吃的菜。
晚上,她把孩子哄睡了之後,偎着丈夫靠在床上,輕輕地說:“我經常外出採訪,讓你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實在太難為你了。我不在時你肯定很寂寞,就像我孤零零一個人睡在旅館裏一樣。現在我靠在你身上才覺得好踏實,沒有你的支持,我的工作一天也做不好。”丈夫一聲不吭,憐愛地撫摸着小瑜的頭。
小瑜輕問:“我們周末一起請她來吃晚飯好嗎?”丈夫面有難色。“你還不放心我嗎,我不會讓你為難的,更不會為難她。”
周末,小瑜又一次親自下廚。林來了,小瑜熱情地進行了款待。臨走時,小瑜特地讓丈夫看孩子,自己獨自一人把林送下樓,拉着她的手說:“怪我自己工作太認真了,對周(小瑜的丈夫)缺乏照顧,謝謝你常來帶我們寶寶玩,也幫着照顧小周。看你這樣溫柔可愛,不知道哪個小伙兒會有福氣娶到你。好了,不遠送你啦,有空歡迎你常來玩。”一席話讓林又是感激又是慚愧。
後來,林找了個帥氣的男友,他們與小瑜夫婦都成了好朋友。
兩個有情人經過熱戀組成了家庭,標誌兩人的關係有了實質性的變化,但這並不意味着愛情進入了保險箱,“婚外戀”這隻由蟲變成的花蝴蝶,一不留神就會飛來騷擾這二人世界。
發現丈夫有了婚外戀的險情,做妻子的該怎麼辦?是說“硬”話,跟丈夫打,跟丈夫鬧,跟他的情人咆哮,還是說“軟”話,以溫柔的關愛,甜蜜的手段把他拉回來?在這件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小瑜理智地、冷靜地選擇了後者。面對丈夫,以情動人,首先向丈夫道歉:自己工作太忙,沒有盡到做妻子和做母親的責任。同時也表白:自己出差在外很辛苦、寂寞,很思念家。
面對“第三者”小林,則是綿里藏針,既熱情有禮貌,同時也暗示對方,自己的丈夫是有婦之人,讓對方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讓這艘漂泊的家庭之舟重新啟航的就是小瑜的溫柔之帆。在處理婚外戀這個問題上,夫妻雙方說“軟”話,以溫柔之情軟處理,是最好的策略,這樣大多數情況都可以把誤入歧途的一方拉回來。而若說“硬”話,以潑辣、強制手段來解決,勢必把另一方推向“第三者”。所以,人們在處理婚外戀問題上,應該多學一學小瑜的做法。
□說商量話
在社會交往中,遇到一些難辦的事情時,以商量的語氣柔言慢語說軟話,也會產生比說硬話更有效的作用。
老陳從湖南山裡出差到武漢,有位年輕的同事正準備結婚,想買一台高檔進口彩電,便托老陳幫忙帶回一台大屏幕彩電。
到武漢后,老陳聽說漢正街的貨物美價廉,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比商場便宜許多。便想先去逛逛漢正街,給小孫子買幾件衣服,再到商場替同事看電視機。
到了漢正街,老陳發現果然名不虛傳。終於替小孫子選了幾套衣服。付完錢老陳正準備走,忽然發現錢包不翼而飛了。這下老陳可着急了,包里有同事的幾千元錢!剛才旁邊也沒什麼人,只有賣衣服的姑娘和自己兩人。老陳思考,十有八九是賣衣服的姑娘隨手把錢包塞進了衣服堆里。
老陳問姑娘:“小同志,看見我的錢包沒有?”
姑娘一聽,翻了臉:“噢,你是說我拿了?那你去叫警察呀!”
老陳一聽,姑娘的口氣不對,自己並沒有說她拿了,只是詢問一下,她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老陳明白,自己只有一個人,一旦離開小攤,贓物轉移,那就再沒希望了。如果和她來“硬”的,只會把關係弄僵。於是,他決定來“軟”的,他笑了笑說:“我也沒說是你拿了,是不是忙中出錯,混到衣服堆里去了。”這話很有分寸,給姑娘下台準備了台階。
這時來人買東西,打斷了說話。他擺出了“持久戰”的架式,盯着貨攤。姑娘顯得有些心神不安。
等貨攤又只剩他倆時,他壓低聲音悄悄地說:“姑娘,我一下子照顧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呢?我看你年紀輕輕的,在這個熱鬧街道擺攤,一個月收入幾百上千,信譽要緊吶!”這話有懇求,有開導,還有暗示,說得姑娘低下頭,顯然在進行思想鬥爭。
他繼續道:“這錢是單位同事托我帶結婚用東西的。要是丟了,我一個工薪階層,哪裏賠得起呀?我這一大把年紀了,還出這種事,叫我怎麼有臉回去見人哪!姑娘,你就替我仔細找找吧。”
姑娘終於經不住他的懇求,說:“我給你找找看。”
果然,姑娘就坡下驢,翻了一陣子,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錢包,羞答答地遞給他。
軟硬兼施是口才藝術中顛撲不破的真理。上述事例中,老陳一看“硬”的不行,馬上改變戰術,以軟求勝。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老陳柔言慢語,不但使錢失而復得,而且挽救了一個幾乎淪為小偷的女青年。
38.說趣話,詼諧幽默愉悅人
面對人際交往中的困窘,面對生意場上毀約失言的尷尬,面對求人辦事時的難堪,面對伴侶吵鬧,情人、戀人的不悅與拒絕,熟人、朋友的刁難,上級領導的批評與指責……怎麼辦?是坐困愁悵、嘆聲嘆氣還是驅寒取暖、巧言相悅?這時你應該想到一種快樂的法寶——幽默,它會在你的生活中濺起快活的漣漪。
幽默是笑的夥伴,會幽默的人,走到哪裏就會把笑聲帶到哪裏。能給人帶去笑聲的人,自然是十分受歡迎的人,自然也是辦事最容易成功的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會說幽默而風趣的話呢?
□善於遠近聯想
一件平常不起眼的事,到了懂得幽默人的眼中,就能顯示出滑稽可笑的成分來。而一般人可能就缺少這種眼光,區別就在於你有沒有幽默思維,是否善於遠近聯想。
我們來看下面幾則故事。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丑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到歡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副愚蠢而又丑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准能拿到雙薪。”
這位傲慢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拿雙薪,本是無絲毫內在的聯繫,但幽默的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幽默感,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諷刺。
一天,湯姆的老闆在圓桌會議上氣急敗壞地大叫:“這次如果又泡湯了,我要把你們一個個扔進海里喂鯊魚……”這時,湯姆衣冠楚楚地站起來,轉身欲走,老闆更氣了:“你要去哪裏?”原來是要去洗手間的湯姆即興改口說:“學游泳!”眾人大笑,緊張的氣氛馬上緩和下來,老闆也笑了:“你這混小子!你以為我真的忍心把你們扔進海里……”
湯姆使用的就是即興發揮的幽默術。實際上他腦中進行了一系列快速的思維活動:假定扔海里是真——喂鯊魚要死——怕死——學游泳。也許是怕淹死,也許是怕被鯊魚吃掉,但學游泳對逃避這兩種危險肯定有用。他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引起眾人大笑,有幽默味,就在於他的超常聯想功夫。
□善於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借用一個毫不存在的理由,迷惑對方。會說幽默話的人,常無中生有地找一些借口,讓對方信以為真。無中生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完全捏造一些事實,二是將一些毫不相關的事實硬性聯繫起來,創造一種假象關係。我們來看下面幾位是怎樣通過無中生有產生幽默效果的。
有一天,李老頭花六元錢買了一條圍巾,而鄰居一位姑娘卻只花了三元錢。於是李老頭轉身去找那擺攤的小青年。
“喂,你剛才賣給姑娘才三元,而賣給我是六元,你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老頭子,你知道嗎?”
李老頭一聽,二話不說:又拿起一條圍巾就走。小青年緊追上前:“你怎麼不付錢就走?”
“因為咱們是親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強辭奪理,無中生有,李老頭抓住時機,如法炮製,兩個人以假對假,荒誕幽默。小青年的話是想氣李老頭,可李老頭同樣來個無中生有,針鋒相對。將姑娘和自己的關係捏造成父女關係,其荒誕性發展到極點上,可笑之處淹沒了令人惱怒之情。
我們再看看台灣藝人凌峰是怎樣巧妙開場,無中生有般地介紹自己的:
1990年中央電視台邀請台灣影視藝術家凌峰先生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當時,許多觀眾對他還很陌生,可是他說完那妙不可言的開場白后,一下子被觀眾認同並受到了熱烈歡迎。他說:“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鐘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我以長相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炭黑。”這一番話戲而不謔,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這段開場自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坦誠、風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話筒”之夜文藝晚會上,只見他滿面含笑地對觀眾說:“很高興見到你們,很不幸又見到了我。”觀眾報以熱烈掌聲。至此,凌峰的說話形象迅速提高,凌峰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
凌峰使觀眾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喜歡,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那幽默的開場白。他藉助於自己的長相,不惜自嘲,但又自嘲得很有分寸,很有水平,因此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善於移花接木
通常人們在進行交流或辯論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對雙方討論的同一個概念要取得一致的含義,這在邏輯上叫做“同一律”,而移花接木,則是巧妙地偷換概念,和原來的含義相反,這樣,也能產生幽默效果。我們仍用例子來說明。
一位長官到連隊巡查,正趕上士兵們吃中午飯。
“伙食怎麼樣?”長官問士兵們。
“報告長官,湯里泥土太多。”一個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們入伍是為了保衛國土,而不是挑剔伙食!”長官非常生氣地大聲斥責道,“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畢恭畢敬地立正,又斬釘截鐵地說,“但決不是讓我們吃掉國土。”一句話,說得長官頓時對這位士兵刮目相看了。
士兵們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泥土”與“國土”意義相差甚遠,但士兵卻能抓住“土”這一信息,並將其生髮開去,不無關聯地與國家的形勢、國土的淪喪和軍人的職責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既體現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又巧妙地達到了改善伙食的目的,同時還給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活帶來了無限生趣。
有時候,移花接木還可給別人一個台階下,讓對方在開懷大笑中體悟話中的含義。
一對夫婦結婚已經有十餘年了,每個月他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寄生活費。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辦。可是妻子卻每個月給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給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憤怒在心,卻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麼事都不幹,總要先抱抱小兒子,親撫半天,可這天回家后,他見到一歲半的小兒子正在搖車裏哭,卻假裝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到。他一反常態地走到五歲女兒的身旁,把五歲的女兒伸手抱了起來。
正在做飯的妻子扭頭看到了,急忙喊道:“兒子都哭成那樣了,你怎麼還不趕緊去哄哄他?”
丈夫不緊不慢地說:“這二十元錢的,還是你來抱吧!我要抱五十塊錢的。”
聰明的丈夫風趣而又不失原則地請妻子進入了自己所預設的易位“圈套”,沒有累牘長篇的發牢騷,卻弦外有音暗示了事情的實質和自己的不滿情緒,從而有技巧地提高了自己的說話形象。
妻子一聽紅了臉,以後每月也給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
□善於出其不意
一家餐館裏,走進來一對年輕夫婦。丈夫出手大方,一口氣點了滿滿一桌子菜。沒想到點菜過多,兩人竟沒能吃完,只得惋惜地起身離開。這時,熱情的服務員走了過來,遞給他們一個食品袋,笑着說:“二位別急着走呀!來,請你們吃不了兜着走!”話音剛落,這對夫妻忍不住“撲哧”一笑,感激地接過食品袋裝下剩餘的菜肴。
“吃不了兜着走”這句話,通常是“吃不消”的意思,但服務員卻根據當時的情境,把它的“吃不了的飯菜用袋子兜走”還原使用,使一句原本含有威脅、損人的話變成了風趣、幽默、充滿友好和溫暖的勸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9.說活話,隨機應變答對人
在社交場合中,在與人辦事過程中,我們總是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自己失言失態,或是對方反應不如預料之好,或是周圍環境出現了沒有考慮到的因素等等。這些猝不及防、進退兩難的尷尬情景,往往會令人啼笑皆非,狼狽不堪。身處窘境,如何解脫?那就需要隨機應變。
隨機應變是口才技巧中一種高超的能力,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
作家諶容訪美期間,一次應邀到某大學演講。大學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她都給以直率的答覆。
當時有人問:“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共黨員,請問您與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顯然,提這樣的問題是別有用心的,回答不好會使人處於尷尬的局面。
諶容笑了笑,敏捷地說:“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不是中共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們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未有離婚的跡象,可見,我同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有多深。”巧妙而又得體的回答,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尷尬場合、尷尬局面的出現,往往是剎那間的事情,如果缺乏鎮靜,大驚失色,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添亂。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與穩定,神色不改、鎮靜自若地面對出現的問題,則有可能巧妙機智地應付尷尬。
下列幾種方法可有助於你形成隨機應變的口才。
□情境順勢法
依眼前事物、勢態,或就事論事,或生衍開發,破解窘態,達到與他人交流、共鳴的目的。情境順勢法是最常用的一種隨機應變的方法。
曾經有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演唱家,曲畢謝幕時,沒有走出兩步,便被麥克風的電線絆倒在地,嬌美的身軀與當時的狼狽形象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此時,觀眾嘩然,起鬨聲不斷。
然而,這位女演唱家並沒有失態,她急中生智,站起來,拿起話筒說:“我真正為大家的熱情傾倒了!”
頓時,雜亂的噪聲變成了一陣陣笑聲和掌聲。女演唱家用這樣得體的辯解方法,以“美”補“丑”,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反而更得到了觀眾的歡迎。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攜夫人賴莎訪美,在赴白宮出席里根的送別宴會的途中,他突然在鬧市下車,和站在路旁的美國行人握手問好。蘇聯保安人員急忙將汽車扭轉回頭,衝下車,圍上前去,並喝令站在戈爾巴喬夫身旁的美國人趕快把手從褲袋裏抽出來(怕他們袋內藏武器)。行人搞得一時不知所措,有人責問這是為什麼?站在戈爾巴喬夫身後的賴莎十分機智,趕快打圓場,向責問的美國人解釋說:“他們的意思是你們把手伸出來,跟我丈夫握手。”
這種隨機應變、順水推舟的圓場話,維護了蘇聯領導人對美國人的友好感情。頓時,周圍的美國人伸出手來同戈爾巴喬夫等人握手致意。
演講、談話、論辯,都希望有個好的收場,得到圓滿的結局。因此,這就需要平時多多讀書,多多磨鍊,頭腦充實,機智敏捷,反應靈活,並且平日持之有素,習以為常;還要練就敏捷的表達技術,以及邏輯與語言素養。
□踢皮球法
在交往過程中,別人有意用難以回答的問題向你發難,那麼,你不妨提出一個相似的話題,仍以問話的形式踢給對方,讓對方難以解答,陷入窘境。
梁曉聲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創作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台採訪梁曉聲,現場拍攝電視採訪節目。採訪記者四十多歲,是個老練機智的英國人。採訪進行了一段時間后,記者將攝像停了下來,走到梁曉聲面前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做到毫不遲疑地用最簡短的一兩個字,如‘是’與‘否’來回答。”梁曉聲點頭認可。遮鏡板“啪”一聲響,記者的錄音話筒立刻就伸到梁曉聲嘴邊問:“沒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對你看來究竟是好是壞?”梁曉聲一怔,未想到對方的提問竟如此之“刁”,分明有“誆”人上當之意。他靈機一動,立即反問:“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還是壞?”回答如此巧妙!英國記者不由一怔,攝像機立即停止了拍攝。
民國初年,一次《亞細亞報》記者萬士同採訪大將軍蔡鍔。
萬:“鄙報為國民喉舌,請教蔡將軍的政見。”
蔡:“我喉頭有病,有你這個喉舌就行了。”
萬:“孫中山在海外宣稱討袁,將軍是辛亥之勛,想必引為同道。”
蔡:“中山之徒不是也有給袁總統籌辦帝制的嗎?”
萬:“對,對。不過梁啟超先生反對帝制的大作,你總該深表同感吧?”
蔡:“梁先生是我的老師,袁總統是當今國家元首,我該服從誰呢?”
萬:“是啊,該服從誰呢?”
萬士同想不到難題竟輪到自己頭上,只好模糊應對了。
“踢皮球”式的應變方法,其實就是以自之矛攻自之盾,把提問的問題變成問題提出者自己的難題。這種方法既保護了自己,又攻擊了對方,使對方處於敗地,實在高妙。
□修辭法
有些問題,實話實解,既沒有力度深度,也缺乏嚴密性,趣味性,而這時候採用修辭的方法作答,或打比喻,或作類比,既能使話題趣味盎然,又意味深長。
子禽有一次問他的老師墨子:“老師,多說話到底有沒有好處?”墨子若有所思地說:“話要是說得太多,好比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着,弄得口乾舌燥,卻從來沒有人去注意它,這有什麼好處?但是,雄雞隻是在天亮時叫幾聲,大家就知道天亮了,都很留意它。所以說話不在多,而在說得有用處。”
對於一些簡單而不易回答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自作聰明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回答,其實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因為,最大的智慧是按世界的本來面目去理解世界,而修辭法確是幫助理解的最好方法。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寧,1893年生於我國湖北襄陽。朗寧的父母是美籍傳教士。朗寧出生在襄陽時,喝的是中國奶媽的乳汁。而當30歲競選省議員時,反對派掀起一場誹謗他的運動。反對的理由是:“朗寧曾經喝過中國人的奶,身上一定有中國血統。”
對此,朗寧運用類比法進行了有力的反擊:“按照這種邏輯,喝什麼奶就形成什麼血統的話,那你們有沒有人喝過加拿大的牛奶呢?在你們身上是不是也有着加拿大牛的血統呢?”
“當然你們可能喝過加拿大的人乳,又難免喝一些加拿大的牛奶,那麼在你們身上不是既有着加拿大人的血統,又有着加拿大牛的血統嗎?你們豈不都成了人牛血統的混血兒了嗎?”
“也許你長大了不能僅靠‘喝’,自然還得‘吃’,吃雞脯、吃豬排、吃羊腿……這樣,你們的血統實在是很難認定了。”
那些反對派聽過朗寧的反擊,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是兵家常識,而修辭法確能收到以虛對實、以實對虛的奇效,具有很強的說服、駁斥的力量。
□曲解辭意法
在雙方批評談話中,有可能出現一種特定的語言環境,它讓人有可能利用詞的多義、同音或同形的條件,或故意違反邏輯規律,或是巧妙地利用邏輯規律,以一個詞語去關聯兩種事物,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即用同一詞語表達兩個判斷,從而達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紀曉嵐曾在乾隆皇帝的軍機處辦事。有一次,乾隆皇帝帶着幾個隨從突然來到軍機處。此刻的紀曉嵐正在光着膀子和軍機處的幾個辦事人員閑聊。其他人一見皇帝來了,連忙上前接駕,只有高度近視的紀曉嵐沒有看出是乾隆皇帝走在後頭,忽見其他人在前邊接駕,才大吃一驚。心想:如果就這樣光着膀子接駕,豈不犯了褻瀆萬歲之罪?大概皇帝還沒看見自己,還是先躲一下為好。於是,倉皇地鑽到辦公桌下藏了起來。
其實,他的舉動乾隆皇帝早已看在眼裏,他也猜透紀曉嵐的心理,卻佯裝不知,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紀曉嵐在桌子底下縮作一團,大汗淋漓,卻又不敢出聲。兩個時辰過去了,紀曉嵐聽不到乾隆說話的聲音,以為他已經走了,就鼓着勇氣低聲問辦事員:“老頭子走了沒有?”
乾隆皇帝在一旁聽得清清楚楚,立刻板起臉孔,厲聲問道:“紀曉嵐,你見駕不接,我且不怪罪於你。你叫我‘老頭子’是什麼意思?你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給我講清楚,否則可別怪我無情!”
紀曉嵐嚇得半昏,只好無可奈何地從桌子底下爬出來,穿上衣服,俯伏在地,不住地磕響頭,並連稱:“死罪!死罪!”接着,慢條斯理解釋道:“萬歲不要動怒,奴才所以稱您為‘老頭子’,確是出於對您的尊敬。先說‘老’字,‘萬壽無疆’稱‘老’,我主是當今有道明君,天下臣民皆呼‘萬歲’,故此稱您為‘老’。”
乾隆聽后,點了點頭。
紀曉嵐接著說:“‘頂天立地’稱為‘頭’,我主是當今偉大人物,是天下萬民之首,‘首’,‘頭’也,故此稱您為‘頭’。”
乾隆皇帝邊聽邊眯着眼睛笑,很是滿意。
紀曉嵐見此情景,猜透了乾隆的心思,拉長了聲音說:“至於‘子’字嘛,意義更明顯。我主乃紫微星下轉,紫微星,天之子也,因此天下臣民都稱您為天‘子’。”紀曉嵐說到這裏,稍微停了停,又說:“皇上,這就是我稱您為‘老頭子’的原因。”
乾隆皇帝高興地點了點頭,不再追究他。
交際中,失言是難免的語言現象。誰都不想說錯話,但當錯話的確從自己口中進發出來了,又該怎麼辦呢?又該如何防止失言呢?曲解辭意,將“歪”拉“正”,不失為隨機應變的好技巧。
這就要求應變者在情急之中,從容自若,調整思維。巧妙地回答往往不就事論事,而是換幾個角度,別出心裁,為自己打圓場,但又不偏離問話的限制。如果只順從一條思路,只遵循一種邏輯,陷入單向思維的死胡同,失言就不可避免了。
□模糊法
含糊其辭,又稱模糊語言,它是語言應變技巧中的一種。恰當地使用模糊語言,能使自己有一定的靈活性,力避被動,爭取主動。詞語“方便”、“最近”、“大約”、“前後”等等即是模糊語言。
比如,朋友邀你去做客,你自己無法確定具體時間,就可以說“大約在中秋節前後,我一定去一趟。”這樣很靈活,可以在中秋節前,也可以在中秋節后。
魏巍曾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記敘一位志願軍戰士冒火搶救朝鮮兒童的英雄事迹。這位戰士叫馬玉祥,他轉業后,回地方默默無聞地工作了30年。有一次,回答大學生的提問,下面就是這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問:您回地方這些年默默無聞地工作和生活,您從來沒想到過您是英雄嗎?
答: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個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分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問:您是50年代青年,我們是80年代青年,兩代青年在氣質、品格等方面有許多差別,您喜歡哪一代青年?
答:50年代青年有點“傻”,80年代青年有點“尖”,還是兩代摻合摻合好!
馬玉祥用模糊語言,巧妙地回答了這個難以用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問題,引起了一片掌聲。
模糊語言,還可在論辯中,故意玩弄一些辭藻,使用一些手法,打打馬虎眼,使對方摸不清虛實。
有一次希特拉問占星學家:“我將死在哪一天?”
占星學家算了一下圖像,很有把握地說:“你將在猶太人的節日死去。”
“究竟哪一天呢?”
“噢,你不論哪一天死,這一天就是猶太人的節日。”這位占星學家在希特拉這位殺人魔王面前,用模糊語言既表達出了他及猶太人對希特拉的痛恨,又掩護了自己,實在是應變的高妙。
40.會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國外某名牌大學,曾發生過師生反目的情形,即許多教授遭到群體學生的圍攻。當時,也有一群學生衝進某教授的研究室,對他提出各種提問。但是,無論學生說什麼,這位教授始終不開口,雙方僵持了幾個小時后,學生終於無可奈何地走了。該校惟獨這一位教授因保持沉默,而逃過這一難關。
這位教授保持沉默,實際上也是一種反抗,同時又給對方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迫感。由此看來,“沉默是金”確有一定道理。
有些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常常喋喋不休,嘮叨不止,殊不知這樣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處在尷尬情況下,與其聒噪不停,甚至說錯話,倒不如保持沉默。
在特定的環境中,緘默常常比論理更有說服力,更能充分地表示出你的意向觀點。我們說服人時,最頭痛的是對方什麼也不說。反過來,如果我們在遭遇圍攻時什麼也不說,對方的錯誤意見就找不到市場了。
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沉默方式,運用時要掌握火候,恰到好處。
□別人談論自己時需保持沉默
伊里亞·愛倫堡的長篇小說《暴風雨》出版后,在社會上引起震動,褒貶不一,莫衷一是。某報主編不知從哪裏了解了斯大林對《暴風雨》有看法,說是“水杯里的暴風雨”。
顯然該書應該批判。為了討好領導,就組織編輯部討論這部小說,以表示該報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警惕性,表明該報鮮明的立場。
討論進行數小時,發言人提出不少批評意見。由於主編的誘導,每篇發言言辭辛辣而尖刻,如果批評成立的話,都足以讓作家坐幾年牢。可是在場的愛倫堡極為平靜,他聽着大家的發言,顯出令人吃驚的無動於衷,這使與會者無法忍受,紛紛要愛倫堡發言,從思想深處批判自己的錯誤。
在大家的再三督促下,愛倫堡只好發言。他說:“我很感謝各位對鄙人小說產生這麼大的興趣,感謝大家的批評意見。這部小說出版后,我收到不少來信,這些來信中的評價與諸位的評價不完全一致。這裏有封電報,內容如下:‘我懷着極大興趣讀了您的《暴風雨》,祝賀您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約·斯大林。’”
主編的臉色很難堪,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會場,那些批判很尖刻的評委們,都抱頭鼠竄溜之乎也了。愛倫堡輕輕地搖搖頭:“都怨我,這麼過早的發言,害得大家不能再發言了。”
愛倫堡的聰明在於,如果他據理反駁,必能激起同仁們更加尖銳的批評,這種場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褒貶隨人。
□不明事理時需保持沉默
在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不要輕易開口,保持沉默,不但能揣摸對方的意圖,往往能變被動為主動。如果冒失開口,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某博物館派出某館員招攬櫥窗廣告業務,這位館員專程趕到當地一家製鞋廠,稍加瀏覽,就大包大攬地與廠長談生意。他自以為是,頗為認真地手指廠房裏展列出的各類鞋產品,誇獎一通:“這種鞋子,款式新穎,美觀大方,如果與我們館合作,廣為宣傳,一定會提高知名度的!然後就會暢銷全國,貴廠生產也會蒸蒸日上啊!”
聽起來聲情並茂,又具說服力,可惜說話人並非製鞋內行,又沒做準備工作,沒有事先虛心討教探探“底”,探測信息,就誇耀對方廠中積壓的一批過時的產品。結果廠長不動聲色地答道:“謝謝你的話。可惜你指出的這批鞋子全部是落後於市場供求形勢的第七代產品,現在我們的第九代產品正在走俏、熱銷。”
僅此兩句話,就令這位館員無話可說了。這位館員的話語沒有說到點子上,讓廠方覺得這樣的話一聽顯然是外行,和他們合作也沒什麼前途,不如趁早“鳴鑼收兵”。廠方對這位館員不懂章法的話視為花言巧語,從而在心理上築起了防線。
於是,一個眼前的客戶走了,一樁即將完成的生意砸了。不是因為該說的沒說,而是因為開口太早,說得太多,給自己“曝了光”。
如果例中的這位館員能夠記住“知彼知己”的道理,從實際情況出發,積累資料,分析清楚問題所在,再去遊說企業領導人,豈有不勝之理?
說話盲目易造成危害,無形之中是貶低了對方。如果是有目的、有意識地刺激他,你也會同樣達到目標。因為你已經摸清了彼方的情況。通過這樣一場較量,使用先揚后抑的談話藝術,以退為進,激將對方,調動對方的積極性,就自然而然地收到很理想的效果。
□時機未到時需保持沉默
說話莫忘看場合,因為心理學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場合環境中,人們對他人的話語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並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為受特殊場合心理的制約,有些話在某些特定環境中說比較好,但有些話說出來就未必佳。同樣的一句話,在此說與在彼說的效果就不一樣。因此,說什麼,怎麼說,一定要顧及說話的環境,如果環境不相宜,時機未到,最好的辦法是保持沉默。
日本公司同美國公司正進行一場貿易談判。
談判一開始,美方代表滔滔不絕地向日商介紹情況,而日方代表則一言不發,埋頭記錄。
美方代表講完后,徵求日方代表的意見。日方代表恍若大夢初醒一般,說道:“我們完全不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研究一下。”
於是,第一輪會談結束。
幾星期後,日本公司換了另一個代表團,談判桌上日本新的代表團申明自己不了解情況。
美方代表沒有辦法,只好再次給他們介紹了一遍。
誰知,講完後日本代表的態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們完全不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研究一下。”
於是,第二輪會談又告休會。
過了幾個星期後,日方再派代表團,在談判桌上故伎重演。惟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告訴美方代表一旦有討論結果立即通知美方。
一晃半年過去,美方沒有接到通知,認為日方缺乏誠意。就在此事幾乎不了了之之際,日本人突然派了一個由董事長親率的代表團飛抵美國開始談判,拋出最後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美方談判全部細節,使人措手不及。
最後,談判成這一項明顯有利於日方的協議。這場談判能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句俗話“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聽出門道再開口,而開口便傷對方“元氣”,不很高明嗎?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故作“遲鈍”未必不是聰明人,“遲鈍”的背後隱藏着過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種“大智若愚”型的藝術——意即在商業活動中多聽、少說甚至不說,顯示出一種“遲鈍”。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少開口不做無謂的爭論,對方就無法了解你的真實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測對方動機,逐步掌握主動權。
這時候的沉默,實際是“火力偵察”。
老一輩人總是諄諄教導我們:“話到嘴邊留半句,不可全拋一片心。”傳統的中國人,代代相襲,恪守着“言多必失,語多傷人”、“君子三緘其口”的古訓,把緘口不言奉作練達的安身處世之道。今天,我們亦應謹記這些古訓,該沉默時一定要三緘其口。沉默,是一種態度;沉默,是一種特殊語言;沉默,也會贏得百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