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匠戶與燒制焦炭
“學生看來,民眾只要吃飽肚子,不挨凍,再有個差事幹着,就能安穩過日子。”
朱弘昭的回答很簡單,劉時敏頷首微微思量,笑說:“二郎深得民心,懂了這民心,治民也9易如反掌。吃飽肚子,有事干,如此簡單的兩件事,可笑多少腐儒卻不知。”
吃飽肚子是民眾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只要滿足這1條,民眾9不會反亂。再有個差事干,就能轉移民眾的心思,讓他們1心投入工作中,不去胡思亂想弄些麻煩事。
師徒倆沒有像往常那樣討論朝中變化,談着這35戶人口以後的營生。也算是劉時敏的考校,朱家有6傾地,安排23戶就能精細耕作。多出來的3戶人家,如何安排就是1個問題。
“堡內1年4季都有皮貨生意,學生準備讓他們做皮貨買賣。生皮子鞣製製成皮衣,所費不過硝石粗鹽和人力,卻有3倍利潤。只要新平堡馬市運轉正常,這3戶到年可預計獲利7千兩白銀。”
劉時敏聽了微微一愣,搖頭道:“二郎這法子不錯,可有些顧慮不周。二郎雖玉牒除名,這與民爭利之事卻不可太過張揚。”
“而且3戶人盡數投入皮貨買賣有些不妥,不妨只拿出1百戶。餘下2百戶做些其他營生,免得將來受制於人。”
朱弘昭1時聽不明白這受制於人什麼意思,劉時敏微微提點,朱弘昭立馬9想明白了。3戶人全部做皮貨生意會對本地原有行業造成極大衝擊,而他父親又是大同右路參將,他完全有能力壟斷這片地域的皮貨。
可哪天朱以溯調到其他地方呢?到時候新來的參將還會放任他繼續壟斷右路皮貨生意嗎?這9免不得受制於人,若朱以溯等人仕途不順退下來,這3戶極有可能被人奪走。
這裏是邊鎮第1線,有兵在手,再有朝廷大義,上位者想玩死下位者,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吃飽肚子,師徒倆乘坐暖暖的馬車返回青陽庄。
馬車內外各蒙1層皮革,鋪着氈毯虎皮,生着炭火小爐,其中滋味實在是暖和,讓人捨不得下來。
回了青陽庄,沒了外人師徒倆話題也不再避諱什麼。
重新談起3戶未來規劃,劉時敏思想還停留在土地上:“6傾地少了些,改日為師和朱相公說道說道。為師今日路過永加堡千戶所,見這裏有官道,又有雁水河,周圍土地尚未劃分乾淨。不妨開春多開些荒地,按律5年耕熟后9歸二郎1家,不可錯過。”
土地才是根本,官職如流水,只是1時之物。只有土地,年年都有產出,還能傳襲子孫。
山西雖然人多地少,邊鎮1線卻是人少地多。劉時敏也不願意看着朱弘昭1家子把家業安置在新平堡這個邊防第1線,若遭了兵災戰亂,旦夕間就會家破人亡。
永加堡千戶所歸天成衛所轄,在第2線。若將來有變故,也好有個時間準備。再不濟,也能有機會後撤。
“學生多謝師尊愛護。”
“你這孩子行什麼禮,你是我學生,為師不為你考慮為誰考慮?”
既然要開墾荒地,朱弘昭順便9把自己難處講了出來:“開春時右路必然會阡陌縱橫,耕牛、犁具聽我父說尚缺6成。開墾荒地時耕牛不足可以拿戰馬將9,可學生這裏犁具只有8副,大大的不足,還請老師助學生1臂之力。”
“為師能調耕牛2頭,犁具5副與二郎。朱相公那裏也缺,餘下的都要調撥給右路4衛。”
這些顯然不夠,劉時敏也知道,解釋道:“如今庫里也沒多少積存,鎮守府下屬的匠戶多是打鐵造兵甲的手藝,打制農具不是本職,手藝生疏,產量不足。”
見縫插針,朱弘昭眼神1亮:“師尊,能否調十戶匠戶於學生,學生這裏多有丁壯。打制農具不是什麼高深技藝,由匠戶教習1兩月,開春前學生這裏就能教出5戶能打鐵的人家。”
劉時敏微微沉默,這打鐵的匠戶不同於炭戶,干係重大。
奈何朱弘昭使出了賣萌大法,9差撒嬌打滾,享受着朱弘昭揉肩,劉時敏還是沒堅持住,鬆口了,十戶匠戶太顯眼,最終只能給朱弘昭3戶。
3戶匠戶不是3名鐵匠,而是3家子,老子是匠戶,兒子也就是匠戶。和軍戶一樣,只有1個能繼承匠戶之職,其他的兒子就是余丁。
3戶匠戶,也9意味着是經驗豐富的3名老鐵匠和78個兒子,可能還有跑腿的孫子什麼的。這些傢伙天生吃的就是打制兵甲的飯,打造的刀劍鎧甲可都是上乘貨。
明後期武備鬆弛,匠戶們打制兵甲交足數量9夠了,為了節約成本和趕時間,製造的東西質量奇差。比如說戰爭利器火銃,毫不誇張的說,都有炸膛的可能。
但別以為匠戶們的手藝9差,各地鎮守太監、廠監、少監為了撈錢手段變着花樣層出不疊。這些匠戶幹完朝廷規定的工作,就會接私活,私活要的就是質量。
有一件不知真假的事情挺可笑的,山東1帶的聞香教作亂,發的傳單竟然是太監所管的印書局印刷的……
朱弘昭最想要的是懂打造火銃技術的匠戶,可惜這種匠戶只有北京和南京才有,其他地方沒幾個。而且這種匠戶被管制的極為嚴格,很難弄到手裏。
各衛所內部也有匠戶,東路4衛的匠戶早被孫傳庭集中起來在天成衛城開作坊打造農具。這些匠戶手藝荒廢生疏,打造兵器是不成的。
因為以前沒多少鐵給他們打,手藝不練自然9生疏。技藝遠不如有私活練手的鎮守府所轄匠戶,所以這些匠戶才搶手。
鐵礦名義上歸皇室所有,由各地礦監監督稽查礦稅。也允許私人開採,只是這稅比較重。鐵器又是敏感物資,尤其是邊鎮。
劉時敏到任后,抓的最緊的就是鐵礦。原先鎮守太監睜隻眼閉隻眼弄出來的私人礦場都被他梳理一遍,也沒用啥手段,只是讓他們按規定繳稅,於是這些礦都開不下去停了,由劉時敏安排的人掌控。
打鐵匠戶這種身份敏感的都給了3戶,劉時敏也不能不給鐵。朱弘昭沒有要冶鍊好的鐵錠,而是要的鐵礦石。
機械系的他對化工不懂,卻多少知道鐵礦石冶鍊。說真的,他多少看不上這年頭冶鍊出來的生鐵錠,雜質含量太高,想要打造兵器鎧甲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鐵,純手工打造,他看着都覺得牙疼。
得到技藝精湛的鐵匠后,朱弘昭目的達成,師徒倆又聊了會律法,9散了。
送劉時敏出庄,返回莊子裏,孫河提着紅漆木盒緊步跟上。
香噴噴,煮的爛熟的鹿肉吃了個滿嘴流油,朱弘昭拍着肚皮連呼過癮。他是肉食動物,現在又是長身體的時候,練得那套體操又格外消耗體能,光吃5谷如何能成?
吃完的骨頭也好處理,第2天一頓鎚子砸碎,在那棟主體完工的大屋裏鑿開西陽河,倒進河水裏當即引來1群魚兒,備好的漁網撒下去,這幾日又有純天然魚肉吃了……
十戶炭戶足有4多勞力在工作,3戶鐵匠還沒調來,朱弘昭就要早作準備。這年頭冶鐵靠的就是木炭,煤炭也有,煉出來的都是含硫量高的鐵,太脆。
到了清朝,北方樹木資源減少,拿煤炭冶鐵。這9使得北鐵不如南方鐵好。造炮造槍,都是南方木炭冶鍊的金屬為優。
這年頭已經有人才用煤炭燒火,但夏天好說,冬天很容易煤煙中毒。朱弘昭派人外出夠煤,1邊就在莊子裏帶人挖窯坑。
建在河上的大屋裏4周擺滿炭盆,屋內暖融融。用開水燒開寒土和泥打坯,打好的泥坯放在炭盆前烘乾,留着後面燒磚用。
北岸1個個窯坑挖出來,有的用來燒制木炭,有的用來拿購來的煤炭混合木炭燒磚。
燒木炭是個周期性工作,將柴木在堆積在窯坑裏,點燃燒一陣后封堵進氣口。造成無氧高溫環境,對木柴進行蒸餾碳化。
現在天氣寒冷,窯坑內溫度流散速度快,燒炭成材率不高。但窯坑數量1上去,產的木炭自然也多。畢竟窯坑點火后炭戶觀察一陣,封堵后靜置不理9成了。
燒1窯56千塊青磚需要十天左右,效率不高。後世朱弘昭舅舅就是干磚廠的,燒磚的速度讓此時的他汗顏,1個磚窯每年可產千萬塊紅磚。
青磚紅磚只是顏色不同,工序也差不多,區別在於出窯前要不要潑水。
到了年底,北岸搭建起1座木棚,棚內工匠們按着朱弘昭意見,拿青磚蓋起1排寬9尺,長十3尺高8尺的磚爐。
1塊塊煤炭塞進去壘好,再堆些木炭引火。朱弘昭壓着激動心情,開始依次點火,6座磚爐,只要能有1個磚爐燒出焦炭,他9成功了。
焦炭是大規模冶鐵的保證,和蒸汽機一起撐起了第1次工業革命。歐洲那邊也是木頭快用光了,為了尋找新的冶鐵能源,才把煤炭燒焦這門技術逼了出來。
6座磚爐由專人記錄燒制過程,或許不成功,但這種文字積累的經驗總能把失敗經驗堆積醞釀為成功他娘。
朱弘昭確實激動,在他看來穿越者的意義不僅僅是爭霸天下引領這個民族走向。哪怕帶回去一些新的觀念,只要觀念撒播,立時死了也是值了。
技術永遠都不缺,缺的就是1個概念。
他只要早於歐洲幾十年將焦炭燒出來,有了大規模冶鐵的基礎,在足夠鐵器武裝下,誰能摧毀這個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