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媽媽這樣立規矩,孩子最不會抵
第五章規矩之下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
———獨立有擔當的孩子最強大
你不講信用,就別指望孩子有誠信
信用是一個人立身行事之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全無信用可言的人,一定會為眾人所不齒;不要輕率許諾,輕諾必寡信。言必行,行必果,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古人曾有“曾子烹彘”的故事:
曾參與妻子帶著兒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兒子哭鬧不停,他的妻子告訴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后就會有豬肉吃。
等回到家,曾參拿起刀準備殺豬,妻子連忙阻止說:“我不過是哄着他玩罷了!”但曾參說:“孩子雖小,但不可以戲弄他,現在你對他說謊,將來他會照樣對你說謊,如果母親欺騙兒子,他會從此不信任你。”
曾參最終還是把豬殺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於兒子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也被教育家們認為是教育兒童的典範。
一位外國媽媽,應邀到中國山東的一戶人家來做客,她帶着一個8歲的女兒。女主人很會做飯,有一天說:“今天我做西餐給你們吃,你們嘗嘗中國人做的西餐好不好吃。”
那個8歲的外國女孩兒想中國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就說“我不吃”。後來女主人做好了西餐,把雪糕端上來的時候,這個外國女孩兒眼睛都亮起來了,這麼好看哪,一看就知道好吃。她說:“媽媽,我要吃雪糕。”
中國媽媽是按份做的,剛好沒有做小女孩兒那一份。於是,她說:“這樣吧,你吃我這份。”沒想到外國女孩兒的媽媽說:“不,我的女兒今天說過了不吃雪糕,那麼,她今天就不能吃雪糕。”她女兒急了,趕忙說:“我今天特別想吃雪糕,我今天一定要吃雪糕。”媽媽還是不同意。小女孩兒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但她媽媽就是不讓吃,中國媽媽說:“給她吃吧,孩子嘛,說話不算話,給她吃。”外國媽媽堅決不讓她吃,一點兒餘地都沒有,就不讓她吃。
家長應該從小就教給孩子:說話一定要算數,一諾千金,培養自己崇高的人格,做個讓人信賴的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你認為他年齡小,可以馬馬虎虎地對付,那你就錯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里,而且他會隨時翻出來照着做。
糾正孩子不講信用的習慣,家長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讓孩子知道守信的道理
孩子還小,常意識不到不能遵守諾言帶來的後果,往往在受到同伴的孤立后才感到痛苦。家長可以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懂得,自己承諾了某件事而不去做,別人就會感到很氣憤。不守信用的人,大家都不喜歡。同時,如果孩子一旦對他人做出某種承諾,家長應督促孩子努力去實現。
二、家長要做到言而有信
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兌現。如果因突然有事不得不改變原計劃,也要和孩子解釋清楚,不能草率應付。
由於孩子還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往往超過了實際水平。有時孩子雖然答應了,但由於能力和經驗不足根本做不到,這時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斥責孩子,應告訴孩子承諾任何事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只要自己能力所及的,答應了就要做到。這樣才能慢慢使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客觀地分析事物。
三、教育孩子在答應別人的要求之前認真想一想
家長要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在答應別人的要求之前好好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願意滿足對方的要求。如果認為自己的條件還不具備,就不要輕易答應對方。
四、凡是自己已經答應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少年兒童有時因為考慮問題不周全,可能會遇到困難,那也不要輕易放棄,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把事情做好。
自我服務有助於孩子培養責任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要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結果,無論是好還是壞。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着力制定並遵守的規矩。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孩子更要盡職盡責,有條理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否則就會給自己和大家帶來麻煩。
學校組織學生去國家公園野餐,老師將需要帶的東西分派了下去,由班上的每個同學負責回家準備一項。同學們有的負責去超市買食品,有的負責準備烤肉的爐子,有的負責所有的餐具……威爾遜分到的任務是準備烤肉要用的調料。
期盼這次野餐已經很久了,因此,消息一得到確認,威爾遜就開心地蹦了起來,直到放學回家,他還在歡呼着,惹得爸爸媽媽一陣憐愛。媽媽提議威爾遜列一個單子,把需要帶的東西先想好了,然後交給媽媽檢查,這樣可以防止沒有經驗的威爾遜漏拿東西。
但是威爾遜說要先出去跟小朋友宣佈這個消息,回來后再列清單。他說:“放心吧,爸爸媽媽。我會帶好的,別擔心。”
媽媽雖然不是很相信他,但一想,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就沒有再要求他必須現在開列出清單來。
小威爾遜在外面玩了很久,臨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他才匆忙跑到廚房裏收拾應該帶的東西。
第二天,當全班人準備就緒,開始野餐時,小威爾遜卻怎麼也找不到烤肉汁,他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次教訓讓他意識到由於自己的疏忽,這次活動大為遜色,影響了自己,也麻煩了別人。
父母作為孩子直接的榜樣,也應該以身作則,自己的過錯造成的後果決不推卸到孩子身上,要成為承擔自己行為所帶來後果的表率。
7歲的埃迪坐在靠近門邊的書桌前寫作業,外面風很大,作業本被風吹得啪啪直響。埃迪不得不一次次跑去關門,每次關上沒多久,一陣猛烈的風就又把門吹開了。
這時,鄰居山姆叔叔來找埃迪爸爸,他沒有進門,和埃迪爸爸站在大門外閑聊起來。
沒多久,風又把門吹開了,埃迪於是跑去關門。他猛地把門合上,然而大門卻因為碰到障礙物反彈了回來,與此同時,站在門外的埃迪爸爸發出了痛苦的叫喊聲。
埃迪驚恐地看到,門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頭髮一根一根地豎著,而他的五根手指則怪異地纏來擰去……看到埃迪出來,爸爸暴怒地沖他揚起了手。原來,剛才爸爸的手放在門框上,埃迪突如其來的關門,差點把爸爸的手指夾斷。
埃迪嚇壞了,以為這次一定免不了一頓暴打。但是爸爸高舉的巴掌並沒有落到埃迪的臉上,埃迪的臉頰感受到的僅僅是一陣掌風而已。
事後,爸爸對埃迪說:“當時我確實痛得厲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個耳光。但是,轉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門框上的,錯誤在我,憑什麼打你?”
爸爸的這句極為普通的話,給了埃迪一個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自己犯了錯誤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不可遷怒於他人,不可推卸責任,無論你是一個父親、老闆,還是領袖。
現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當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為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責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也是孩子做事情的標準之一,因此,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那麼,父母想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從哪些方面來着手呢?
一、從簡到繁,從易到難
父母應該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待孩子完成之後,父母別忘了加以鼓勵。
二、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
經常和孩子講講家裏的花銷添置、人情往來,並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孩子的意見,並採納他們有價值的建議時,對家庭的責任感就會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三、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孩子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和勇氣,這樣孩子才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四、強調做事的結果
在要求孩子做事時,父母還要特別注意孩子做事的態度,使孩子養成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習慣。
五、許諾要慎重,諾言要履行
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如果許諾了就要做到。同時,父母也不要總是讓孩子承諾什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成說了不算的壞習慣。
你的不放手,掐死了孩子的獨立
羅賓和貝理雅是好朋友。
羅賓結婚5年時,太太為他生了個金髮碧眼的女兒。他開心得像個孩子,見人就說他女兒多麼可愛,真是頂在頭上怕摔着,含在嘴裏怕化了,寵愛得不得了。
“你很愛你的女兒。”貝理雅也有個近1歲的兒子,能理解羅賓的舉動,“小傢伙一定很可愛。”
“當然,”羅賓高興得眉飛色舞,“哪天讓你見見我的小天使。”
萬聖節放假時,羅賓約貝理雅一家到郊外去玩。貝理雅終於見到了羅賓的女兒,才7個月大,果然像個小天使一樣可愛。
野餐時,他們鋪了張大地氈,貝理雅的妻子把兒子抱在懷裏,時刻注意他的動向。兒子哭了,妻子馬上取過奶瓶;爬出地氈,她立即把他抱回來……整個野餐中,妻子的目光幾乎沒離開過孩子。
吃過飯,貝理雅和妻子更是一切圍著兒子轉。
而羅賓夫婦就不同了,吃飯時,珍妮哭了,羅賓為她送去一瓶水,讓她自己捧着噙着奶嘴喝;野餐后,他們乾脆把孩子扔在地氈上,夫妻倆手挽着手,像戀愛中的年輕人一樣,東遊西逛去了。
貝理雅的妻子很生氣,認為羅賓夫婦是把他們當成免費的保姆,照顧孩子來了,可貝理雅卻說羅賓絕不是這樣的人。
回去的路上,貝理雅問羅賓為什麼會把孩子丟下不管,羅賓聽了,也不做任何解釋,直接把貝理雅夫婦拉到了他們家。進了房間,羅賓就將一張影碟放進了DVD機,一按按鈕,電視屏幕上出現這樣的畫面:
一個媽媽,用兒童車推着個小男孩兒逛超市,從有冷氣的超市,走到陽光高照的街上,這個男孩兒一直在睡着。回到家,媽媽馬上把孩子放到小床上,孩子哭時,媽媽檢查了他的尿片后,給了他一瓶奶,小男孩兒喝完奶,自己玩起床頭的玩具;接着,這個男孩兒長到了1歲多,他像模像樣地自己用勺子吃飯,一不小心,他的臉撞進了食物盤裏,他抬起髒兮兮的臉,驚恐地瞪大眼睛;外出時,小男孩兒跟在媽媽身後,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一下子跌倒在地,媽媽開心地笑着,等在一旁,而小男孩兒也笑着爬了起來……
“太殘忍了。”貝理雅的妻子抱緊兒子,“這樣對待孩子,他心裏會有陰影。”
“不會啊,”羅賓愕然地說,“這也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方法。”
“我還是認為,這個孩子的媽媽並沒有盡到責任。”妻子不理貝理雅對她的暗示,一口氣說了出來。
“噢,”羅賓笑了,“她就是我媽媽,而那個男孩子就是我。”
在美國,羅賓的教子方式是最正常不過的。美國人普遍認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教育,另一個就是獨立。在美國公園的水泥地面上,我們經常看見蹣跚學步的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嬌弱,常常在地上摔倒。在夏天,有些孩子裸露出來的膝蓋有時會磕出一片暗紅的血印。孩子抬起頭望望父母的反應,如果父母很快跑來抱起他,心疼地安慰、揉撫,他便會委屈地哭起來;如果大人以鼓勵的態度說:“要不要再試一試?”孩子會很快地爬起,又接着練起來。孩子磕痛了,父母當然很心疼,但這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決定,父母應該尊重他的願望,不要過多地干涉,讓孩子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孩子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過於依賴父母,養成了習慣,當某一天突然被父母要求自己獨立時,孩子必然會抵觸、會反抗,因為他已經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
獨立也是孩子真正成長為一個大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讓他們獨立生活是父母必須立下的規矩。規矩養成了,自然而然就會轉化成習慣。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着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比如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二、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三、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放手過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讓兒女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做出事關終身的決定,選擇與我為他們確定的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四、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從吃虧中學會寬容
要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事,首先就要教會孩子理解和寬容。學會理解他人的難處,學會寬容別人的過失,並把這種理解和寬容轉化為內在的認知習慣,是兒童的愛心形成的認識基礎。一個善於體諒他人,對生活保持寬容態度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
作為家長,你能夠做到寬容和善於理解他人嗎?如果做不到,你就必須嘗試着改變自己。因為這樣的改變不僅對你來說很必要,而且對於你子女的成長,意義更加深遠。因為如果父母都是斤斤計較,沒有容人之量的人,孩子也很可能因為父母的苛刻而變得不能理解父母,不能寬容父母的小錯誤。而父母要求孩子寬容他人,無疑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孩子一句“你也沒有寬容待人”堵得父母啞口無言,相信這一定是各位家長不願看到的事情。
王林有一天對媽媽說,他有些討厭學校里看自行車棚的臨時工黃大爺。聽王林這麼說,媽媽感到詫異。林林平常是一個為人溫和、彬彬有禮的孩子,怎麼會指責一個老人?於是問他為什麼。
王林告訴媽媽,這個黃大爺脾氣一點兒也不好,有好幾次跟他打招呼,他根本不理睬。“這還不是最主要的,”王林接著說,“他對工作一點兒也不負責任。任何人在上班時間都不能擅離職守,可是他卻常常把自行車棚的鐵門一鎖,便連個人影也找不着了。前天,我因為生病請假提前回家,到處去找他開車柵門,你猜是在哪裏把他找到的?在他寢室的被窩裏!他竟然跑回去睡懶覺了。我當時氣得真想寫信把這事反映給校長。媽媽,我能這樣做嗎?”
看着稚氣的王林,媽媽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該怎樣教育這個孩子呢?
“林林,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恐怕不能這麼做。你的心情我理解,你是在想,如果一個人不能勝任他的工作,那麼就應該離開這個崗位,這對別人也有好處。可是你知道嗎,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都可能有失職的時候。聽說,這位黃大爺為你們的學校工作了30年,已經70多歲了。他沒有兒女,前年老伴患食道癌過世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很不好,右邊的耳朵已經失聰了。學校之所以還在聘用他,就是考慮到他沒有其他生活來源。他現在是老了,體力也不行了,不過,他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樂於幫助別人的人。林林,你想想,如果學校把他辭退了,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呢?”
王林良久沒有吭聲,他低着頭,臉上帶着愧疚。最後他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對這位黃大爺沒有做到應有的寬容,是因為我不了解他的情況,差一點兒感情用事。媽媽,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和我的幾個好朋友一道來幫助他。”
“當然好啊,”媽媽慈愛地撫摸着他的頭說,“你的做法讓媽媽感到欣慰。”
王林在媽媽的教導下,終於學會了理解他人,做到了寬容別人。
王林媽媽並沒有在王林指責黃大爺時就急不可耐地教訓王林沒有寬容之心,而是耐心地詢問原因之後,先表示理解王林的想法,又把學校一直聘用黃大爺的原因說出來,還告訴王林黃大爺年輕時非常樂於助人,最後還把黃大爺被開除的後果擺明,以道理、事實說服王林,教會王林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寬容的美德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對教會孩子寬容他人也有很大的幫助:
一、讓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要教育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不能對他嬌慣,不能無限度地滿足他的願望,不能給他特殊權利,讓他高高在上。
二、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
不要讓孩子總是以“我”為中心,一切只顧自己。
三、讓孩子有一些吃虧讓步的體驗
必要時讓孩子有一些吃虧讓步的體驗,以鍛煉孩子的剋制能力。
四、多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煉
讓孩子在發生矛盾的後果中體會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五、家庭成員間要友愛寬容
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環境中,使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步形成穩定的、寬容忍讓的良好習慣。
發現孩子自私自利,必須叫停“特殊待遇”
我們不否認,人性中最古老、最真切的稟性就是自私,但如果人人都標榜看穿了塵世,信奉自私為座右銘,那麼這個世界必將暗無天日,這個社會必將走向衰亡。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友愛、無私。自私自利的孩子只能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裏,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在生活中,不難見到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只顧自己,尤其是在自己的財物上特別吝嗇。自己的東西無論如何不會給別人,甚至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碰一下。自私自利的孩子沒有關愛他人的觀念,也不知道心疼父母。
李栩是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兒,但是,他卻養成了自私自利的壞習慣。李栩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家裏,他是絕對的權威,但凡他的東西,就是爸爸媽媽也不準動一下。比如說,爸爸媽媽給他買了點心,如果爸爸媽媽說:“小栩,我們嘗一點兒吧?”他肯定會一口回絕。
家裏要是來了小客人,李栩就如臨大敵,他絕不會讓小客人碰他的玩具。吃飯的時候,他還會目不轉睛地瞪着客人,說:“那是我最喜歡吃的牛肉,不准你吃!”弄得大家都非常尷尬。周末,李栩去奶奶家,只要見奶奶家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提出帶回家。要是爺爺奶奶提出要上他家去玩兒,他一定會阻攔,弄得他的爸爸媽媽非常尷尬。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自私自利的,這些壞習性往往都是後天養成的,絕大部分的孩子自私自利都是父母的溺愛造成的,尤其當代社會,有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單傳”,那唯一的孩子被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上了天,是家裏的“小皇帝”“小霸王”,這就導致孩子習慣享受長輩的付出,也從心理上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會關心長輩,又怎麼會不自私自利呢?
所以,做父母的不能什麼都圍着孩子轉,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平等,以免助長孩子的佔有欲和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有位媽媽說:“我覺得孩子自私、小氣的毛病不管是怎樣養成的,都是可以改正的,關鍵是父母要用心,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改正這些缺點,彌補不足。我的孩子也有自私和小氣的毛病。最突出的就是自己的東西不肯讓別人動一下,生怕別人借去不還。有一次測驗時,孩子的鉛筆忽然斷了筆芯,身邊恰恰沒有卷筆刀,他急得團團轉。結果還是同學把卷筆刀借給他用,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這件事給他影響不小。我們借這件小事啟發他,我說:‘你看看,你如果不幫助同學,下次再也沒有人幫你了。’孩子還是有記性的,他的心理慢慢發生了變化。現在,孩子已不像以前那麼自私,有什麼玩具也能和夥伴一起交換着玩了。”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服從自己的管教,其根本原因還是媽媽沒有用對方法。上面這個媽媽很有智慧,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幫助孩子改掉自私自利的毛病,並且沒有引起孩子的抵觸。
當然了,就像是上面的媽媽說的,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很多毛病都是可以改正的。媽媽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意識,也可以在發現孩子自私自利的毛病之後採取一些措施來糾正:
一、鼓勵孩子多和同伴交往,尤其是跟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東西要分給別人吃,玩的東西要和別人一起玩。
孩子在交往、玩耍時,爸爸媽媽最好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較大的孩子不僅可以適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獨佔”“掠奪”行為,因為大一點兒的孩子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而小一點兒的孩子則往往能服從較大的孩子。
二、對於孩子自私、霸道的行為,家長要堅持正確的主張,不給孩子特殊待遇
對孩子堅持佔有的物品,該動的一定要動,而且還要煞有介事地動,讓其習以為常,才不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佔有所有的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三、從孝敬長輩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
注意培養孩子孝敬長輩、先人後己的好思想。如,平時吃水果時,讓他把最大的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去,逐漸養成有好吃、好用的東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用的好習慣。讓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從中體會別人的艱辛,可以讓孩子養成體諒他人的好習慣。
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不能自私自利、斤斤計較,更不可有鼓勵孩子自私的言行,一旦孩子看到眼裏,便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模仿家長的行為。
孩子膽小怯懦,是你無心布的局
在眾多的獨生子女中,多數孩子活潑好動,能言敢為。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孩子在家裏很放得開,但在外面就不行,整個兒都焉了,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沒有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好奇的特點。他們靦腆,說話聲音低微,主動要求少,不敢一個人外出等。
懦弱膽小的孩子,儘管思維能力和才華與其他孩子一樣,但由於這種性格缺陷,在能力上往往得不到正常的發展。他們怕與人共處、與人競爭,沒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長大之後,在事業上和社會適應方面都有較大的困難。
契訶夫的小說《小公務員之死》中,那個可憐的小公務員看戲時不幸與部長大人坐到了一起,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長的大衣上,他就變得神經質般地惶惶不安。無論他如何解釋,部長大人好像都沒有原諒他的意思,這個小公務員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竟然一命嗚呼了。
當然這是文學作品,但在生活中,也同樣有這樣性格怯懦的人,自己為自己製造煩惱,自己嚇自己,影響情緒。
孩子的怯懦性格與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關係極大。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莎拉是個膽子很小的孩子,她從小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爺爺奶奶對她精心呵護,日常生活幾乎大包大攬地代辦,慢慢地,莎拉就養成了內向、膽怯的性格。
後來,莎拉開始到父母身邊生活,爸爸脾氣比較暴躁,莎拉在他面前經常嚇得什麼都不敢說、不敢做。一天,家裏來了客人,爸爸讓莎拉給客人倒水,一不小心,茶杯摔在了地上,爸爸當著客人的面劈頭蓋臉地罵道:“你真是個笨豬!”生性敏感的莎拉羞愧得無地自容。
當天晚上,莎拉做了一個噩夢,看見爸爸惡狠狠地用手指着她的臉。從那以後,莎拉看到爸爸就緊張,越緊張越是出錯,每當這時,爸爸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訓斥。莎拉最後患了恐懼症,每天晚上都做噩夢,一點兒風吹草動都緊張到不行。
當這些恐懼悄悄在孩子心裏埋下種子,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和疏解,它們就會一直生根發芽,直到像一張網把孩子牢牢箍住,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懦弱。這一性格缺陷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應及早矯治。
可以說,孩子的絕大部分害怕和恐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家長無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如,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那麼,對膽小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呢?要矯正孩子的懦弱性格,家長應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一個硝煙四起的家庭,會徹底摧毀孩子的安全感。所以,想讓孩子擺脫膽小,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並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餘地。家長要盡量剋制自己的脾氣,不要總是對孩子打罵訓斥。家長吵架,也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二、注意用氣勢激勵
怯懦性格的最大弱點是過分畏懼,要克服這一弱點,就要藉助氣勢的激勵。父母要教會孩子用自我鼓勵、自我暗示等方法來培養自己無所畏懼的氣勢。比如,“你能編個故事給我聽聽嗎?”“當然能!”激勵他相信自我。
三、注意培養不怕失敗、勇於行動的良好心理素質
許多小朋友之所以怯懦,無非就是害怕失敗。但是,越害怕失敗就越不敢行動,越不敢行動就越害怕失敗。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不怕失敗、戰勝困難的小故事。
平時,父母可以特意交給孩子一些對他來說有點兒困難的任務,當他想打退堂鼓時,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隨着這類鍛煉機會的增多,孩子的勇氣就會慢慢積累起來,就不會感到怯懦了。
四、和孩子一起交際
怯於和陌生人交往的孩子,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和別人打交道。父母需要走出家門,到熱鬧的公共場所去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比如,周末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兒童遊樂園等,鼓勵孩子主動與小朋友、大人搭話。父母還可以時常邀請朋友來家裏玩,或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
五、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大人過分呵護,什麼都替孩子包辦,孩子過慣了舒適、平靜、安穩的生活,對大人產生了依賴感,一旦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遇事就怕。所以,要培養孩子獨立、勇敢的性格,家長必須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會生活,比如自己睡覺,夜間獨立上廁所,自己到商店買東西等。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對生活也更樂觀。一個樂觀和自信的孩子,是不可能膽小的。
分蘋果教出來的公平競爭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給他們去信,請他們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心理學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那個,又紅又大,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那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着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
我們三人開始比賽剪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同樣的蘋果,在兩個不同的媽媽手中,塑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人們都渴望得到美好的東西,孩子們尤其如此。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本不懂得什麼是陰謀與手段,錯誤的教育使他們具備了耍手腕的能力。
在競爭社會裏,培養競爭意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根本不可能的。競爭意識就是一種積極的進取心,是一種銳氣,是一種不爭第一誓不罷休的倔強。
我們希望孩子具有競爭的意識和能力,但前提是一定要正當和公平。父母應該利用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使之懂得正當的索取與付出之間的關係,從小就培養起公平競爭的美德。違背人的天性的教育,必然造就扭曲的人格;錯誤的競爭意識的灌輸,必然培養出陰險虛偽的孩子。
那麼家長應如何讓孩子遵守公平競爭的規矩,養成正當爭取的習慣呢?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評價孩子的標準
我們經常把“孩子真聽話”“真乖”作為“好孩子”的評價尺度,可以說,這一觀念已經陳舊。從孩子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來看,從小培養孩子具有獨立自主意識,堅強的意志,敢想敢幹、勇於創新、創造的精神及勇於和敢於迎接挑戰、挫折與艱辛的心理素質才是科學的教育觀念。
在教育方式上,家長要轉變原來的“我說你聽”“我打你從”的教育方式,採取民主的、激勵型的、疏導型的教育方式。同時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書齋,走出家庭和社區,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樹立雄心壯志。
二、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方面下功夫
可以說現在的學校應試教育既束縛了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決定了家長循規蹈矩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善於激發兒童的求知慾望和求知興趣,鼓勵孩子勤動腦、動手、動眼、動口,不唯書,不唯上,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嘗試用自己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家長不能拘泥於書本、拘泥於現成的答案和傳統的教育模式來限制孩子,束縛孩子的手腳。當孩子表現出“新思想”,有了“新發明”,家長應及時予以表揚,並鼓勵孩子堅持探索。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就是一個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人。
三、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個性
發展兒童個性是目前國內外教育界的一個熱點問題。這是因為人的個性品質中的能力、性格、氣質、意志以及需要、動機、興趣、愛好、信念、情感等,能反映人的能動作用和主體意識,是和一個人的創造力、競爭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兒童個性的發展應與兒童本身的競爭能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兒童本身的需要、興趣出發,讓孩子不但有廣闊的知識背景,更有幾種特殊才能和本領,具有較完善的人格,從而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應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過程中,也應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競爭不應是陰險、狡詐和暗中算計人,而應是齊頭並進,以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協作,沒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的強者是孤獨的,也是不易成功的。
四、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集體競賽,為集體的取勝盡最大的努力
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是一種集體競爭行動,要求每個人既要發揮最大的潛能,又要互相合作協調,使整體取得成功。目標是既要戰勝對方,但又不能損害對方,孩子從中可學到許多競爭的方式方法,比如公正、平等,可以促進良好的競爭意識的形成。
五、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勝利與失敗
有競爭就必然有勝利與失敗,家長在孩子取得勝利時,要讓其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終點永遠在前面;失敗時也別以為世界末日到了,耐心幫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校正其努力的方向。勝利時洋洋得意,失敗時垂頭喪氣,都是缺乏良好競爭意識的體現。
轉移精力,嫉妒也能變動力
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抵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在孩子中間嫉妒也很常見,比如,某同學比自己學業優秀,容顏俊美,孩子就會感到很難過;某同學穿得比自己好,家裏有錢,就會感到不舒服;某同學才華比自己出眾,就很不服氣等。
嫉妒程度有淺有深。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不易覺察。如自己與某同學是好朋友,人家的學習成績、能力等都較強,因為是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並不想加以攻擊,但在內心總有一點兒酸楚。而程度較深的嫉妒,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如對能力超過自己的同學進行挑剔、造謠、誣陷等。
5歲的朵朵,很懂事,很機靈。可是每次不管她有多高興,只要一看到媽媽跟別的小朋友親近,她就一個勁地哭鬧。朵朵媽媽對此很苦惱。
8歲的琪琪一次在早操時故意用腳絆倒班裏一個小朋友,被發現了還滿臉無所謂,甚至有點兒幸災樂禍。事後,家長和老師仔細詢問才知道,琪琪很不服氣老師表揚那個小朋友做操做得好,故意讓他當眾出醜。
朵朵和琪琪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兒童的嫉妒心基本上都還處於萌芽期。若任其肆意發展下去,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首先,嫉妒心理影響身心健康。嫉妒心強的人容易身心得病。由於他長期處於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中,情緒上總有壓抑感,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器官功能降低,產生不良的身心反應。因此,又可引起憂愁、消沉、懷疑、痛苦、自卑等消極情緒。這樣一來惡性循環,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其次,有嫉妒心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是不受歡迎的。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嫉妒的對象越多,關係冷淡的對象也就越多。這就給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障礙。所以,嫉妒心是孩子人際關係發展道路上的一塊大絆腳石。
嫉妒心強的孩子還會過分自信,甚至自大。但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自卑,甚至可能像琪琪那樣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因為對自己和別人的認識過於主觀和偏激,所以有嫉妒心的孩子在發展內省智能方面也困難重重。
最後,嫉妒心強還會影響學習。嫉妒心強,直接影響人的情緒,而不良的情緒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
面對嫉妒給孩子帶來的種種危害,不僅家長、老師着急擔心,孩子自己也很難受。怎樣才能幫這樣的孩子克服嫉妒心呢?
一、教育孩子承認差異,奮進努力
現實中的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面,就是表現在那方面。一個人承認差異就是承認現實,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來,只有靠自己奮進努力,嫉妒於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鬥精神。我們應該把“努力改變自己”作為正確的指導思想。
家長千萬不可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二、教育孩子不斷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教育孩子經常反問自己:“我現在各方面表現如何?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較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該怎麼辦?我有決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嗎?我是否應該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是否徵求老師、同學的意見?”同時,教育孩子在班上給自己尋找追趕的榜樣,看到別人的長處。一個孩子如果能經常這樣去想問題,嫉妒心理就會慢慢打消,而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客觀地評價別人。
三、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學會升華嫉妒心理,把它化為一種動力,每一時期給自己確定一個奮鬥目標,並為此努力拚搏。在不斷奮進中,你不但取得很大的進步,嫉妒心理也會煙消雲散。
四、培養豁達的人生態度
人生本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人人各有歸宿。要勇於承認有些人有比自己更高明更優秀的地方,努力向他們學習,奮發圖強,把自己的這種好強個性轉化為一種內在競爭機制,一種推動自己勇敢向前的力量,從而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五“管”齊下教出守法好孩子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2016年,全國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為35743人,青少年作案人員佔全部作案人員的比重為21.3%,並且愈來愈趨於低齡化。
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為對法律一無所知。北京市發生的兩件事很能說明問題。
北京西城區某中學一男同學,向一名女同學借錢,人家沒借給他,他就用菜刀把人家砍死了。當公安人員逮捕他時,他還說:“警察叔叔,你千萬別告訴我媽媽,告訴她,她就不讓我上學了。”
北京海淀區某中學七八名學生結成一個偷盜集團,多次入戶行盜,罪行十分嚴重。當他們在法庭上被問及自己犯了什麼罪時,卻說不知道,並聲稱偷盜是出於好奇,想試試本事。
這些孩子因為不知法、不懂法犯下了罪行。但是,司法機關不會因為他們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並不能減輕他們的罪過,當他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時才追悔當初不該不學法、不守法,以致觸犯了法律,受到了處罰。讓青少年罪犯在鐵窗高牆之下懷着懺悔之心開始真正學習法律,實在是我們教師、家長及社會工作者的失職。須知,制止犯罪,懲治只是“揚湯止沸”,教育才是“釜底抽薪”。
然而還有一些孩子卻是在知法犯法。由於貪慾膨脹和缺乏嚴格的管教,他們一步步走向深淵。
南京曾經發生過一起學生長期結夥盜竊案件。6名團伙成員在案發時平均年齡不到18歲,他們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驚的是他們所學專業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機關的預審室里,17歲嫌疑人小力供述了他們的違法犯罪事實:兩年前我帶著錄取通知書來到學校報到,同宿舍5個同齡的同學成為好朋友、好“哥們兒”。不久,我們耐不住學校嚴格管理的約束,大家一商量就決定溜出去“熱鬧熱鬧”。從此,我們經常集體翻牆頭出去喝酒抽煙。
日久天長,老是喝酒抽煙,大家都有點兒煩,再說家裏給的錢老是這樣花也不太夠。一天晚上,幾個哥們在外面喝啤酒,也點不起什麼菜,都覺得很無聊。當時有人說,老是這樣不好玩,咱們不如順便去“拿”點東西。藉著酒勁,大家都很贊成。
從那以後,他們時常在夜裏酒足飯飽后,就一起到附近一些中小學校園行竊。由於學習的是保安專業,對刑法、公安業務、保安管理知識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們盜竊也還算有點兒節制,只是“拿”些鉛筆、橡皮擦、牙刷、毛巾和書本等,不“拿”太值錢的東西。當然,因為懂專業知識,他們作案比較謹慎,相當注意不留痕迹等。
後來,經常作案膽子就大了,把學習的法律知識都拋到腦後,什麼值錢就“拿”什麼,幾個哥們兒有福同享,作案時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順利,漸漸地對僅僅到中小學“拿”點東西不感興趣了。最後一次大家商量,快畢業了,今後要分配到不同單位,6個人沒機會一起“拿”了,於是決定干點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機店。
因為他們幾個“鐵哥們兒”心齊,有事經常能互相“打掩護”,先後盜竊的財物將近1萬元,學校和家長都沒能發現。6名學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終得到的不是畢業證書,而是法院的判決書。
孩子的違法犯罪行為與家長的教育、家庭的環境關係極大。據調查,很多家庭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無方,法制教育更談不上;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使孩子從小為所欲為;父母思想意識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識,甚至家人中就有違法亂紀現象;或者是家人感情不和,父母離異,孩子缺少家庭溫暖。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本能。渴望孩子成器,也無可厚非。但是,良好的願望只有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來實現,魯莽和粗野,只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後走向歧途。
不過,家長們也不必過於恐慌,教育孩子守法其實也是有方法的:
一、建設文明家庭,家長做守法的模範
一個文明和睦、遵紀守法的家庭,家長及成員素質較高,不僅有利於子女成長,也能有效避免子女違法犯罪。並不是說孩子不法行為的責任全在家長,但是孩子發展到違法的地步,家長總是有責任的。家長及主要成員必須以遵紀守法的模範行為做子女的表率,應以良好的家風熏陶子女。在家庭內部也要守法,如對孩子私人信件和日記不要拆開看等等。
二、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子女
要關心孩子心理、意志和品格的培養,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孩子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等。據調查,目前在少年管教所或工讀學校的違法犯罪青少年中,大部分都是中了“黃毒”不能自拔而走向邪路的。所以家長尤其要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孩子並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孩子看不健康書刊、音像製品,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防止和糾正子女的不良交往
不良交往是導致孩子後進甚至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良交往對象會相互影響、交流、傳授不良行為,甚至教唆違法行為。據有關部門對違法犯罪青少年犯罪動機的調查表明,青少年由朋友的慫恿、“激將”引發犯罪的比例最大,約佔1/3。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子女多交些品學兼優的朋友,發現有不良交往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干涉,斷絕他們往來,尤其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朋友的交往,更不能掉以輕心。
四、配合社會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家長要主動及時地配合社會的法制教育和執法實踐,如社會上開展的嚴厲打擊重大刑事犯罪的活動、報刊上關於違法犯罪的典型事件及執法過程的報道、家庭周圍出現的違法事件、孩子接觸到的包括影視或耳聞目睹涉及法律問題的事件等等。家長應利用這些材料,採取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具體地宣傳法律知識。
同時注意把法制宣傳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教育結合起來,把自覺守法與法律制裁的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子女的法制觀念和守法習慣。讓孩子學會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分析、判別各種社會現象,從而決定自己贊同什麼,反對什麼。
五、介紹和講解法律知識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有針對性、有選擇或較系統地向子女介紹法律知識,講解法律條文,例如《憲法》《教育法》《國旗法》《國徽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有關內容,從而使孩子掌握一點兒法律知識,認清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非法的,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總之,孩子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正是進行法制知識教育的適當起始時機,使孩子從小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后,他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乃至優秀的公民。